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发轫”,字典里这样解释: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人们提到他,总要把他的名字与他的事业联系起来,开玩笑说是他的名字给他带来了好运气。名字起得好,功归起名人。他笑言,自己的名字不是父母起的,而是一位私塾先生,当时可没想到会有这种巧合……他搞过导弹、火箭,后又去研制卫星,担任过“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等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与共和国航天史上的许多“第一”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一枚导弹、第一枚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再加上这次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  相似文献   

2.
《求是》2012,(7):2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1957年踏上共和国导弹研制的征程。在他的主持下,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我国军事装备史上导弹运载技术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东风二号"取得圆满成功,翻开了我国导弹发展史上自主研制的新一页;中国首  相似文献   

3.
(21)、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是.年减立的国防部第研究院,院长是(22)、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训练基地是年在省创建的。(23)、中国第一枚空对空导弹是年月试制成功的。(24)、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是年月日成功发射的。(2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年月日时成功爆炸后,成为继、国家之后,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26)、中国第一颗氢弹于年月日成功爆炸后,成为继、两国之后,第3个拥有氢弹的国家。(27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的“”,它以20009兆周的频率循环播送《》…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4月14日,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梁思礼与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世界航天强国之列。能为此奉献一生,他曾坦言:"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  相似文献   

5.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05,(16)
中国军备震撼世界的第一次1960年11月5日,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2月22日上午,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会见。当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坐着轮椅入场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是92岁的孙家栋院士,“两弹一星”元勋、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这久久不息的掌声,是人们发自心底的敬意。作为我国卫星事业和深空探测事业的开拓者,孙家栋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国航天界,任新民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与黄纬禄、屠守锷、梁守一起,被称为"中国航天四老"。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从新中国第一枚导弹的成功研制到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入太空,直到83岁高龄时依然担任"风云一号"卫星D星的工程总设计师,乃至神舟飞船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里程碑和功勋簿上,几乎都能找到任新民的名字。然而,对于足以堪称辉煌的事业成就,任新民却总是看得很淡,说自己"一  相似文献   

8.
日本《读卖新闻》日前引述日本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海军一艘核潜艇于6月16日晚在黄海成功发射厂一枚“巨浪2”改进型潜射弹道导弹,成功击中新疆内陆沙漠中的目标。发射载体是中围自行研制的新型“094”型核动力潜艇,该导弹是“东风-31”导弹的改良型,能打1.4万公里,携带3至4枚25万吨分导式热核弹头。有了这种导弹,中国的导弹核潜艇就可以在远离敌方海岸的深海展开攻击,而不必担心对方反潜力量的牵制。  相似文献   

9.
《求是》2005,(17)
我军第一支新型导弹部队的建设者、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将军,在毕生的不懈奋斗中,为锻造共和国的拳头部队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智慧,表现出一位优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与无比忠诚。在从军40多年不平凡的岁月里,杨业功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他曾经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组织发射了我军第一枚常规导弹,先后出色完成多项重大军事任务。他挚爱导弹部队事业,刻苦钻研导弹技术和指挥艺术,在部队建设中创造了一流业绩,用全部生命诠释了革命军人的理想追求和崇高价值。在生命垂危…  相似文献   

10.
杨敏 《党建文汇》2006,(5):40-40
一艘战舰就是一个常规武器海上试验平台初春时节,中国海上靶场硝烟迭起。某新型拦截导弹轰然出击,准确将一枚来袭导弹迎头击落。至此,该型导弹顺利通过定型试验,中国海防又添一柄斩妖降魔的利剑。承担该新型导弹定型试验任务的,是海军某试验基地所属的“毕昇”舰。  相似文献   

11.
1960年11月,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一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获得成功。1980年5月,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2.
在株洲喧嚣的商贸区,随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动,在河西宽阔笔直的马路上徜徉,我们真不敢相信,这座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摩托车发动机、第一枚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的城市,50年前,竟是湘潭县管辖的一个小镇,镇里只有4个居委会,仅7000余人。株洲工...  相似文献   

13.
<正>在本次以航母辽宁舰为首的海军编队首次进入西太平洋训练中,日本自卫队拍摄了中国舰艇编队,其中有航母、驱逐舰、护卫舰和补给舰,俨然是完整的航母战斗群出航。对比当今世界经验最丰富的美俄海军,中国这套初成的航母编队水平如何?中国航母编队雏形初现这次参与西太平洋训练的航母编队包括了中国海军最先进的052C/D型导弹驱逐舰、054A型导弹护卫舰,它们均配备垂直发射系统,最多可携带约200枚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1999,(5)
5月8日,将成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这一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五枚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三人死亡,20多人受伤,使馆建筑被严重破坏。北约的血腥暴行,令中国人民震惊,也令全世界人民震惊!这罪恶行径是对我国主权的明目张胆侵犯...  相似文献   

15.
<正>"东来火箭裂长空,万籁不敌核弹鸣。洛水巫山神女态,红橙黄紫卧西风。"这是中国核试验基地首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为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所作的诗句。1966年10月27日上午9时,我国第一枚核导弹从西部戈壁腾空而起,划破寂静的太空,直奔预定的弹着区,在靶心上空成功实施核爆炸。担任这次发射任务的导弹基  相似文献   

16.
上海航天科技工业是上海工业和上海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这块建设和发展的热土上,上海航天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科研实力大增,型号试验不断成功,民品开发不断创新,上海航天已融入上海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中。因此,上海航天精神已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一、上海航天精神是在上海航天事业的创立发展中形成的上海航天科技工业是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我国的第一枚探空火箭就诞生在这里。后来为支援国家新兴国防导弹事业,上海又成为了导弹试制技术基地。创业初期,科研生产条件非常艰苦,都是在缺乏技…  相似文献   

17.
1955年,火箭专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障碍从美国归来,是与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和部署分不开的。 作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教授,钱学森曾直接参与研制了美国的第一枚导弹,并获得美国陆军上校军衔。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抱着赤子之心和对新中国的向往,向美国当局提出了回国的要求。但由于钱学森身份特殊,美国政府拒绝让导弹专家回到由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有的人甚至说:“宁可把这个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因为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到哪  相似文献   

18.
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实力的象征。中国航天事业源于导弹武器的研制与开发。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毅然作出了我国发展“两弹一星”(即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英明决策,并提出了“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由此拉开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序幕。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中国航天事业伴随着伟大的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征程,创造了一个又…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段昨天的秘密,也是一段往日的辉煌。尽管在这之后,地球上有上万枚导弹升空,使战场对手的数千架飞机落地。但世界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开创人类地空导弹实战史的是中国。 导弹史上的奇迹 1959年10月7日,是个星期天,任何人也不会想到世界导弹史上的奇迹会发生在这一天。就连开创人类导弹实战奇迹的某部地空导弹二营官兵,也认为这一天是他们的休息日。  相似文献   

20.
李文东 《世纪桥》2012,(16):26-28
东风基地,就是今天闻名遐迩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前身,组建于1958年,是我国组建最早的导弹与卫星发射基地,1960年因发射我国第一枚地地导弹“东风一号”而被外界称为东风基地。上世纪70年代末,因为编制体制大调整,这里完成了导弹试验的使命,全面转向卫星和飞船的发射,并对外开放,名称随即被确定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