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肖杰 《发展论坛》2002,(10):63-64
反邪教宣传是当前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学习传播理论,自觉运用传播规律,是提高反邪教宣传效果的重要手段。一、有张有驰,把握好反邪教宣传的力度和密度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报刊、电影、广播迅速普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被称为“魔弹论”的观点,也叫“皮下注射论”,认为媒介的作用强大无比,它所传递的信息就象子弹击中人体、药物注入皮肤一样快速有效。“魔弹论”过分夸大了媒体的作用,完全忽视了接受者的能动作用,这固然是错误的,但媒体对社会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进行反邪教的宣…  相似文献   

2.
受众是信息传播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传播过程得以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但是20世界40年代以前,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认为受众只是信息传播中的靶子。靶子论一方面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将受众视为不相联系的个体,同时也割裂了传播者与受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真理传播过程是极为复杂的,除了受真理的发现者或传播者、真理的接受者等内部要素制约外,它所赖于进行的环境对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环境不仅影响真理的发现者或传播者,还影响接受者和传播过程中的速度和广度.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此仅分析环境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对真理传播的影响.(一)真理传播与政治环境我们从真理的发展史可以得知,不论在何种政治体制之下,真理的遭遇有三种状况:1.禁止传播.禁止传播就是当局者认为某一理论对己不利,采取强制的方式阻止理论的传播.这在历史上是非常普遍的.布鲁诺传播日心说被烧死在意大利的鲜花广场上,伽利略由于同样的原因被判宣传异端之罪,马克思的学说在当时的德国也遭到同样的命运,马克思本人屡次被各国当局所驱逐.我国在“文革”中,许多真理更是遭到可笑的批判.真理被禁止的原因极为复杂,仔细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4.
冯培 《前线》2015,(4):19-21
毋庸赘言,真正的大学历来就是没有围墙的。站在这块各种社会思潮风云际会之地和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场所、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沿阵地和引领师生发展的重要平台上,面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外化传导过程和师生的内化接受过程,早已不再是一个"子弹"与"靶子"的线性传播关系,而是一个"强震"与"共振"的多元变量关系的现实场域。作为本所大学宣传思想工作守土有责的设计者与引领者,也是大学整体意识形态工作守土负责的参与者与担当者,还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守土尽责  相似文献   

5.
江敏 《求实》2000,(10):7-8
一、进一步论证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为解决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道路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 ,非常深刻而正确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和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论点。他说 ,“一定的文化 (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 )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而经济是基础 ,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毛泽东同志一个总的思想 ,就是要把无产阶级的文艺运动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联系起来 ,使文艺事业成为人民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80年代新潮文论的代表作之一,杨健民的著作《艺术感觉论》曾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文艺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再次成为理论研究重心的当下,重读《艺术感觉论》别具意味.它提醒我们,内部研究——包括创作主体研究和文本分析——始终是文艺理论不能忽视的重要维度.在文化产业理论发展明显滞后于实践的时代语境中,对于创意文化建设尤其是对于创意主体建构而言,杨健民的《艺术感觉论》也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早期的李大钊在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着重关注唯物史观。在国内与国际大背景下,李大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产生了“决定论”与“能动论”的矛盾。此矛盾究其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知不清,李大钊在后期也纠正了这一认知,推进了唯物史观在革命中的传播与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经典文本,剖析早期李大钊在“决定论”与“能动论”上的认知矛盾,及其之后在正确理解唯物史观基础上解决这种认知矛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文艺该有怎样的特征和规律,如何走向新的繁荣和发展,这是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理论从实践中来,反过来又指导和影响实践。张炯同志的新著《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论》(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著为指针,结合纷纭的文艺现象,对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阐述。 《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论》对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特征和规律的总结是全面系统的,如它的本质界定、基本特征与基本规律,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与人性、人道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文艺主旋律与多样化、民族化、现代化的统一,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战略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艺的方针和政策等等。整本书不仅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学理性,也体现着很强的开拓性、针对性和鲜活感,既有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理论性,又没有任何“刻舟求剑”式的僵化教条,从而显示了作者的理论功底和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读者定位,这是从事报纸工作的人都比较重视,也比较熟悉的。但是,如何使报纸定位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读者需要,如何使报纸的传播效果更加理想?笔者认为,有一个因素值得重视和研究,那就是:信息对位。报纸是新闻纸,本文所指的信息首先是新闻信息;同时,报纸还刊登具有某种新闻属性的理论文章、文艺作品、适用知识,还提供广告服务等等,这些内容,我们暂且把他们归人报纸传播的其他精神文化信息。所谓信息对位,就是指报纸传播的新闻信息和其他精神文化信息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指向、目标,必须符合某一层面读者群的某些需要;不能准确对位的信息,就象不能准确对准靶子的子弹,不能准确找到目标的电筒光束,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经济的大发展;不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就仍然是个“小脚女人”。 解放思想需要开动脑筋。解放思想是自己解放自己,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常于思考,善于反省,才能接受新思想,才能产生新思想。要知道,许多改革措施最初只是一种设想。 解放思想需要有远见。任何一种思想在其产生、传播过程中都会遇到种种阻力,这就需要传播者和接受者要有远见、要有超前意识。一种设想和思路,最初可能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也许就眼前来讲弊大于利,各种非议和责难也许难免,但只要对绝大多数人有利,…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问题上,目前重要的工作在于研究这“三论”的辩证法意义。由于“三论”运用和发展了数学方法,在数学的功能方面带来了突破,因而在这种研究中能够间接地看到,现代数学正以“三论”为中介,对辩证法产生着某种新的价值,或叫做数学的辩证法意义。如果这种新价值或意义只因为表面看来是间接存在的就认定它不过是一种仅限于间接而浅显的东西,或者对现代数学基于“三论”而产生的辩  相似文献   

