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法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完善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和行为规范;必须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锦 《党史文苑》2006,3(10):59-6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法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完善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和行为规范;必须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郭晓岚 《世纪桥》2010,(19):46-47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社会,建立完备的公民权利保障机制对于以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为内在要求的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公民权利法治化,界定权利与权力范围,完善公民权利救济机制,实行法律援助制度,强化公民权利保护意识,以回应和谐社会对权利的诉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改革遵循着由易到难,由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和行政领域,最后政治领域的逻辑次序,政府主导型改革是其根本路径。而改革中诸多问题的存在,保障和促进公民权利的客观需要,使对政府主导型改革进行法律规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政府主导型改革的法律规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改革方式、民众参与等多层次进行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宪政具有内在的契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必须依赖宪政为其设计良好的制度基础,宪政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民主参与机制,通过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控制机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而宪政文化能确保宪政成为调控和维护社会的有效形式,因此,加强宪政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路径应当是:弘扬宪政文化,发展宪政民主,健全宪政法治,保障宪政人权。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但对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还存在诸多不同的思路与看法。从法律的视角来看,我国加强法治建设的进程,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法治建设会促进全社会成员的自制,有助于社会成员增强守法,通过合法渠道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意识,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社会是追求秩序与公平的社会,秩序与公平是和谐社会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面临诸多问题,如何从法律的角度构建和谐社会,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法制和谐是指国家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协调与统一。它要求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下位法必须符合上位法的规定;要求横向的法律规范之间不能相互冲突和抵触;要求调整社会生活的法律规范体系没有盲区和空白,具有其系统性、协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法制和谐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制度基础,因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和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和最终归宿。现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得以生成的重要根基。然而仅靠制度及其规范却难以实现法治,法治与法律思维紧密关联。而法律思维又以“批判性”为其基本特质,因为它更多地专注于主体做出法律裁量的理由以及使自身的信念与行为正当化或合理化的理由之力量。由之,批判性法律思维的构建乃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意义就是公民权利的实现,或者当个人的合法权利在现实生活中遭受侵害后,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得到解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法治的统一、权威、尊严。而弱势群体大多因制度政策、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生理心理等主客观原因,在权益维护、发展机遇、竞争能力、生活质量等方面处于不利或者劣势状态,在诉讼活动中往往处于相当不利的境地。因此,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制度,解决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法律纠纷,才能真正实现权利的平等保护,维护社会正义。这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社会。民主法治乃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它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努力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我们必须力求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必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规范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体系;必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提出的宏大构想,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近年来。襄城县检察院充分发挥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结合所在辖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厉行检察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重要理论与现实主题。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压力,并对政治体系提出了相应的诉求。中国政党制度能够提供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社会整合、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功能,而且其自身就是一种和谐的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万高隆 《求实》2005,3(12):59-6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安全有序、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的法治社会,建立完善、有效的行政救济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我国现有行政救济制度的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足,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执政、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完善行政救济立法,保障行政救济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及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重要理论与现实主题.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压力.并对政治体系提出了相应的诉求.中国政党制度能够提供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社会整合、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功能,而且其自身就是一种和谐的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尊重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法治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应完善有关法律体系,确保司法公正,以法律约束公共权力的实施,建立健全农民司法援助制度,培育农民维权组织。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如何加强对其权益的保障已经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因此,要从根本上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只能通过法律来构建.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机制的完善,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的正义本质.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通过法律引导、规范、调控和保障的社会,和谐社会也是人与人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加强民主立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为此,我国应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人大立法的民主性;丰富和完善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才能切实发挥民主立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廉租房制度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运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立法层次较低、保障覆盖面狭窄、建设资金及房源有限、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影响了我国廉租房制度的实际效果。必须构建我国的廉租房保障法律制度,将住房社会保障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用基本法的形式保障公民居住权这一基本人权的实现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的共同义务。人们依靠内在信念所造成的道德力量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公共道德是和谐社会养成的基础。加强公共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基础工程和必然要求。由于文化的多元性、生产力的不发达、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制度建设的不健全、发展观的偏差等导致构建和谐社会缺乏良好的道德基础。针对公共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宣传道德自律观念,强化道德的制度约束,探索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机制,为公共道德建设提供刚性的制度保障,促进道德的文化自觉,积极培育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公共道德,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基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民工权益缺失及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产生的新兴社会群体。农民进城就业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户籍制度等原因,他们的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以致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探究农民工权益缺失的现状、深层原因,以期构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