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校微文化安全为主题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各高校已经开始抢占微文化这一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阵地,微文化领域主流媒体得到当代大学生的信任,但同时还存在大学生微文化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微文化领域负面信息影响明显、高校微文化引领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应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增强大学生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加强大学生的微媒介素养,增强微文化安全意识;发挥微媒体的传播优势,强化高校教育引导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挥微媒体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微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文化"具有亲和性、现实性、灵活性等特征,既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要充分利用"微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优势,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地位;二要加强"微文化"监管力度,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三要自觉借助微媒介平台,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要加大校园"微文化"建设力度,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带来的新的舆论场格局、复杂的价值生态以及新的传媒运行方式和交往方式,消弱了主导价值观的影响力,改变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传媒范式,带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价值圆桌"和"微同辈群体"效应,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时代发展之需,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可以从抢占"微阵地"、建设"微课堂"、引导"微思维"、开展"微博弈"四方面实现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而主动传播、积极践行的前提是思想上要高度认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必须结合新的时代环境,针对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路径。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建构生活化核心价值观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微载体,主动抢占微文化传播阵地;学生管理注重"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实现亲情化渗透式价值观引领是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不断国际化、信息化的当下,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一主多元"的发展态势,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校园主文化的同时,存在着很多其它的文化范型。大学生微群体亚文化,作为当前高校文化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意涵和文化效应,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文章从此背景出发,旨在分析大学生微群体亚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高校引导大学生微群体亚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再生产的视角,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解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现状,通过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再生产框架,提出了统一管理者的目标一致性,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引领教育,把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桥节点"等具体措施,确保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实效性和文化再生产。  相似文献   

7.
刘先进  李经纶 《求实》2007,(5):86-88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它的教育功能,它的文化功能被有意无意地忽视、遮蔽。作为一种精神性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引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引领功能是一个由各级衍生功能环绕核心功能而形成的功能体系,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引领核心功能发挥引领文化的作用。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引领功能的指向是人及其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8.
微文化是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诞生和普及而出现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信息过滤手段缺乏等问题,使得微文化传播同时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挑战。因此,高校必须因势利导,积极运用微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大对校园微文化的监管力度,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能力,使校园优秀微文化释放出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实践》2021,(6)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21,(11)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一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文化高地"的大学是落实这项任务的重要一环。然而近年来大学文化建设喜忧参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断左右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日趋"侵蚀"大学文化环境,严重影响大学文化自觉构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同时,大学也将发挥教育功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其注入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时代命题。本文在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调查基础上,明确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态度以及他们易于接纳的教育形式,最终落脚点在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促进大学生信仰回归主旋律,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  相似文献   

16.
在微文化盛行的大环境下,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阅读习惯、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受到了微文化的影响。文章从注重微引领、拓宽微阅读、丰富微活动、关注微个体等方面,探讨高校如何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微文化之中,引导90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90后大学生践行生态生活方式,满足90后大学生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7.
微文化场域下传播主体的平民化、多元化,传播信息的碎片化、简洁化,传播模式的分众化、圈群化,使得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呈现出多重困境。微文化场域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是一项社会性工作,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力,与时俱进,加强与微文化相适应的培育路径创新,提升青年学生政治认同。具体路径包括:生态调控,全力营造明朗"微空间";观念创新,加强政治认同"微教育";力量整合,打造新型培育"微队伍"。  相似文献   

18.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着力加强情感教育,实现思想引领;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打造文化育人环境,发挥优秀文化的认同作用,实现文化引领;开展实践锻炼,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实践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实践引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列入当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首要任务。笔者以为,在信息网络时代,网络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教育和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不断形成和实施价值观教育的新理念,才能克服网络文化给人们带来的负面作用,并使之健康发展。网络文化中的思想教育也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民主公正、诚信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的主要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是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引。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要注重强调价值引领,教育引领,制度引领,责任引领,强化文化担当,增强文化自觉自信,从而开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