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风化雨     
李裴 《当代贵州》2021,(13):78-78
有心情谈论到“春风化雨”,人们总是面带笑靥的,品味着其中的开阔博大、畅和包容。沐浴自然、历史之“风”。承接社会、心理之“雨”,,多么的舒服和愉悦啊。“变则化”(《礼记·中庸》),‘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倾心于造化,从无到有、创造化育世间万物,“不亦乐乎”,抖擞精神、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正合于眼下“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乘势于“春风化雨”!  相似文献   

2.
论埋头苦干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当今时代,我们切不可因为形势较好,便志得意满、有恃无恐,误认为经济发展能从天而降、指日可待。我们必须满怀信心,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完成历史伟业,创造国家辉煌。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读了《党建》第4期《狠刹不良风气坚持求真务实》一文列举的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起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导致一些党员干部不求真务实的原因有三:其一,弄虚作假出政绩,欺上瞒下能升迁。在一些地方追名逐利,玩数字游戏,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顾群众死活,只顾取悦领导,此做法竟能频频得手,而且官位不断升迁。这样就引来众多效仿者,令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者心寒。其二,买官卖官者“智”,求真务实者“愚”。在一些地方因买官卖官者屡屡得逞,使得一些干部不务正业,专走上层路线,热衷于跑官要官,且被众人视为“智”;而…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要论     
《党课参考》2023,(2):5-8
<正>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历程何其艰辛又何其伟大伟大。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明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苏轼有句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其至远”,意思是说“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路虽远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相似文献   

5.
《党建文汇》2021,(1):60-60
培根曾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漠视者心中尽荒芜。”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雅量。不懂欣赏他人的人,抱有的只是自己的偏见;而一个善于欣赏他人的人,却能以自己的胸襟和气度,收获无数人的钦佩。甚至不经意间的一句欣赏的话,能让一个人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只要确立了奋斗的目标,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屏山县富荣镇党委书记、“人民满意公务员”龚宝贵,就是这样一个以忘我的工作热情、拼命的工作干劲拼搏奋斗,扎根贫困山区的模范带头人。屏山县县长周朝康如是说:“我们的乡镇干部,如果都能像龚宝贵这样,一定会赢得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7.
“打工仔”     
远夫 《党员文摘》2007,(3):25-25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似乎从来没有快乐过:倒霉的日子一天接着一天,糟糕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烦恼无休无止,终日忧心忡忡.愤怒、暴躁影响着亲情、友情。多么讨厌、多么残酷的生活!如果恰巧你就是这样的人,请别气馁,你能改变这一切,如果你了解并熟练运用“90比10法则”的话!  相似文献   

8.
青山 《党课》2012,(7):59-61
党政各级机关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很多,但能够称得上“大手笔”者并不多。难怪常听一些领导抱怨:找一个过硬的“笔杆子”太难了!而那些秘书们又何尝不着急呢?他们也想在文字上成为令人羡慕的“大手笔”,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是迟迟上不了路,写出来的东西多半被领导“枪毙”也很是苦恼。那么作为机关文秘人员怎样才能成为“大手笔”呢?关键是要过好“三关”,坚持“三勤”,做到“三不”。  相似文献   