12.
张希贤 《党的文献》2006,2(4):32-36
在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延安文艺,经历了民族化、大众化、中国化的“艺术境界”、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改造小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境界”和“人民大众文艺的新境界”。毛泽东则是延安文艺“三境界”的“引领者”。探讨我党指导延安文艺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一贯重视文艺工作,把它当成整个革命事业中的“齿轮和螺丝钉”,在领导文艺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文艺的领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但事实的另一方面是,党的一些领导文艺工作的干部,甚至一些高级干部,不懂得文艺规律,不了解文艺特征,不能从理论的意义上理解党的文艺政策,因而在实施对文艺的领导过程中,存在着“左”的偏向,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我们党在领导文艺事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先进文化、先进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他们能否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本文从教育途径、活动途径、宣传途径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法(即版权法)是确认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某些特殊权利,规定因创作、传播和使用作品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制定著作权法,建立著作权保护制度,从法律上保证了作者对其作品享有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也保护了为作品的发表与传播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传播者的合法权益。我国1990年制定的《著作权法》构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及主要法律渊源。新闻出版业与著作权法有密切关系。新闻媒体及其成员是新闻产品的生产者,同时也是新闻产品的传播者。新闻产品传播过程中,作者、传播者及社会受众相互发生密切社会联系和利益关系。为了维护作者、传播使用者及公众之间利益平衡,调动广大作者创作的积极性,著作权法不断调整三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规范新  相似文献   

16.
廖志诚 《探索》2015,(2):155-15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是引领人们日常行为的价值指南。应当通过构建科学的文化认同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其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这种机制必须优化整合文化传播过程的四个要素,即"文化传播者可信度和专业性、文化传播的艺术、方式和方法、接受者原有的态度和各种人格因素及当时的传播环境状况",最终构建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说服力为前提、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的价值需要为目的、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为媒介、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社会氛围为条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验的是我们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在复杂困难条件下的国家治理能力。从传播学的视角看,这次疫情应对暴露出信息传播者素养不足、传播内容对接不畅、报道失真、信息接受者真假不辨的诸多短板和不足,对政府如何做好信息多元社会的舆论引导和网络信息处理工作,带来了不少警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西方通胀与失业关系理论有了重大发展,通胀与失业的“负相关”说、“无替代关系”说、“通胀-失业螺旋”论、“紧跟”关系论等相继产生,从不同角度论证了通胀与失业的关系,我国要合理借鉴西方通胀与失业关系理论的有益成分,树立供给可以创造需求的理念。在目前国内失业严重而通货又相对紧的状况下,可采用适度的通胀办法来启动市场、扩大就业,拉动经增长。  相似文献   

19.
南北朝时期,无神论者范缜批判佛教的“神不灭论”,对于阻止佛教的过快传播产生了积极意义。但是范镇的神不灭论,对于儒家“神道设教”的政治思想,也有不利之处。佛教在反驳范缜的神灭论时,也比较充分地论证了佛教对于中国古代宗法政治的辅助作用,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武帝处理“神灭论”之争时搁置矛盾的方法,对于构建和谐的政教关系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文艺是随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和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社会主义文艺的作用。围绕着社会主义文艺的问题,国内外都有过规模不等但是很有影响的论争。我国近年来也有不少文章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社会主义文艺”的提法基本上为学术界所首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和特征也较多共识。我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有关论者对“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与多样化审美理想与美学品格问题的意见,供有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