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人的社会行为是受社会心理支配的。积极的社会心理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而消极的社会心理则可能导致干群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在利益多元化的现阶段,焦躁的社会心理、不公平感增强、部分群众对政府和干部的信任弱化,对干群关系起着负面的催化作用。因此,应通过提高群众心理素质,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建立健全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机制,不断提高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干群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传感器。和谐的社会心理向社会释放的是向心力,不和谐的社会心理带给社会的是离心力。心理和谐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刻,由于贫富分化、公平正义、价值多元化、社会突发危机事件等因素引发了普遍的社会心理失衡,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和谐的社会心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心理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要是由人和自然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要载体.和谐社会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基础就是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指导人正确行为和表现的思想基础,社会心理整体是否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影响.因此,社会和政府要倡导积极和谐的社会心理,营造心理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心理危机防控机制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刚 《求实》2005,(2):77-79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 :中国约有 390 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转型社会的分化与整合是一项伴随着危险与机遇、失范与重组的复杂工程。若要解决问题 ,政府应尽快采取相关措施 ,建立对心理危机的系统化、组织化和民主化的新型社会整合机制 ,预防心理危机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用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公信力,也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和舆论反映.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对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要以强化政府信用意识为基础,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政府信用制度和工作机制为突破口,全面树立公正公平、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信用形象.  相似文献   

6.
有效开展多民族区域群体突发事件的社会修复,是多民族区域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现实问题.社会修复是政府及社会力量通过规划,使社会秩序、基础设施和社会心理等方面恢复到常态,或使之得到更好发展的过程.社会修复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复原力,有利于多民族区域的民族团结、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建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从科学规划、物质保障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强多民族区域的社会修复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方位和谐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谐是目的也是手段,能对社会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开放来,由于社会发展的失衡所带来的心理不和谐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心理诱因,极大危害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和谐。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重视人的心理和谐建设。通过利益机制、心理疏导、价值观教育、民意表达等渠道使人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与自然,形成和谐心理,这对缓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和谐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积极的社会政治心理,就要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广大民众对政党、政府和政治领袖的认同度,以及时现行政策的政治认知水平,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最坚实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积极的社会政治心理,就要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广大民众对政党、政府和政治领袖的认同度,以及对现行政策的政治认知水平,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最坚实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缺少各种社会支持网络,导致其陷入经济贫困、政治贫困、能力贫困和心理贫困状态,从根本上限制了青年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必须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人际和谐关系三个方面,构建农民工社会支持网,进而实现社会融合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发挥政府善治、市场巧治和社会共治多元治理主体的复合作用,而政府公信力丧失、市场诚信缺失和社会道德滑坡等折射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信任的缺乏,加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因此,人际信任重建是破解社会治理困局的一剂良方,社会转型期价值观扭曲、制度文化缺失及心理安全感缺乏导致人际信任危机发生,而完善制度机制、建立现代信任文化、引导不良情绪及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是寻找实践路径的可行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的心理机制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转型所导致的社会心理冲突对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已构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本文对社会心理冲突的发生机制、表现、结构及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构建沟通和合作的社会心理机制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心理条件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黄蕾 《世纪桥》2008,(11):29-30
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积极的社会政治心理,就要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广大民众对政党、政府和政治领袖的认同度,以及对现行政策的政治认知水平,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奠定最坚实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政府本位到社会本位: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新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基本路径是从政府本位走向社会本位,当前我国正处于这一变革的中间阶段,即“迈向社会本位”阶段。这一阶段会遇到诸多现实问题,如政府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差强人意。只有更加注重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之间的合作治理,更加注重社会管理的服务型、自主性与规范性,才能更好地迈向社会本位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中间层主体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具有既独立于政府、又独立于一般市场主体的地位。政府通过完善相关立法、执法机制、社会预警机制和国民教育机制,加强对社会中间层主体的监管;社会中间层主体也对政府干预起着辅助作用,并制约着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16.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7.
徐祖荣 《学习论坛》2007,23(8):66-69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刘占虎 《唯实》2011,(11):69-71
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步兴起,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与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或政府管理,而与当代中国发展指向"强政府、强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则应是政府与社会间伙伴式的多元治理。中国公民社会兴起呼唤源自社会本身的自我管理,它与源自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管理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之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体制,必须牢牢把握社会转型向度,积极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理性看待公民社会,充分发掘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潜能;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借助网络舆情拓展社会治理新平台。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公平要求其社会成员普遍具有公平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具有公平感,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社会公平心理。社会公平心理在社会道德中得到体现,反过来,社会道德也可以引导社会公平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