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对“一把手”的界定,法律上没有明确,实际中通常认为“一把手”是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在我国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一把手”职务犯罪已成为目前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一把手”职务犯罪,是当前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问题,也是必须及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阳光是腐败与阴暗的克星,因此人们把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称为“阳光行动”。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在该区三家电力公司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检察官们带着“阳光”去办案、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也营造了一片阳光灿烂的反腐倡廉新景象。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王双进向媒体介绍.当前职务犯罪的一个新趋势,是贪官的层次向高学历、年轻化发展。广东、山东以及辽宁等地检察机关在办案中也发现:职务犯罪高学历、低龄化现象已日趋明显,由以前的“59岁现象”到现在的“39岁现象”、“35岁现象”,甚至“26岁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4.
职务犯罪“长江后浪推前浪”几乎在出现“59岁现象”的同时,也产生了“49岁现象”。少数身居要职的中年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事业有成、如日中天之时走向腐败堕落。如广西贵港市原副市长李乘龙、海南东方市原市委书记戚火贵因捞取不义之财,都在46岁时案发。像李、戚这样年龄在40多岁的贪官在近年所查案件中占了不小的比例。湖北省检察机关在2000年上半年所我们对“49岁现象”如同对“59岁现象”一样,并不陌生。然而,当职务犯罪发展到“39岁现象”时,人们已感不安。近几年,不少地方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30岁到40岁之间的涉嫌犯罪人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呈日益增多之势,严重影响了国家及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了党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成为潜在的治安隐患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实践中,镇江供电公司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建立了全面推进“六联六建”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检企合作的新途径,促进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海南建省以来,各项改革事业深入发展,给大特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发展海南特区经济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股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逆向的浊流,那就是在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职务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了。从姜巍收受贿赂到李善有腐化堕落,从戚火贵索贿受贿到陈罗荣贪污挪用,从王德伟贪赃枉法到林礼深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海南职务犯罪现象令人触目惊心j据统计,全省检察机关仅2001年上半年,就立案查处职务犯罪案件156件191人,比2000年同期增长4.7%和2.1%,其中贪污贿赂案件64件86人,渎职“侵权”案件41件50人:查处贪污贿赂5万元以上、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上大案79件,100万元以上特大案10件;立案查处县处级干部8人。职务犯罪是严重的腐败现象,它侵犯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及其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和威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严重阻碍了特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权力控制:预防职务犯罪的法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职务犯罪的“社会本位”之假定,我们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视野,认为职务犯罪是“权力——权利”结构性失范情况下的权力“异化”。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在于权力的控制,这可以通过人治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法治来实现。国家和社会二元化互动关系使法治模式成为最可靠的选择。我们可以通过两条路径达至对权力的控制:一是实现社会自治,以权利制约权力;二是建立法治国家,以法律约束权力。本文最后,基于我国职务犯罪的现状,提出了预防职务犯罪较为具体的法制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荣县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检察文化。该院开设了“廉政文化课堂’: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进学校、进社区”的“五进”活动;先后进行预防职务犯罪法制宣讲和警示教育20余次,受教育党员干部近2000人:与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等高校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创办“荣州检察沙龙’:开展业务培训、理论研讨、实务交流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检察干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新世纪新阶段职务犯罪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预防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机遇、新挑战。近几年来,沁阳市检察院不断以改革的精神和超前的眼光全面加强预防工作,突出预防重点,拓宽预防领域,在实践中积极创建新的预防机制,研究探索新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了职务犯罪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平安沁阳”建设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提神药”治“慵懒散病”。泸县在县检察院建立预防职务犯罪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在县委党校建立反腐倡廉理论教育基地,举办龙城大讲堂、开通流动党课“直通车”、网络廉政课堂。建立“三谈”制,实行任前约谈提醒,苗头性问题约谈警示,轻微违纪问题诫勉谈话纠错。  相似文献   

11.
据广州市司法局不久前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2007年广州职务犯罪有四成是30岁左右的青年干部和公职人员所为,而广州青年干部和公职人员职务犯罪人数的85%年龄在30到35岁,他们掌握一定权力,有许多是单位和部门主管。另据北京、济南两市检察院的类似统计情况也表明.职务犯罪年轻化趋势日益严重,已形成了职务犯罪的“30岁现象”。  相似文献   

12.
《天津支部生活》2012,(9):45-46
“预防”的汉语拼音首字母“Y”和“F”,用补白的方式组成了汉字“正”,颜色是鲜明的“中国红”。这就是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正”字统一标识。标识围绕“正”字,辅以“预防职务犯罪”六个黑体大字,直接宣示主题,并用“关心您,保护您,帮助您”九个字明示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社会承讲与人文理念。  相似文献   

13.
晓军  何择 《纪检与监察》2003,(11):30-32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实现很多的日常所需。不过,通过网络预防职务犯罪还是件新鲜事。如果你有机会点击由新密市预防职务犯罪办公室主办的“新密阳光政务网”,还是会让你耳目一新。他们通过“政务公开”、“服务与监督”、“网上举报”等栏目和内容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搬到了互联网上,为广大群众搭建了政务公开和监督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职务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是困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如何防治职务犯罪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有的主张改革过分集中的权力分配制度、加强权力监督;有的提出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思想教育等等: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应在司法过程中贯彻“宽严相济”的政策,在刑事实体法上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  相似文献   

15.
职务犯罪是腐败行为的一部分。腐败背后有着深刻的“性”背景,“性”在腐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性贿赂犯罪我国刑法中没有相应的罪名对其予以定罪,成为法律漏洞。因此刑法有必要增设“性贿赂罪”内容的条款,加大打击性贿赂犯罪的力度,以消除职务犯罪的性诱因。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工程建设领域呈现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高发态势,频频出现“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现象,且涉案金额巨大,人员较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为有效预防职务犯罪,郑州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紧紧抓住招投标活动的招标准备、抽选专家、评标和中标等“四个环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监督,堵塞漏洞,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王涵 《廉政瞭望》2014,(4):48-48
在职务犯罪中,贪污罪正逐渐“非主流化”。  相似文献   

18.
刘金芝 《世纪桥》2023,(7):33-35
高校党的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当前高校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日益凸显。基于此,通过分析高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探讨高校党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逻辑理路,提出高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要构建“多元融合”的运行机制、丰富“党建+”的工作内涵、建立“融合创新”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继退休前捞一把的所谓“59岁现象”之后,职务犯罪又相继产生了“49岁现象”、“39岁现象”乃至“29岁现象”、“19岁现象”。职务犯罪低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0.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在整个犯罪案件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比较突出的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一、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一)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缺陷叠加为某些职务犯罪提供了机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体制并存的局面。两种不同体制并行运转,不仅给经济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问题,而且也为职务犯罪及其派生犯罪提供了温床。如有人会在多种所有制之间和多种调控手段之间寻找空隙,在“空档”地区打“擦边球”,伺机贪污受贿,变相出售手中权力得以自肥。(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