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金玉 《唯实》2007,(8):22-25
与韦伯等经典现代性理论强调现代性发展的趋同性不同,多元现代性理论强调现代性发展的差别性和独特性.现代性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文明,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制度特征,并因而成为文化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当代新儒家在内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强调儒学价值对于东亚及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独特性,并进而强调回到传统、回到儒学.因此,强调儒学在现代性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也成为当代文化保守主义的核心关切.文化保守主义强调多元现代性,否认现代性只能从基督教文化生发出来.但文化保守主义究其实质仍是韦伯命题的另一种版本.  相似文献   

2.
当代著名政治社会学家艾森斯塔特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检视了各种权威理论,通过反思现代性的历史,阐释了当代社会多元现代性的特征,并立基于多元现代性展开的宏观背景,建构了其独特的多元现代性与政治发展理论体系.其理论尤其高度关怀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因此,对其理论体系作概括性研究,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选择、国家建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有其必然性,也与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有密切关系。当代保守主义者虽都强调复兴传统,但其具体观点并不一致。我们对当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各种不同思想应该进行具体分析和具体对待,正确引导这种社会思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霍晓玲 《探索》2012,(5):109-114
文化保守主义是当代中国一个引人瞩目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流派。它具有影响范围广、实践性强、流派复杂等特点。这一思潮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既有积极价值,也有不良影响。我们应历史、全面、客观地看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多元文化建设中的一支有益力量。  相似文献   

5.
重新梳理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是解释中国道路、建构中国自身普遍性的必要性工作。它是后现代的现代性,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研究,也是一种基于整体主义的后西方式现代化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研究需要从历史中发掘思想资源,从近代寻找现代化运动的动力,在当代总结中国的现代性。中国现代化运动能够走出中国独特的道路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既有传统文化的贡献,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又参考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贡献了与欧洲不同的现代性的思想,重新诠释了现代化理论,开拓了新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李颖 《探索》2007,23(6):150-153
作为当代中国追求的一种新的现代性理念和现代化模式,和谐理念延续了中国百余年来既久远又日新的现代化追求,扬弃了西方经典的现代性理念,续写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反现代性的现代化理论",展示了清晰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现当代新儒学是文化守成主义的一部分.这一思潮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五四以后的新儒学,第二阶段为抗战时期的新儒学,第三阶段为港台新儒学,第四阶段为海外新儒学,改革开放后返输中国大陆.三代四群十六位重要代表人物是: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贺麟、钱穆、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蔡仁厚、余英时、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现当代新儒家反思现代性,反思唯科学主义,重视人类与中华民族的长久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性,其论域、问题意识有:(1)跳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二元对峙的模式,并由此反省现代性,重新思考东亚精神文明与东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2)"文明对话"与"文化中国".(3)儒家价值与全球伦理、环境伦理、生命伦理.(4)儒学与现代民主、与自由主义的关系.(5)儒学的宗教性与超越性及"内在超越".其思想贡献、思考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当然亦有其思想困局.儒学有草根性,有生命力.开放的新儒家学者,要在中国大陆再植灵根、重建儒学,特别要重视民间教育.当代新儒学是中国健康的现代化的重要的建设性的辅助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现当代新儒学是文化守成主义的一部分.这一思潮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五四以后的新儒学,第二阶段为抗战时期的新儒学,第三阶段为港台新儒学,第四阶段为海外新儒学,改革开放后返输中国大陆.三代四群十六位重要代表人物是: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贺麟、钱穆、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蔡仁厚、余英时、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现当代新儒家反思现代性,反思唯科学主义,重视人类与中华民族的长久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性,其论域、问题意识有:(1)跳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二元对峙的模式,并由此反省现代性,重新思考东亚精神文明与东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2)"文明对话"与"文化中国".(3)儒家价值与全球伦理、环境伦理、生命伦理.(4)儒学与现代民主、与自由主义的关系.(5)儒学的宗教性与超越性及"内在超越".其思想贡献、思考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当然亦有其思想困局.儒学有草根性,有生命力.开放的新儒家学者,要在中国大陆再植灵根、重建儒学,特别要重视民间教育.当代新儒学是中国健康的、现代化的、重要的、建设性的、辅助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讨论现代性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澄明关于现代性的“问题语境”;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尽可能避免达成某种语境主义的规则共识,这就是现代性的吊诡.现代性不是魔戒,正如民族文化不是圣经.现代性在中国的绵延约略分为三个阶段:思想的现代性、市民社会的现代性和富裕社会的现代性.中国现代化的“社会动员”过程和前景,更多是在文化意义即“文化现代化”层面展开和定位的,因而现代性是中国“文化现代化”最基本的理论理性之命题.  相似文献   