9.
骄横,指的是自恃在某方面比他人拥有更多的资本(如权、势、金钱、地位、名望),因而飞扬跋扈,蛮不讲理,仗势欺人。大凡骄横者,一般都与他人关系很糟。究其因,骄横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啥就干啥,也不管对方能不能理解和接受。这是因为骄横者总是以“一贯正确”的姿态出现,似乎真理总是在他手里。这种人常将他人视为“阿斗”。这些骄横者总是一些惯于使用权力者。他们非常看重自己掌握的权力,也很善于运用自己的权力。他们可以用权力整人、压人,甚至将对方整得透不过气来,置人死地而后快。这是因为骄横者的情绪总是多变…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上有些人眼里,对媒体曝光怕得要死,恨得要命,认为记者戳了他们的“痛处”,揭了他们的“伤疤”,便恶语伤人,把正确的批评性报道斥之为“乌鸦新闻”。其实,乌鸦是益鸟,只是由于它的叫声粗厉嘶哑,加上一身黑装,往往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但乌鸦警惕性很高,当它发现有什么动静时,就会发出惊叫声,有“预报”之功能;而迷信者则认为,乌鸦总是口出“丧信”,给人带去的是“凶信恶报”,难怪一些心中有“鬼”的人,把批评性报道诅咒为“乌鸦新闻”。什么叫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语),当然也包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预告、预警等。特别是被一些人污蔑为“乌鸦新闻”的批评性报道,除对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批评,起到警示作用外,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礼赞     
在这场震级8级、震中烈度11度的大地震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多么脆弱而无助。然而,即使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日子里,废墟下那份对生命的执着坚守和顽强坚持,让生命释放出超常的能量,创造出人类的伟大奇迹!这是生命的礼赞,也是不屈中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正王继才同志在没有淡水没有电、只有两块足球场大的小岛上,与妻子一道埋头苦干,把荒岛建成花草成荫的美好家园和坚如磐石的黄海前哨。每当人们问起守岛的困难,他总是说得云淡风轻:"习惯了!别人的生活没过过也过不习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一个人忠于职守、吃苦耐劳的程度,往往决定思想觉悟、人生境界的高度。王继才一朝上岛,一生许国。他因奉献而伟大,因奋斗而崇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有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另一种永恒     
人世间的永恒,一是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的,“在停止生存时,能以自己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一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顽强奋斗精神。本刊推出的长篇通讯的主人公李英民,就是以其崇高精神在人们心中筑起丰碑的典型。李英民同志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  相似文献   

14.
奋斗精神是人在与自然、社会等环境抗争中传承下来的优良基因和精神财富。奋斗精神根植于独特的中国语境和时代语境,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了奋斗精神更深沉更鲜明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为此,我们要激发农村青年的奋斗自觉,增强农村青年的奋斗能力。引导新时代农村青年与党和国家同心、与民族发展同行、与广大人民同奋斗,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为实现民族千秋大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不少人曾因在最困难的时刻遇见自己的同志而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十年动乱中,又有多少人因受迫害失去了“同志”的称号而痛心、悲愤!谁能领略这种感情,谁就能懂得“同志”二字的深邃含义。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把“同志”比做亲兄弟;鲁迅则把为中国人民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引为自己的“同志”。可见,“同志”是一个多么崇高、亲切而又光荣的称呼,难怪有人曾这样比喻:一声同志,比冬天的阳光还要温暖,比芬芳的甘露还要沁人心脾!“同志”,这个称呼,不仅反映了我们革命队伍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而且也表明了在我们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刑警蔡立群     
《党课》2009,(7):118-118
2009年3月1日,上海市浦东公安分局刑侦支队队长蔡立群因患肺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曾给战友们发过这样一条短信:“人间多么美好!”而他,则为维护这美好的人间奋斗了一生。  相似文献   

17.
章仁 《党建文汇》2002,(5):26-27
江泽民同志指出:“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是我们最崇高的人生追求。没有这样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共产主义是当代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目标,“三个代表”是实现当代共产党人最高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吴燕 《实践》2013,(12):33-33
“全国铁路首席技师”,这曾经是我难以企及的梦想,可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做到了。从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长为高级技师,我真正领会到“一勤天下无难事”的道理。在我们伟大的祖国,身处这样伟大的时代,每个人,只要心中有志向、有追求、有奋斗,就一定能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9.
有为与有位     
“有为才有位,有位要有为。”“有所为必须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是两段很有哲理的话,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人总是有所追求的,总希望体现出人生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难灿的一笔。马克思推崇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方面c“有为”者之所以有为,正是自身“积极方面”充分发挥潜能的结果。而作为对其“有为”的肯定,社会给“有为’十提供适当的空间位置.目的是企盼他在“有位”中更加“有为”。这种“有位”的机遇有的人把握住了,在时代风云之中创造了辉煌;但有的人丧失了,把“有位”…  相似文献   

20.
也要「耳朵向下」管见人的耳朵本来是不存在什么向上、向下的问题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耳朵却出现了向上、向下之分,他们只习惯于耳朵向上,对于来自“上面”的话,不管正确与否,他们总是俯首贴耳,甚至唯唯诺诺;而对于来自下面的意见,即使是正确的,这些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