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徐建 《江淮》2012,(12):45
池州市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已有158个村庄开展村庄整治,占全市总数的27%,农民生活面貌和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改善。贯穿一条主线,将生态文明融入美好乡村建设全过程生态是池州的最大优势。池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融入和贯彻到美好乡村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产  相似文献   

2.
汪传明 《江淮》2012,(9):52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关乎农民兄弟福祉的民生工程,是统筹城乡、"三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需要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多方给力。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是前提。应该结合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和生产发展规划,以国省道为轴线,以中心村为基点,以产业化为特色,采取新建、改建或融资共建的模式,着力打造诸如城郊生态型、城镇社区型、现代农庄  相似文献   

3.
吴桂林 《江淮》2012,(8):29
近年来,围绕省委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宏伟目标,和县突出规划引领、重点带动,走出一条建设美好乡村的特色之路。规划引领,创建美好乡村出台了《和县"美好乡村"建设行动纲要》,按照"抓点、连线、成片"设计规划,强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点上做"盆景"。按照差异化、风格化要求,围绕错位发展的理念,重点打造石山新村、林海生态园、  相似文献   

4.
中共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目标,这与其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相契合。安徽打造生态强省,让安徽的生态文明建设迈入全国前列,不仅是推动安徽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不仅是改善、保障民生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如何打造生态强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战略目标?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前列的江苏和浙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安徽应学习和借鉴苏、浙经验,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加快安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王振青 《江淮》2012,(9):38-39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乡村,是建设美好安徽的基石。颍上县陈桥镇三王村推进美好农村建设,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幸福指数大幅提升。2008年,三王村被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发展农村经济,为美好乡村"造血"。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发展订单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2009年,三王村同与隆平高科合作的颍上县利民专业合  相似文献   

6.
陈显锋  薛冰 《江淮》2012,(8):30
为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美好安徽"的要求,亳州市开展了"美好乡村"创建活动,把"美好乡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整理、建设用地置换相结合,与农村清洁工程和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相结合,与产业机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两山"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它科学地回答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蕴含着发展与环保是有机统一整体的理念。在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上,"两山"理论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共生逻辑,对于乡村振兴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践路径上,以"两山"理论引领乡村振兴,要深入贯彻"两山"理论、创新农村发展模式、发展农村生态文化、坚持"三治融合"共进、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理念重塑和实践创新,不断推进以"绿水青山"带动乡村振兴的实现,从而为乡村振兴赋予绿色发展的基因。  相似文献   

8.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资源。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化是提升乡村生态产品多元价值、提高乡村发展质量、建设绿色循环经济、破解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有效途径。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关键在于突破乡村生态发展理念、价值实现、市场运作、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基于此,应从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拓展产业模式、完善市场机制、夯实基础保障等维度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化,最大限度实现生态资源的多元价值,达到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  相似文献   

9.
"五山模式"是发挥政府、民间组织、农民等各方力量合作建设农村生态家园的结果。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有:强调培育农村生态建设中必需的社会资本;注重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的三重建构;改变农民的生活观念,满足农民的各类需求,引导农民主动参与是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的基础、立足和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历经兴盛、衰败、治理,遵义市新蒲新区大山村走上绿色转型和生态发展的复兴之路,从"村湾"到"小区",从"村民"到"股民",从"农民"到"市民",家园让生活更美好。大山村的发展模式也成为贵州绿色发展、生态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美丽缩影。遵义市新蒲新区大山村锰矿资源富集,总储存量达3000多万吨,约占贵州锰矿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因开采锰矿,大山村曾经辉  相似文献   

11.
生命共同体建设与乡村生态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基于生命共同体建设的乡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包括以乡村家庭农场为单元,构建乡村农业清洁生产模式,建立"点"上生产经营小循环;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单元,构建有效延长农业产业模式,建立"线"上生产经营中循环;以高优产业集群为单元,构建共生互利生态经济模式,建立"面"上生产经营的大循环。促进乡村生态经济发展要应用高新技术提升绿色生产水平,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应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生产,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应用现代组织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着力提高整体竞争力;应用科技普及推进农业发展,着力提高成果转化率;应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农业,着力提高共赢融合度。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7,(2)
<正>农村税费改革之后,随着"两工一车"政策的取消,加之相当一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以及财政资金有限还不能完全包办农业发展的一切事情,而如何有效治理农村田间路和侵蚀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紧迫课题。佳木斯市郊区树立"大美丽乡村"理念,把美丽乡村建设由村庄环境整治向田间路和侵蚀沟治理拓展,激发农民自觉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走出了一条"农民事情农民办"的创新之路。创新催生了农民欢迎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农村是主战场,农民是主力军。近年来,吉安市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围绕创建"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向。近年来,桂林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衡量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形成了多个生态农业模式。这些生态农业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农民对农业生产过程及其产品保持绿色、无害、无毒的重要性的认识,并逐渐认同和形成使用生态环保生产方式的理念和行为,这对促进农民生态道德治理,促进农民生态道德素质提高,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遵义市新蒲新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注重山水、田园风光的保护与修复,形成以一个轴心点为引领,多点开花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格局。遵义市新蒲新区自2010年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来,立足抓精品点(带)创建,以点促面,坚持产城景一体,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注重山水、田园风光的保护与修复,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定位、高起点建设,形成以一个轴心点为引领,多点开花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格局。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乡村社会关系被解构了,可我们生命的基因里有着强烈的乡村文化密码;传统的乡村,以很快的速度在坍塌,更多的"新村"开始取而代之。走进这样的村庄,我们找不到村庄的来路,不知道村庄往日的故事,没有宗祠的位置。保护文化和历史,不能仅停留在只保护文化部门命名和授牌的那几项。如果想让乡村具有乡村旅游的魅力,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建筑景观、生活形态的表达方式,要顾及到乡村旅游区的核心物是什么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20,(13)
正国家于2013年正式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并在2014年2月正式发布了包括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等在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发展模式。不同的美丽乡村创建和发展模式各有侧重,但是总体上突出  相似文献   

18.
唐珂 《唯实》2014,(10)
正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是保护资源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应跳出简单的环境治理思路,立足"三农"全局,进行系统科学的机制设计,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在路径选择上,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生活、生态整体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农村生态建设相互结合,让农民既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又享受到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福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市委书记蔡奇在基层调研时指出,浅山区是反映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晴雨表。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让浅山区建设成为首都城市建设发展的第一道生态屏障。统筹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首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以城镇化为背景,是充分考虑城乡之间互动过程中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实际,谋求生产、生活中人与自  相似文献   

20.
陈瑞清 《实践》2008,(8):31-33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党中央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报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在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深化,不仅对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