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939年8月三五九旅奉命由晋察冀回到陕甘宁边区1941年3月进驻南泥湾一方面是加强边区南线的防务防止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进犯另一方面是以南泥湾为中心进行﹃屯田﹄开展大生产运动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大创举进军南泥湾后部队掀起了向荒...  相似文献   

2.
作为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南泥湾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助推了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深深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术界从形成过程和内涵、历史和现实意义、弘扬途径等方面对"南泥湾精神"进行了研究,今后学者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南泥湾精神"的研究,多方面研究"南泥湾精神"的现实意义,重点研究"南泥湾精神"与中国梦的关系,推进"南泥湾精神"研究成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肖舟 《党史文苑》2000,(4):34-37
南泥湾 ,本来没有这个名字 ,它不过是延安县南郊一块沼泽纵横、草木丛生、丘陵起伏的处女地。时势造就英雄。4 0年代 ,伴随着延安一场大生产运动 ,它诞生了 ,并被推到时代的潮头 :歌曲唱它 ,美术画它 ,电影放映它 ,连 1 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的《辞海》 ,也将“南泥湾”列入了辞条。字数不多 ,却十分具体扼要 :“在陕西省延安市南部。 1 94 1年至1 94 4年 ,八路军 1 2 0师 3 59旅响应党中央号召 ,在此垦荒生产 ,开展大生产运动 ,被誉为边区‘发展经济的先锋。’”那么南泥湾是谁发现的 ?是谁向中共中央决策者提出开垦南泥湾的科学依据而得到了…  相似文献   

4.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是一二〇师主力旅之一。从1940年底开始,该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进驻南泥湾,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被誉为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毛泽东曾亲自为该旅题词,称赞它是“发展经济的前锋”。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三五九旅于抗战后期在王震的带领下,曾孤军血战  相似文献   

5.
南泥湾精神是革命先辈们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秀精神品质。它的本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 ,更需要用南泥湾精神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1、勤俭节约是青少年实践南泥湾精神、继承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基础内容。艰苦奋斗是南泥湾精神最本质的内核和最有价值的思想精华 ,是我们必须世代相传的光荣传统。邓小平同志说过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 ,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 ,底子薄 ,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 ,这就决定了我们还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对当代青少年来讲…  相似文献   

6.
<正>抗日战争时期,大量优秀的抗战歌曲以其独有的方式激励着广大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英勇抗战。特别是在延安,虽物质财富极度匮乏却遍地歌声,人们保持着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其中,有几首诞生于延安、内容集中表现那场轰轰烈烈大生产运动的歌曲,更是别致新颖、打动人心,奏响了那个时代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进行伟大创造的时代强音。它们就是《生产运动大合唱》《南泥湾》《军民大生产》(也叫《边区十唱》)等。  相似文献   

7.
高子果 《党建》2023,(3):64-66
<正>“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这首家喻户晓、优美动听的《南泥湾》,反映的是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轰轰烈烈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艰苦斗争、夺取胜利”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8.
大生产运动中的《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相似文献   

9.
首垦南泥湾     
延安大生产运动虽然过去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对我们今天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延安精神仍有着重要意义。笔者有幸访问了当年南泥湾的勘察、设计者刘宗义,他详细地忆述了自己当年勘察南泥湾以及中央军委直属炮兵团首垦南泥湾的情形——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发起了大生产运动。半个世纪之后,笔者有幸访问了当年南泥湾的勘察、设计者刘宗义同志。他详细忆述了当年勘察、设计、首垦南泥湾的历史情景。现呈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1.
延安小纺车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一辆小纺线车。参观的人们看到它,会自然地联想到当年延安军民大生产运动,联想到周恩来副主席纺线,联想到南泥湾的歌声……它,就是这一光辉历史的见证。在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时,国民党政府却对陕甘宁边区和英勇抗敌的八路军实行经济封锁,实行物资禁运,边区军民衣食奇缺。当时,边区不产棉花,延安军民穿衣主要靠商人从关中等地贩运的棉布来保障。但是,这惟一的来源也断绝了。国民党顽固派在通往边区的大小路口设立关卡,严禁棉花、布匹入境。甚至连回娘家的媳妇带的包袱皮都要收走。为此,延安军民不…  相似文献   

