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英姿飒爽的彭杨干校政治部主任张琴秋1904年诞生于浙江省桐乡县石门镇的一个小商贩家庭。1924年4月加入共青团,同年11月转入共产党。1925年底,他和爱人沈泽民受党的指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她将刚出生不久的女儿玛娅安顿在国际儿童医院,和沈泽民奉命回到上海,从事秘密的白区地下工作。由于她的活动引起了特务注意,党组织又把她和丈夫沈泽民派到了鄂豫皖苏区,由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涯。张琴秋被分配担任彭杨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这是一所为纪念已牺牲的革命家彭湃、杨殷而命名的以培养红军基层干部为主,兼轮训地方干部的…  相似文献   

2.
到曼哈顿的一位朋友家做客,刚好他上初中的女儿安娜在家。我与安娜聊起了她的未来,她非常明确地告诉我,她希望将来学医,而且希望学儿科。  相似文献   

3.
姐姐成为“最可爱的人" 姐姐谢若愚,生于1931年,比我大十多岁。幼时只记得姐姐自白胖胖的,笑声特别响亮。她在万县市读书的情景,我记忆中已没一点印象。姐姐1948年由万县女中考到重庆,进了抗战时内迁至渝的上海公大文史系。 父亲当时在万县市的金融、桐油界颇有名气。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父亲公司驻渝办事处主任黎伯伯每次回到万县,都要向父亲说:“大小姐某月某日又来取了多少银元。”父亲就点头。家里人便常对我说:“她想用钱就到办事处去取,你爸没给她定限额,你长大了也去外地读大学,像她一样花钱。”为  相似文献   

4.
第一位获得我军军衔的外国女性是法国人王安娜“安娜利泽”,她是一位哲学博士,从1931年起便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1935年,她和一位在德国  相似文献   

5.
女将张琴秋     
严农 《党史天地》2007,(3):14-19
张琴秋,是红军中一位闻名遐迩的女将。她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既精通三、四国语言,又能使双枪,骑烈马。“张琴秋”这个名字,曾使多少敌人闻风丧胆,曾使多少敌将不战而溃。认识茅盾的弟弟沈泽民张琴秋1904年出身在浙江桐乡县斫镇一家书香门第。在振华女校上学时,曾与茅盾的爱人孔德沚结为好友。但其时张琴秋并不知道孔德沚是当时已经誉满全国的著名作家茅盾的妻子。后来,茅盾写信给孔德沚,要她到上海去。临行前,孔德沚对张琴秋说:“琴秋,将来如有机会来上海,你一定要到我家来看我。”张琴秋难过地点了点头。不久,张琴秋只身来到上海,进入了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女校。  相似文献   

6.
齐心 《党史文汇》2015,(4):53-54
一个还处在懵懂无知阶段的少女,身边若有一个坚强干练的姐姐伴随成长,那将是很幸福的事。我就有这样一个姐姐,她叫齐云。原抗大一分校校长、抗大总校副校长兼教育长,井冈山老红军何长工同志曾说过,“齐心的姐姐不是一般的姐姐”,这是很中肯的。姐姐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是我的革命引路人。  相似文献   

7.
1916年,佐藤富子在日本东京圣路加医院与郭沫若相识,随后,23岁的佐藤富子与24岁的郭沫若在日本同居,为此,佐藤富子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郭沫若为佐藤富子取了个中文名“安娜”。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郭沫若离开日本,与安娜断绝了联系。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1948年,安娜带着孩子到香港见郭沫若,当她知道郭沫若又有新老婆于立群后,  相似文献   

8.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美国进步女作家和记者,中国人民的朋友,从1925年起她6次访华。1958年来中国定居,1970年3月在北京逝世。她多次与毛泽东主席会谈。本文节选了她建国后第二次1964年与毛泽东主席谈话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正一师四团的斯发兰、斯发蓉姐妹不离不弃照顾鳏寡老人痴呆病患已达20年。记不得多少个日日夜夜,姐妹俩为了这老少两代人合衣而卧、与双方的丈夫分居而眠。目前,83岁的张玉德老人身体硬朗、红光满面;51岁的憨儿张建满脸都是孩童应有的纯真笑容。对姐姐斯发兰来说,1988年是她生活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丈夫杜代泽的养母刚刚去世,将一个实际年龄28岁却只有2岁孩童智力的憨儿以及后嫁的鳏寡丈夫托付给了她。"当时自己在团场承包土地,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且上有一对父母  相似文献   

