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党的文献》2012,(4):23-36
本文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来阐释中国道路的。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选择”,讲我们党的成立和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是中国道路的开端;“奠基”,讲毛泽东思想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奠定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讲邓小平同志领导改革开放,创立邓小平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突破”,讲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党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发展”,讲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通过这五个部分,希望把我们正在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发展关系讲清楚,把这条道路的内涵和实质讲清楚,把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的道理讲清楚,以帮助人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为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我国现代化而开辟的一条新路。它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十四大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丰富发展;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它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条道路以其独特的探索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深层理论问题。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深层理论问题,能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能够使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的车轮不断前行,续写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实质上是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诸多具体道路构成的,这些具体道路也应该包括中国特色民族和谐发展道路。关于中国特色民族和谐发展道路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特色民族和谐发展道路的价值理念、面临的新问题和现实路径等等,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信,是建立在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高度认同基础上的一种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贯具有的宝贵品质。我们为什么对中国道路充满自信?因为中国道路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道路的核心政治价值,是坚定道路自信的根本政治依据;中国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创造性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国道路的厚重文明基因,是坚定道路自信的深层文化底蕴;中国道路是时代的选择,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是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是坚定道路自信的鲜明时代逻辑。  相似文献   

7.
廖述江  胡敏 《党史文苑》2007,(12):39-39
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正关键词:领会精神实质中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的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视阈中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才是中国模式的底色。同时,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需要置于中国成就与中国问题这两个因素共同构成的语境之中。问题指引着中国模式的前途,规范着中国模式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在解决中国问题和完善中国模式的目标框架中,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成就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国际社会纷纷关注中国发展,各国学者也开启了新一轮深入研究中国情况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谭扬芳、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贾江华在《中国特色道路昭示光明未来——国外学者论"中国发展模式"》中指出,西方近些年对中国的研究、探索与分析,集中在探索中国的稳定发展是不是因为中国形成的独特发展道路给予了坚强而内在的支撑,对中国发展的特殊性的理解趋于深化,这些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中国的全新视域。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具有厚重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深刻认识和把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和改革,选择什么道路,坚持什么道路,从来都是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得失的决定性问题。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通过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了一条振兴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1,(8):45-45
针对中国道路,当前国际上有各种议论和提法,有的讲“中国模式”,有的讲“中国道路”,也有的讲“中国威胁”,这从不同侧面说明,中国人走的道路不同于世界上已有的任何类型。中国道路的核心,就是中国人对自身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步骤所特有的理解和认识,是我们朝着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方式、经过哪些步骤去发展我们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信不是迷信,也不是轻信,它应该是建立在对中国百年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对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对现实矛盾问题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的信念。最近,我阅读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浩雷博士撰写的《国家大势》一书,觉得这是一本有助于我们坚定"三个自信"的好书,值得一读。该  相似文献   

15.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3,(1):57-57
《力量:迈向未来的中国道路和战略》人民论坛杂志社编著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2-11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绘就了经济总量高位跃升的“中国轨迹”;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创造了不断保障改善民生的“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16.
秦宣 《前线》2020,(5):4-8
我们党带领人民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使世界约占五分之一的人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迈向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韩振峰 《唯实》2007,39(10):20-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决定了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基本矛盾,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要求。"摸着石头过河",符合我国国情,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本质要求,体现着和彰显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郑重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高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将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事业推向新境界、新高度,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性的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建 《世纪桥》2010,(13):3-5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对当今工业化道路发展仍具有启示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要从以往探索中吸取经验,正确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