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承担着建设"全国大粮仓"和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再夺大丰收,为中国粮食总产增加、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探讨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对中国未来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5,(5)
<正>黑龙江省是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完善我省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提升粮食生产的比较利益,切实调动粮食主产县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意义十分重大。我省"两大平原"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改革试验田,承担着为相关改革措施出台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的重大职责,而完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之一,对此进行有益探索,为健全我国粮食主产区利  相似文献   

3.
万强 《党史文苑》2014,(4):7-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始终顾全大局,一方面大力生产粮食,另一方面积极外调粮食,成为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提供商品粮源的省份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的粮食生产发展情况及其对国家的贡献,探寻其粮食工作出路,对推动新时期江西乃至全国粮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禹 《奋斗》2020,(3):24-26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登上150亿公斤、250亿公斤、500亿公斤、750亿公斤台阶,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5000多亿公斤,贡献了占全国1/8的粮食增量。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16年丰收,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赵勤  李莹 《奋斗》2009,(5):57-5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巨大。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新形势下,结合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实施,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确定了中原地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的战略定位,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顾名思义,粮食主产区是以供给粮食产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体功能的。  相似文献   

7.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粮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但粮食供需形势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供求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性矛盾。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进入新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应在确保粮食供给总量充裕基础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粮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但粮食供需形势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供求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性矛盾。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进入新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应在确保粮食供给总量充裕基础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春雨 《奋斗》2006,(5):40-41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但多年来粮食运输瓶颈问题却极大地困扰、限制了其粮食主产区优势的发挥,加入WTO后,在粮食生产、销售市场等方面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黑龙江省必须适应国际市场本土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趋势,调整粮食的生产结构,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和创新粮食经营方式,培育黑龙江省粮食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安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搞好粮食生产安全,将农业大省建成农业强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安全的制约因素,提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建立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红宇 《新视野》2005,(4):17-19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和WTO框架下,粮食安全有了新内涵,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依据比较优势原则规划和布局粮食生产,使粮食生产既能保证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定的需要,又兼具经济上的合理性。换言之,就是要发挥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主产区是国家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区域,数量庞大的农户特别是主产区农户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他们提供了国家大部分粮食供给,而且种粮收入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发展粮食生产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双重功效。因此,建立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是最终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是保证市场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张希良 《奋斗》2004,(7):30-32
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6%左右。黑龙江的粮食生产形势如何,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我国粮食已经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人们的粮食消费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用市场规律和科学的发展观来全面理解和把握“粮食安全”的内涵,用科学的思路和对策来探索和解决粮食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做到既符国情,又合省情;既能增粮,又能增收,这对我们黑龙江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4.
韩剑 《新长征》2010,(6):54-55
近几年,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自然灾害,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我省是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抓好我省的粮食生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建立比较完善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是稳定粮食生产的治本措施,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一、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的重要性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16.
岳德荣 《新长征》2011,(10):12-14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为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国家连续实施了《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1》。  相似文献   

17.
孙燕 《唯实》2007,(3):84-88
地方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产需、平衡供求的“蓄水池”,是我省各级政府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地区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从实际出发围绕加强粮食储备的组织管理、市场调节和经营运作问题,从战略的高度构建责权统一、协调,调控及时、有力,管理科学、高效,费用节省、经济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的基本思路。必须完善储备的管理机制,发挥储备调节作用,灵活高效地进行储备运作。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市场、现货和期货市场,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加快预警体系建设,加强粮食立法,发挥储备效能。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产业,粮食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关键商品。粮食安全问题,既是关系全球的经济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政治问题。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在全国粮食生产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重要支撑,同时,还可以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粮食问题是农业问题的核心,中国的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耕地面积的锐减,中国的粮食将长期保持大量进口以维持国内供给平衡,粮食安全保障问题再度摆在人们的面前。农业结构如何调整,粮食安全如何保证,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当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在对粮食安全概念准确界定的前提下,从中国和世界近年来粮食产量及贸易变化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在粮食安全战略选择上应参考的依据,并提出当前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东胜 《奋斗》2014,(12):41-42
"五大规划"是黑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其中《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与《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把以粮食仓储与物流、粮食市场、粮食加工、粮食质量安全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体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纳入建设任务,是我省粮食产业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