10.
丁晓平 《党史博览》2011,(11):25-29
王安娜,原名安娜·利泽.1907年生于德国。青年时代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和语言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31年,24岁的安娜·利泽就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在这里她结识了长她一岁的中国留学生王炳南,因为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两个年轻的异国青年在交往中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相似文献   

11.
我的手表     
1978年底,爸爸下了很大决心,几乎花了自己3个月的工资才给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姐姐买了一块“上海”表,当时上高中的我对姐姐特别羡慕。1980年春节,姐姐放假回家,我央求姐姐能否把表借给我戴几天,姐姐半是鼓励、半是激将说:“如果今年高中毕业时能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2.
<正>"我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妈妈生的,第二次是姐姐给的。"新疆博州体委教练亚库甫江经常对身边的朋友们说。亚库甫江的姐姐阿曼·西合,是五师八十八团五连的一名退休职工。她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双目失明的妈妈。1994年,丈夫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阿曼·西合一人的身上。只有35岁的她,每天起早贪黑,  相似文献   

13.
梁发芾 《廉政瞭望》2009,(12):62-62
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阳湖公主年轻守寡,皇帝决定给她找一个股配的丈夫。一天,刘秀与他姐姐谈论朝中大臣,姐姐说,太中大夫宋弘的威容德器,各位大臣中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刘秀就决意给姐姐当一同红娘。有一天,刘秀让阳湖公主坐存屏风后,然后召见宋弘,对宋弘说:“俗话说,贵易交,  相似文献   

14.
吴小侠  李光波 《世纪桥》2007,(1):61-62,64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成功塑造的一个具有个性解放特点、坚定地追求新生活的贵族妇女形象。作为托尔斯泰笔下的一个艺术形象,安娜借用托尔斯泰清醒的目光将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把托尔斯泰对虚伪的上流社会的憎恶与抗议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她因为其文学形象的独立性,又从“非托尔斯泰”的角度认识世界,体验人生。本文拟从安娜和托尔斯泰对待“爱”与“恨”,“原罪”与“原欲”,“生”与“死”问题上的不同观念和不同决断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以及造成这种距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女子,人送外号"拼命三娘",她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她是一位知心的调解姐姐、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女汉子、父老乡亲交口称赞的好闺女. 这个女人,姓史名静.史静"恬淡平和,安定不动"之意,但她,却是个十足的"女汉子".走进她,就走进了火红的青春,浑身洋溢着激情与力量;走进她,就走进了司法警察真善美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真情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理论视野     
环保"正道"是节俭英国人安娜坚定地想当一个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她只用纯天然美容品;她的高跟鞋不是皮制的;她特别喜欢她的人造丝裙子;她带着家人坐火车而不是飞机出门旅游;她还自觉地把原来的轿车换成了混合动力车。  相似文献   

17.
康克清是在江西与农民一起行路时,从土墙上贴的标语中学会认字和写字的。她小时候做苦工,后来成长为游击队领导人。18岁那年,她与朱德结婚。从那以后,他们就幸福地在一起生活、行军打仗,尽管当时她的年龄不及他的一半。她对我讲,除贺英(贺龙的姐姐,她在湖北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之外,做过正规红军部队指挥员的妇女就只有她一个了。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的进步女记者、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从1925年到1970年,她曾6次访问中国,出色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变革,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和她谈话时,首次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次谈话的内容后经整理,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一)1946年8月6日,雨后初晴,万象更新,延安杨家岭宁静、清爽.下午3时许,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从延安北关美军观察组大院里乘坐一辆  相似文献   

19.
一块怀表     
一块普普通通的怀表,却有着几段不平凡的经历,凝聚着几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友谊……1920年,霍秋白作为《晨报》的新闻记者来到了莫斯科。当时,苏联经济十分困难。在苏维埃政府号召捐献时,瞿秋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金壳怀表献了出来。苏联政府为表达对这样一位大公无私的中国同志的革命友情,又回赠给霍秋白一块钢壳怀表。1930年9月,与瞿秋白同在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的沈泽民同志回国,赶上海参加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瞿秋白为了表达对沈泽民的友情,又将那块来自十月革命故乡的钢壳怀表送给了沈泽民。1933…  相似文献   

20.
蜕变的恶果     
2005年1月3日.家住我市某县农村的李雪一大早就走出家门.去看望邻村生病的姐姐。在经过一个废旧的排污河堤时.她远远地看见前边有一堆黑黑的东西。待走近时才看清楚原来是一辆被烧毁的汽车。她好奇地探头向车内望去,这一望可不得了,吓得她是十个魂儿飞走了九个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