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的历史既不是精神发展的历史,也不是事物机械运动的历史,而是以人即主体的实践活动方式将主体和作用对象两方面因素统一在一起的过程。通过实践,人在改造外部对象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活动方式,从而体现了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的不断实现。所以说,世界在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人与外界对象在世界中是以实践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规律在社会历史中的实现,即社会规律对主体选择活动的制约,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以主体选择为其内在机制,主体的选择活动使社会规律的作用得以实现与不断变化.而社会规律对主体选择活动制约的结果,集中体现在对主体活动性质的判定、主体活动极限的划定以及对主体活动优劣的奖惩上.  相似文献   

3.
人的活动受制于客观规律。但实践主体的能动选择和创造性活动,日益确证着客观世界的合目的性与属人的性质。尤其在社会领域,主体的价值目标及效应并不囿于历史的决定性或必然性。相反,主体能够不断突破或超越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摆脱行动的盲目性,敢于和善于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把握自身的方向,选择自由的空间,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主体能动性与规律制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献慧 《唯实》2000,(9):18-22
人的活动受制于客观规律。但实践主体的能动选择和创造性活动,日益确证着客观世界的合目的性与属人的性质。尤其在社会领域,主体的价值目标及效应并不圃于历史的决定性或必然性。相反,主体能够不断突破或超越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摆脱行动的盲目性,敢于和善于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把握自身的方向,选择自由的空间,从而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历史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之间以及社会历史的各个决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应是辩证矛盾概念下的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而不是牛顿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之间的相互作用。历史规律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是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统一,一切试图打破这些统一、厚此薄彼、存此去彼的倾向.都是借助系统科学否定辩证法和矛盾论的时髦把戏。社会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是规律的决定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实践的决定性要反映和受制于规律的力量,它不能随意左右规律,更不能取代规律的决定性。社会发展的自组织机制不能构成对矛盾论的否定,而是对矛盾论的进一步映证。  相似文献   

6.
郭广平 《学习论坛》2023,(5):102-108
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视野中,人类社会由人的实践活动结构与社会结构双层结构构成,社会结构在实践活动结构基础上生成与演进。在此基础上,历史规律的实现也呈现出双重机制:从表层的社会结构来看,与自然规律相类似,历史规律在各种客观的社会要素相互作用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一种必然性来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这是历史规律实现的表层机制。从深层的实践活动结构来看,历史规律正是通过社会中大量不同主体、不同性质的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实现,这是历史规律实现的深层机制。两者统一于人类现实历史进程中,以历史主体解决现实历史任务的具体形式实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  相似文献   

8.
自觉性和自发性是反映主体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觉悟程度的范畴,是对主体实践活动的不同觉悟程度以及由此决定的客观规律发生作用的不同方式的区别。在社会历史领域,所谓自觉性,是指社会主体在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遵循客观规律创造历史的活动特征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发生作用的特征的总和;而自发性则是指社会主体在未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情况下的盲目活动或虽认识了客观规律但不遵照它去行动的特征,以及此种情况下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发生作用的特征的总和。由于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庞大系统,人们的认识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把握其发展、变化的必然性。同时,社会上不同利益  相似文献   

9.
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终于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举是主体自我意识的新的觉醒,它将重新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激发主体性的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历史的进步强化人的主体性主体性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中的一种功能,它是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实践的扩展与深化而不断演进、升华和强化的。马克思说过:"主体不是以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因此,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及其功能的发挥也不同。在自然经济形态下,人们的活动范围非常狭窄,生产水平的提高非常缓慢,自然界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相对立。人类几乎完全受着陌生的,无法理解的外部自然界的支配,只能依靠群体力量抵御猛兽,抗衡自然,以谋求生存。在分散的相互隔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曲折、长期摸索作出的新的历史选择。邓小平作为这一选择的总设计师的"设计"方法,不论作为我们在理论上研究历史选择的一般原则,还是从实践上进行现实的具体的选择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以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为选择框架历史选择,又称社会选择,是指历史主体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依据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途径、方案、手段、措施等的选取和设计。历史选择是以历史预见为前提的,没有科学的历史预见,就没有正确的历史选择。而科学的历史预见又离不开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因此,主体在历史选择活动中,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根据历史唯物论原理,一个国家究竟实行何种经济制度,亦即何种经济形态占据统治地位,说到底,皆取决于该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究竟如何,因而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历史的、必然的、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和不可自由选择的。相反地,任何政体制度,不论是民主制还是非民主制,却都曾出现于生产力发展的任何历史阶段,都曾出现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因为,任何政体制度都不是被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所必然决定的,不具有历史必然性,不是必然的、不可选择的、不可避免的;而是充满各种可能,是偶然任意、可以自由选择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一、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一)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既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外界刺激,不是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也不是人的凭空臆想和创造,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是以客观事物为原型的对对象的主动选择和观念再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活动,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动创造性活动。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人和客观事物的桥梁,人的认识的产生必须经由能动的实践活动。这  相似文献   

13.
李作清 《世纪桥》2014,(11):41-43
实践构成了马克思理解历史、研究历史的基础和重要视角。实践虽不是马克思的原创概念,但却被他赋予了唯物主义内涵,即实践是属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正因为如此,历史不是向人之外去探究,而是应该向人和人类社会去求索;不是向虚无飘渺去仰视,而是回归现实活动的历史本身。如此,历史才能真实的真正回归属人的世界,成为我们可以了解的历史,人才能成为历史的在场者。总之,实践产生历史,历史在实践中生成和展示。  相似文献   

14.
<正>以历史思维深刻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必然性任何一个政党面临的难题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任务和复杂的时代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刻把握大党独有难题,需要在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任务,以历史思维深化对大党独有难题必然性的认识。大党独有难题是历史环境变迁与时代变局交织的结果。“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社会历史发展往往不会依照既定的纯粹的一般图式,  相似文献   

15.
金丽雪  王军 《世纪桥》2014,(12):81-82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永不衰老的主题,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改革最终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了历史学专业能够有更好更长足的发展,为了历史专业学生能够应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下,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发展历史专业、培养历史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价值是社会历史性范畴,标志着历史活动中主客体的动态统一。价值就其本质来说,根源于人的历史活动。人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探索事物的特点、本质和规律,是价值生成的客体基础;以历史活动主体的利益、目的、需要及本质力量为基础,探索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是价值形成的主体根据;历史活动主体依据客体对象的特点、本质、规律,根据主体的利益、目的、需要及本质力量的创价实践,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17.
田志文 《求实》2012,(10):54-57
从客观根据与主体根源的视角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价值的生成根源。当代中国的政治价值不是西方政治价值话语在中国的普世化,而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改革发展实践活动规律中生成的。当代中国的政治价值是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规定。当代中国政治价值生成的主体根源是最广大人民,当代中国政治价值的享有主体、建设主体和评判主体是最广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其提出者和倡导者。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是人类所不可回避的社会矛盾现象 ,也是当今“发展问题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 ,我国呈现出多样化的快速发展态势 ,各种发展代价问题日益突出 ,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思考和关注。当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进一步加强对发展代价问题的理论研究 ,必将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一从哲学角度上讲 ,“代价”始终是与“发展”密不可分的 ,代价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社会发展代价是人类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价值,它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它揭示的客观规律不是冷冰冰的历史必然性,而是一种鲜活的、有生命力和巨大吸引力的社会运行理论.因此,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准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思想,对于我们端正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成效,以及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将人置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在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中,体现出了强烈的实践意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人的需要的满足与更新,人的需要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动机,也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人类通过创造活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