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瞿秋白烈士就义的时间是1935年6月18日,地点在长汀县酉门外的罗汉岭。 事隔15年后,1950年,中共中央老区访问团不远千里来订,访问团团长谢觉哉对瞿秋白烈士的遗骸极为关注,曾亲自到瞿秋白就义地罗汉岭视察了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轶事     
瞿秋白出身于江苏常州一个仕宦书香之家。秋白幼年即乖巧聪明,四五岁时,母亲口授其易于背诵的诗词。入学后,秋白读书刻苦用功,成绩每名列前茅。11岁那年,小学尚未毕业的秋白,以优异成绩考进常州府中学(今常州  相似文献   

3.
1935年6月18日上午,在福建省长汀县西门外罗汉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的草坪处,一对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押来了一个中年男子,只见此人前额宽阔,皮肤白净,身着黑衣白裤.中年人轻轻地转过身,神态自若地对站成一排、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士兵说:"此地甚好."说着,他走到古柏边,席地而坐,面对枪口,神清气定,面露微笑.一声令下,枪声响起,中年男子饮弹洒血,壮烈牺牲.他,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有着书生领袖之称的著名领导人--瞿秋白同志,殉难时年仅36岁.  相似文献   

4.
报人瞿秋白     
张家康 《世纪风采》2014,(10):15-19
瞿秋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曾有过一段不平凡的办刊生涯。五四运动时,他因呼唤民主而编辑《新社会》,后又为《晨报》特派记者,前往莫斯科,并缘此而走上马克思主义者的求索之路。回国后,他义为中国共产党编辑了许多报刊。他青春年华的精力、智慧、才气,都无私地奉献于此,这些报刊是他绚丽灿烂人生的最具典型的实证。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25岁那年,爱上了一位充满朝气而又聪慧善良的女子。这个女子却回避他,悄悄地返回家乡。  相似文献   

6.
刘国信 《党课》2010,(12):115-115
瞿秋白,江苏省武进县人。1920年10月,被聘为北京《晨报》记者,前往苏俄。他采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我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7.
再说瞿秋白     
瞿秋白就义67年了。到底该如何认识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著名的领袖人物呢?这只能让有关他的史实来回答。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25岁那年,爱上了一位充满朝气而又聪慧善良的女子。这个女子却回避他,悄悄地返回家乡。  相似文献   

9.
1950年12月31日,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 毛泽东读着瞿秋白夫人杨之华请他为瞿秋白遗集题词的来信陷入沉思。良久,他提笔展纸,写下一段话: 瞿秋白死去15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  相似文献   

10.
出长汀城西门约一里许,在公路右侧可以看到一个不甚高峻的山岗,名为罗汉岭,山南向阳处斜坡上,挺立着一座高约三十米的纪念碑。这里,就是一代豪杰、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烈士殉难的地方。瞿秋白是江苏常州人,一八九九年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仕宦之家。五四运动以后,以记者身份赴苏联采访。他用充满激情的笔触,向中国人民介绍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曾当选为中共第三至  相似文献   

11.
沛菡 《学习导报》2011,(22):46-47
1923年夏天,瞿秋白去南京参加共青团"二大"期间,认识了上海平民女子学校的两位女孩,一位是丁玲,一位是王剑虹。两位女孩给瞿秋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尤其是那位名叫王剑虹的土家女子,不仅人漂亮,还很有思想。1924年1月,他们结婚了。这一年瞿秋白25岁,王剑虹21岁。  相似文献   

12.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曾以清人何瓦琴的这句联句书赠瞿秋白。由此可见 ,鲁迅其时已将瞿秋白引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之间的友谊 ,是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鲁迅给瞿秋白回信 ,首以“敬爱的 J.K.同志”相称193 1年 1月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 ,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而此时 ,他的肺病又不时发作 ,为此 ,中央批准他在上海养病。这时的心情 ,用他自己在《多余的话》中所表露的言语来说 ,是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一生大起大落。他的经历和才华一度使他成为最受共产国际欢迎和重视的中国革命者。他是中国第一位赴苏俄采访的新闻记者;他协助共产国际代表,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他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八七会议"之后,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掌舵人。然而,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之后,他却被迫退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屡遭王明一伙的打击和迫害,这一切,都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世纪风采》2020,(4):F0002-F0002
瞿秋白同志纪念馆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延陵西路188号,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故居原为瞿氏祠堂,由瞿秋白祖父瞿庚甫等在光绪年间捐资修建,是常州保存完整的江南祠堂建筑。1912-1916年间,瞿秋白一家曾寄居于东厢房。纪念馆位于故居东侧,是一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馆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纪念馆以"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秋白生平事迹展"为题,展厅面积500平米.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有“开山书记”之称,他连任中共五届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担任党的总负责人时只有28岁,正是少年英雄,风华正茂。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前途时,都表现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勇气。但是,他们既没有能使革命的狂飙席卷神州,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瞿秋白英年早逝,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6.
1933年底,瞿秋白同志在上海与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时,一次他给鲁迅和茅盾写的信中署名“犬耕”。鲁迅和茅盾不解其意,他说:我搞政治,好比使犬耕田,力不胜任的。他进而解释道:这并不是说我不做共产党员,我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始终如一的,我做个中  相似文献   

17.
雅菲 《奋斗》2006,(5):64-64
1920年秋,瞿秋白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苏俄考察,自北京抵达哈尔滨后.由于通往赤塔的火车被谢米诺夫白匪破坏.瞿秋白与同行的两位记者在哈尔滨住了50天,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对哈尔滨进行了考察,著名的报告文学《饿乡纪行》的前几章,就是在哈尔滨完成的,他在这本书中说,他在哈尔滨首先“得到共产主义空气”。  相似文献   

18.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7,(10):36-39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困革命的先驱。和那个时代许多进步的知识青年一样,瞿秋白是渎着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也和党内一些年轻的共产党员一样,瞿秋白是最早批评陈独秀的错误倾向的:他们二人都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衲,然而,当革命退入低潮,形势急转直下时,他们都没能挽狂澜于既倒,使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瞿秋白英年罹难,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9.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筹备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文集出版题词:溜秋白同志先去十五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别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脑子想问题的,他是有思想的。他的遗集的出版,将有益于青年们,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特别是在文化事业方面。这篇近200字的题词,高度概括了瞿秋白的崇高品质与革…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国学修养根基深厚。他多番有意志向国学,提出重兴中国古文化要有世界的眼光。他以政治诉求为首位的文化观一度曾经影响到他对国学的看法,但随着其思想感情向着传统人文价值理念的游移和皈依。他也逐渐能够较辩证地看待国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