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人潘玉清     
她,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不会讲大道理,但她却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诠释着中华文明中朴实但让人感动的两个字——好人。  相似文献   

2.
把满满的“情”怀倾注于脚下这片热土,让人不由得为其真挚的爱民之心所感动;将满满的“实”诚书写于脚下这片热土,让人不由得为其沉稳的务实作风所折服;让满满的“干”劲驻留于脚下这片热土,让人不由得为其深厚的家国情怀所感染。这是我细读《知之深爱之切》一书的切身理解与真挚感受。一个“情”字,让人爱不释手、如获至宝;一个“实”字,让人弥留其中、回味无穷;一个“干”字,让人感同身受、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3.
<正>王萍1988年从四川来到农五师八十四团七连,给别人放过羊,打过工,感到兵团的地好、人好、环境好,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扎根兵团,于1992年和丈夫一道成为了兵团职工,从此开始了自己在兵团的创业人生。多年来,她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帮助过多少人种地垫资,给多少家解决了生活困难。从1995年起,当她稍微好过一点时,就开始帮助别人,不管是资金上还是劳力上都无怨无悔地帮助贫困职工,就是为了这些贫困的职工早日脱贫致富。王萍常说:"自己是从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咀嚼她的愁情时,才发现在中国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女性也就只有她一人。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  相似文献   

5.
天南海北,长城内外,有女人脱土坯吗?有哇!新疆阿克苏市英阿瓦提路就有一个,她叫丁淑君。女人脱土坯,少见啊。多少男人不要说没有见过,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如果听说了,十有八九都会惊讶的。那哪是女人干的活呀,男人干那活都够呛!男字怎么写的?上面一个田字,下面一个力字,意为田里出力的人。田里出力的男人脱土坯都够呛,这个干起来够呛的力气活,丁淑君干下来了。  相似文献   

6.
阳光路17号     
她和他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结婚时只买了一张床。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打工了,山里养不活人。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来的信和寄来的钱。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钱来,收到钱的时候,她像个孩子,跑到储蓄所全部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收到他信的时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们文化水平都不高,仅仅能写封信而已。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她也写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想念和惦记,正值新婚,她还如薄酒小试春衫透的小妻子,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  相似文献   

7.
责任在肩     
写下“责任”二字,一股沉甸甸的感觉从笔尖流向心头。一生中不知用过多少次的普通字眼,仔细琢磨起来竟是如此不普通,甚至可以让人感觉到神圣,感觉到心灵的震撼。因为,生活中的每个人,无不承担着一份责任,一份可以使承载者崇高,使承载者生命更有意义的责任。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单位,一级组织,就是一个政府,一个政党,何尝不是如此呢?  相似文献   

8.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该做的。"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到了。仔细思量,这句话听起来平常,听起来简单,可她一做就是18年,她用行动诠释着"孝敬"二字。默默地为家庭付出着劳动,付出着爱心,付出着大爱,她的家庭也就当之无愧地荣获了二师"和谐小康家庭"荣誉称号。她就是二师二十五团湖光社区的一名普通女职工李卫红,她的孝心在二十五团无人不知,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有多少人为中国老百姓不爱打官司而感叹过,认为那是人治社会培养出的处世准则,因而断定官司多起来之日,即是法制化真正到来之时。现在好了,不仅法院的官司堆积如山,而且许多官司打的角度也很刁:一位顾客在商店门口滑倒骨折,她丝毫没怪自己不小心,一纸诉状告到法院,说是商店的台阶太光滑,理应对她赔偿;还有一个做母亲的,儿子外出住店被人劫杀,她也没有像其他人那  相似文献   

10.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神圣的道德准则。有这样一些共产党员,他们是慧眼识才的伯乐,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云梯;他们是默默无闻的耕牛,在每一方土地上辛勤播撒希望,只要身体还没倒下,便永远向前躬行。这就是我们的组工干部,他们用忠诚和信念,坚守着永远鲜红的本色。郑丽是组工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从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到年过半百的中年人,她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党的组织工作。多少人对她说:“干了大半辈子,该为自己想想了。”她总是淡然一笑:“在组工战线上问心无愧是我一生的追求。”在很多人眼里,分管干部工作的郑部长没有办不成的事儿,可是又有谁知  相似文献   

