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表明我国的法治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法治文明是迄今为止适合人类治理国家的最先进的制度文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我们只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固然需要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基础,但在此基础上,加强一般条件的建设,如法律至上,权力制衡,保护和尊重人权,司法独立,法治正义和改善党的领导等,更具有关键的意义。其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也就是这些条件逐步完备的过程。 一、法律至上 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执政党文明是共产党在形成、发展和发挥作用过程中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政党理念文明、政党制度文明和政党行为文明既是执政党文明建设的内涵,也是其文明建设的成果形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内民主、党外协商法治之下、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执政党文明的基本特性.推进社会主义执政党文明,既要以社会主义文明的科学发展为基础,又要立足于执政党文明发展的实然状态,而且还应善于吸收政党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的文明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到法治文明化的轨道.三十年来法治文明的演进表现在两个转变: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历史性转变;从法律制度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到法治理念内在的自觉性意识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4.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文明观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作了充分的阐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在治党治国中提出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确立并坚持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奋斗目标的社会主义文明观;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文明观;高度重视制度创新的社会主义文明观;德法并举的社会主义文明观.公民道德建设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党领导人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在当代中国法治实践中形成的。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在要求的法治意识、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信仰等精神文明成果的  相似文献   

6.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实现法治政府目标的根本途径。多年来伊犁法治建设的脚步在对法治形式的简单追求之外,更加注重法治状态所体现的文明,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一并成为伊犁州制度文明建设的追求目标,推动了伊犁州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罗干 《求是》2006,(12)
一、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质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当前,…  相似文献   

8.
刑事司法中法律与政策的适用问题,一直是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遇到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导致刑事司法中法律与政策适用问题更加凸显.这一问题将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加强对这一领域的探索、研究和总结,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将有着积极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武 《理论与当代》2013,(12):17-18
党的十八大报告着眼全局、立足长远,历史性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发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伟大号召,同时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加强法治建设,一个重要的服务和保障对象,就是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李爱玲  金蕾蕾 《前线》2015,(2):75-7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北京要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在法治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作用,向全世界展示泱泱大国文明之都、法治之都的良好形象。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成为刚刚闭幕的2015年北京市两会热词。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法治的文明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到法治文明化的轨道。三十年来法治文明的演进表现在两个转变: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历史性转变;从法律制度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到法治理念内在的自觉性意识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农村稳则社会安。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法治型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型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社会主义法治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就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党的十九大对农村进一步提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它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形成过程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既来源于实践,又升华于实践,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历史必然。从本质属性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法律的精华,又吸收了世界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坚持…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的新局面,深刻折射出人类社会一般意义上的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制度、法治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殊场域下所遵循的特殊性规律。本质观之,这些特殊性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在全面依法治国工程中的自我展现和自我实现。历史观之,5年来的成就以及所展现出来的规律性特征不仅对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良性的法治指引、增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贡献了创新性的法治思维,而且为世界各国法治道路建设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法治经验和法治智慧。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高级文明形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要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法治作为最成熟最定型的制度形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民主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所以,必须着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依法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务院法制局副局长宋大涵访谈○本刊记者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充分显示了我们党的成熟。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家法制局副局长宋...  相似文献   

18.
就社会治理文明历史传承而言,西方法治文明大厦是建立在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基督教神学及其衍生的思想成果之上,并形塑出西方法治今天之样式。而华夏文明之"礼治"传统及其伦理哲学在历史上与西方具有不同的发展背景及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华夏治理文明呈现出重于"德"而轻于"法"的制度及文化表现。因此,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华夏文明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法治文明的文化融合,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特别是认真汲取中国古代治理文明中重视"礼法合治"思想的有益成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一、“依法治国”的历史必然性 人治与法治是两种对立的治国方略。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走人治之路还是走法治之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法治之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一条基本方针,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