12.
刘中刚 《湘潮》2011,(4):31-35
提起八路军三五九旅,人们都会想起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想起大生产运动。但三五九旅由华北抗日前线调回陕北,并非仅为大生产:  相似文献   

13.
冯芝桂 《湘潮》2006,(6):14-16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又加上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39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就如何面对困难向大家发问:“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回答当然是后者。为了克服困难,渡过难关,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40年5月,朱德从抗日根据地回延安后,也投入了大生产运动中。提议开垦南泥湾1940年9月2日,朱德邀请董必武、徐特立、张鼎丞、王首道等到延安西川视察,随后前往南泥湾等地考察。在这次南泥湾考察中,朱德看到南…  相似文献   

14.
资料卡片     
20世纪40年代初,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毛席的号召,开赴南泥湾开荒生产,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带动了全边区的大生产运动。延安电影团为这一大生产运动的典型拍摄了纪录片《南泥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两幅题词,大约是毛泽东于1942年后为这部记录片题写的。题词为正书,略带行意,笔力顿挂有力。靠着竖画左斜,撇画拉长形成的长方形字体,既保持了毛泽东纵长侧势的自创正楷书风,又显得峻拔有动势。尤其是“丰农足食”四字更是意趣活泼,“丰”字的运笔和结字,奇巧新颖,后三字的最后钩捺均重按后向右上挑,具有轻快向上的美感。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5,(5)
<正>"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是延安电影团拍摄的电影纪录片《南泥湾》中的歌曲。电影《南泥湾》说的是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种粮的故事。1941年,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进行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起镢头,经过几年的开拓,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不要政府  相似文献   

16.
龚仕建  张丹华 《奋斗》2022,(11):63-64
<正>“如今的好光景,都是当年三五九旅的指战员们一镢头一镢头刨来的……”一座农家小院里,76岁的老党员侯秀珍穿着红毛衣,倚着墙正为来访者讲述南泥湾的故事。窑洞外墙上,“南泥湾精神代代传”几个大字格外耀眼。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昔日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树立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随着歌曲《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体现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南泥湾精神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成为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朱德与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陕甘宁边区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时刻,朱德提出了“发展边区经济建设”新方略,竭力倡导“军垦屯田”政策,亲自领导南泥湾开发建设,大力推动“建立革命家务”和生产竞赛运动,为陕甘宁边区克服经济困难、实现丰衣足食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1958年初,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革命老人吴玉章(四川荣县人)应《红旗飘飘》丛书编辑部的请求,准备发表他在1942年写的一首题为《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的五言诗。这首诗是他随朱德、徐特立、谢觉哉、续范亭同游南泥湾(八路军359旅曾在这里垦荒屯田,开展大生产运动)而写的和诗。  相似文献   

19.
小小 《党史纵览》2010,(7):34-38
在井冈山聆听毛泽东的教诲,在长征途中得到任弼时的搭救。在南泥湾参加大生产运动……功成名就。却三次提出回江西农村的申请  相似文献   

20.
《南泥湾》     
电影《南泥湾》讲述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八路军三五九旅在缺衣少粮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怀着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陕北好江南的一段真实而悲壮的故事。影片没真事影有去渲染大生产运动如火如荼的场面,而是以一名女战士的日记和心路历程描述为线索,通过一个连队的拓荒开垦以及与饥饿、狼群、缺水的斗争,刻画战士们真实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真实场景。而如火如荼的场面,而是以心路历程描述为线拓荒开垦以及与争,刻画战士们,展现陕甘宁实场景。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