10.
从四个方面论证以人为本是现代性的核心和灵魂:经济方面,人的独立性取代人的依赖关系;政治方面,"脱神入俗"取代君权神授;思想文化方面,人是个人成为社会普遍原则;西方形而上学理论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成为存在者的尺度和中心。在现代化后来者的当代中国,为何作为现代性核心的以人为本迟到21世纪初才得到社会的公认?在生态层面,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为何在当代中国成为尴尬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鲍刚毅 《探索》2002,(5):112
中国的现代化,一方面是借助经济发展带动整个文化结构的渐进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也是现代化问题的不断积累过程,这些积累下来的问题实际与文化传统的当代转换有关。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到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就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问题。这使我们回到马克思那里,探索其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近代以来百年间,中国反复出现了西化与国学两种思潮的交替,这是值得极为深思的历史现象。过去我们把国学思潮简单地称之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或复古主义思潮,是存在严重误解的。为什么西化思潮过后往往为国学思潮,国学思潮真的是保守主义吗?仔细考察过后,我们发现国学思潮并不真的是保守主义思潮,而是一种立足本国国情与本国文化进而努力吸收消化西学的现代化思潮。一、第一次国学思潮:从西方现代性本土化中寻找中  相似文献   

14.
风险社会理论认为,当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风险理论体现着对现代社会发展问题的一种理论自觉,旨在通过反思人们对待现代化和现代性的不当价值观念,消除现代人的生存焦虑,确立起新的本体性安全。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世界性的风险社会,并且由于社会转型的特定性,使中国发展处于高风险运行中。风险社会理论为人民政协在新形势下践行团结与民主的政治主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视角,为此,有必要确立动态稳定、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所谓现代新儒学,主要指五四以后,以会通中西,谋求儒家的思想现代化的一种文化观念.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现代新儒学是作为“全盘西化”理论的对立面出现的.同西化论者片面地注重文化的时代差异相反,其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强调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不能简单替代,中西之争不能仅仅归结于古今之争.由郑家栋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第2次印刷的此书,分上下篇.上篇着重从文化、哲学和学术方法三个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现代新儒学作为国人在西方文化冲击面前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回应方式,所表现出的文化立场、思维方式、理论特征、历史观念等.将现代新儒学思潮区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  相似文献   

16.
惠琴 《唯实》1998,(Z1)
方克立先生的新著——《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的出版,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一件盛事.在这本书中,方先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了20世纪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化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和论争.尤其是在对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理论得失及其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研究,对80年代文化讨论的总结和9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分析,对“综合创新论”文化主张的阐释等方面,这本书中的许多论断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虽然对这本书的全部意义人们尚需要逐渐加深理解,但在笔者看来,它确实树立了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典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哲学史研究中,无论是搜集、整理资料还是进行分析、论述,都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方克立先生主持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在国内几乎是从零开始,因此有必要把占有最基本的研究资料,原原本本地弄清现代新儒家学者写了和说了些什么作为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儒学是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仍然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文化思潮,“儒家资本主义”则是一种社会政治方面的主张。近现代新儒家提倡“融汇西方新潮、挺立自家传统”,他们批评了西方文化“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不平衡”,强调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平衡发展。现代新儒家主张从儒家传统的“内圣之学”开出科学和民主的“新外王”,从而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但他们认为儒家的“内圣之学”是千古不易的“恒理”,人们对其只要继承,无需超越。在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上,我们可以从现代新儒学中获取有益的借鉴和理论思维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文化现代性思想是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哈贝马斯从韦伯的现代性奠基性的论述出发,区分了社会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两个概念。在与各种现代性理论对话的过程中他对文化现代性的起源、形态、合理内涵以及审美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何泽华 《世纪桥》2007,(5):86-87
虽然马克斯.韦伯在将其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动力理论用来考察或者说预测儒家文化体系的东亚的现代化时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但继他之后,深层发掘文化的内涵及其对整个社会体系的作用成为一种强劲的趋势。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研究也因为这一方法论的引入而取得突破性的深入。在韩国现代化体系中,对英儒家文化传统的阐述相对较多。本文力求再现韩国文化的历史型概貌,并重点论述以儒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或者说多种文化交融而成的有韩国特色的文化对其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文化正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不仅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性文化以及后现代文化的多种思潮激荡,而且还面临着实现在西方文化强势扩张情境下保持自身独立性发展的艰巨任务。实践证明,如同后现代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一样,我们也要对自身的文化建设进行反思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和发展。批判与建构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基于批判的建构是重塑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