11.
正我想,每一个有良知人的心里都燃烧着一束晨光,作家更是如此。那是一个下班后的黄昏,夕阳的光线落在面前已经关闭的电脑上,办公室很静,我却不想马上离开。因为,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无法平静的是一位80多岁的女将军作家短信上发来的三个字"辛苦了"。这三个字,是在我告知她的大作已决定在本刊发表后,她发来的回音。将军作家叫贺捷生。她的父辈是共和国开国元勋,在全党和全国以及全军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风光……”这首清纯甜美的《采茶舞曲》不知倾倒过多少人;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周恩来对这首歌倾注了多少情、多少爱?歌以咏志,歌以怡情。周恩来喜欢唱歌,他喜欢的歌曲很多,《周恩来的歌曲情怀》撷取的只是百花园里的几片花瓣,但足以展现伟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很奇妙,仅仅是一些印着字的纸张,捧在手里,没有多少感觉,可当你翻开她,品读她,你就走进了一个世界,你没有亲临过好望角的日出,没有经历过珠穆朗玛的凛冽,没有感受过亚马孙的雨季,可当你邂逅了你的益友、故人,她便带着你领略世界的万千,徜徉历史的长流。我的父亲极爱读书。父亲曾跟我讲,他小的时候不会苦恼  相似文献   

14.
爱心-提示     
思柳耐不住同事们都买了车的诱惑,缠着老公给她买一辆车。老公说再等两年,咱们就可以买辆捷达了,可她非要老公现在就买,老公只好给她买了一辆奥拓。刚拿到驾照,她就美滋滋地开车上班来了。同事们看着她的新车说,你一路上得招多少人按喇叭呀?思柳说,我虽然开得不好,可是还真没有人催我,我估计人家一看开车的是个靓妹,就只好忍了。话音未落,  相似文献   

15.
湘女多情,湘女坚贞,湘女多才,湘女也具有湖南男人的一股“蛮劲”。丁玲便是这样一位湘女。她是个“奇才”,《莎菲女士的日记》一发表,便把人们“震惊”。她一出台便不是背棍打旗喊“啊呵”,而是“挂头牌”的角色。她又是一个“奇人”,富有传奇色彩。她是“文小姐”,又穿过红军的军装,做过“武将军”。“奇人”自然有“奇遇”。她被国民党“绑架”、“软禁”过;她本来是个无限忠贞的共产党员,却又被人误解过,命途多舛,被剥夺写作权利20多个春秋。然而,当她获得“解放”,重返文坛之时,她丢开心灵的创痛,豁达大度,既无怨尤,又无悲伤,一如既往地将她的才情、智慧、灵感化为一行行的字,写出一本本的书,奉献给她的祖国,她的人民。丁玲,原名蒋冰之,1904年10月12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个故事讲:徒弟问师傅,一碗米有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这就难说了,看在谁的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加点水蒸蒸,半个钟头一碗米就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分成四五块,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少价值,要因人而宜。  相似文献   

17.
我演焦裕禄     
李雪健 《学习导报》2014,(12):40-42
作为一个演员,我最想说的两句话就是:一是珍惜"演员"这两个字;二是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演员,在旧社会叫"戏子",是三教九流中"下九流"的第八流,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了主人,党和人民给了艺人们一个个无上光荣的称号——"艺术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演员这个职业不仅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也更多地受到了社会关注。演员最大的特点是你演了多少个人物,就能像多少个人物那样地去活一把。在活一把的过程中你要去挖掘、体验、体现这些人物身上的真善美、假恶丑,既丰富了你的人生又潜移默化地净化了你的心灵。演戏,让人上瘾!我就是一个受益者。  相似文献   

18.
《家乡行》是郑培民从未公开过的一篇散文,也是目前发现的他诸多日记以外的惟一一篇纪实性文学作品。文章文采飞扬,行里字间就像他的为人处事般情真意实、朴实无华。读着行行文字,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省委副书记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一个泼辣能干的四川女子,凡是认识她的人都亲热地称她"周大妈"。周大妈在她74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过当兵参加抗美援朝的光荣,也有过被划为"右派"的蒙冤;有过无私助人的快乐,也有过不被理解的苦恼。但周大妈都一笑带过。笑对荣辱,笑对苦难,将温暖与关怀真诚地送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周大妈对人生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家乡行》是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从未公开过的一篇散文,也是目前发现的他诸多日记以外的惟一一篇纪实性文学作品。文章文采飞扬,行里字间就像他的为人处事般情真意实、朴实无华。读着行行文字,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省委副书记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