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表现。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经受住了历史和现实的检验,强大的生命力经久未衰。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依然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依然具有双重性的影响。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有机结合、生产和消费的全面激活、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动态平衡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早在100多年以前就预言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到今天的由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是其有力的证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经济危机的传导也日趋复杂,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及新型媒体与经济危机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在经济危机的传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要以此次经济危机为鉴,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相对过剩与消费相对不足的基本矛盾,构建稳健的金融体系,推动建设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对经济危机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理。  相似文献   

3.
"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趋势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产物,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正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演化和展开。为有效防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可能出现的危机风险,需要我们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动中,寻找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和演变趋势,从而保证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4.
陈以威 《世纪桥》2012,(9):49-50
马克思《资本论》认为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于生产相对过剩和货币危机,而生产相对过剩在很大程度上可由货币危机引起,本文着重从货币职能的角度阐释货币危机的产生,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职能三个角度出发,来进一步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积极的财政政策,其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它是以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财政赤字为主要特征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我们过去强调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它是我们国家经过了多年经济的高增长高通胀之后进入了生产相对过剩、低通胀、低增长阶段以及国际形势变化后而采取的过渡性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目的是为了刺激投资,启动生产,带动消费。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过渡性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后采取的一时的应对财政政策,长此扩张下去,财政受不了,经济更受不了。所以,认真而有效地把握…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当前的中国经济,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当前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中国经济已经从总体上告别了短缺,买方市场已经全面形成,由资源约束型经济走向需求约束型经济,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可以把这种观点称为“过剩论”。“过剩论”仅凭买方市场的出现和有效需求不足便断定中国经济告别了短缺,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如果我们能够超越市场状况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考察中国经济,就不难发现,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相对过剩与严重短缺并存”,而非简单的“过剩”。当前中国经济的这一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胡莹 《理论建设》2009,(6):10-13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是过剩危机出现的动因,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商业过度投机是促成过剩危机的重要推动力。美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加深,严重地制约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提高,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扩大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也促成了金融危机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危机与传统经济危机无论从经济危机的内涵、表现特点和成因上都有诸多不同。其内涵比传统经济危机宽泛得多。并表现为国际市场出口过剩、全球虚假财富过剩、形成危机的成因极其复杂、全球性和破坏力巨大的显著特点。其成因主要有:虚拟经济和金融衍生品过度发展;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管;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失误;房地产泡沫引发危机;劳动分配不公和分配结构不合理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5,(2):65
<正>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是健康的前提下,我们决不能低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是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总需求不足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上升,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有所加剧。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联系当前农村发展的普遍状况,从根本上分析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会发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提出.对于从整体上解决农业增产不增收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当前农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农村人口多,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农业生产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资金投入产出的比较效益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远远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农业产品市场信息不灵通,农业  相似文献   

11.
乔传福 《党史博采》2005,(11):16-18
二元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的经济现象,这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20世纪50年代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原来已有的二元经济结构,而且在二元经济结构基础上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社会结构.这样,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结构相互交织,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经济结构.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顺利地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业过剩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并且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正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已有不少著作对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过剩劳动力转移进行了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在产品相对过剩的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加国内需求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不仅是政府决策部门应考虑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经济理论界应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笔者认为,扩大对内开放是增加内需的重要手段。一、增加内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条件,投资、消费、市场、外贸、法律、体制等因素都会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虽然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  相似文献   

13.
关键在于自主创新——谈谈我国的科技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谦 《求是》2001,(23)
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在克服通货膨胀、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及战胜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同时,经济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然而,我国出现的过剩经济是低水平的相对过剩经济,主要是初级产品和低技术产品的生产过剩,是在大量高科技产品核心部件不能生产、需要进口的条件下出现的经济过剩,反映出我国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技术创新乏力。例如,我国的钢产量自1996年以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但高附加值钢材目前大约仅占钢材总量的13%…  相似文献   

14.
谢孝龙 《唯实》2002,(12):13-15
加入WTO ,标志着我们已迈入经济全球化的新境界 ,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 ,凡事有得必有失 ,WTO也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在WTO语境下考察文化建设的时候就会发现 ,如同加入WTO以后我们必须在经济上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一样 ,在文化上 ,我们也同样必须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一、WTO对民族文化观念的挑战WTO相关规则的形成有着特殊的背景。从经济角度分析 ,它是战后世界各国普遍要求建立一个平等互惠、自由往来的国际经济环境的愿望的结果 ;从文化角度分析 ,它也是战后世界人民普遍希望和平共处、共同…  相似文献   

15.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作为农业县如何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对于促进农业资源转化、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推进农业县工业化进程,是破解农业面临严重需求约束问题的客观要求。农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产品供需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产品由全面短缺转为基本平衡,并有过剩,加之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优质品种相对不足,普通玉米销售不畅,积压严重,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挑战。农产品需求的约束,实际上是工业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也就是农业的后续产业一农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15,(8)
<正>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遭遇外需锐减和内需不振的双重压力,一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面向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目标,前提是要打好化解产能过剩的攻坚战。综合各方面因素,有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长短结合综合施策,短期以化解和治理为主,长期重在健全防范机制。一产能过剩是指一国制造部门因产能利用率偏低而引起的产品价格大幅回落、企业普遍亏损、短期难以调整的一种经济现象。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7.
各国采取干预措施效果不佳任何国家无法独立应对危机过剩产能累积影响实体经济本币贬值不能带来出口回暖艰巨挑战摆在我们面前。全球正面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甚至可能演变成人道主义危机。在此,我的主要观点有三。  相似文献   

18.
一、扩大内需的重要性———经济发展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立足点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的现状 ,扩大内需是当前和今后几年保持我国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内在要求 ,这是我国的长期战略方针。1、扩大内需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冲击的客观需要。首先 ,由于“9.11”事件之后美国经济持续减速 ,欧洲经济增长减弱 ,日本经济继续低迷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 ,一些国家市场需求减少 ,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出口和利用外资带来不利影响。其次 ,世界科学技术进步加快 ,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 ,传统产品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知…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我国经济正处于由“短缺型”向“过剩型”的转变过程之中。文章指出生产过剩现象在我国存在具有必然性,传统理论之所以把生产过剩的危机视为资本主义独有,是出于对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错觉或误解。文章分析了生产过剩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生产和供给相对过剩造成的通货紧缩,使经济增长乏力,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治理通货紧缩,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最根本的途径是通过扩大社会总需求来弥补需求的缺口,缓解供需矛盾。一、扩大内需的主战场是启动最终消费需求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社会总需求主要包括三大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但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蔓延及全球性经济的不景气,导致我国的外需减少,外贸出口严重受挫,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