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构建和谐社会伦理文化的三大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文化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萌生发展。“伦”是指人与人的关系,“理”是道理和规则。“伦理”就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应遵守的道理和规则,也就是道德规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最新的执政理念和崇高的治国理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它回应了时代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更高要求,是我们党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战略选择。由于历史的原因,更由于中国社会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伦理文化上表现为旧道德标准的过时和新价值观念的萌动,本文认为,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伦理文化就必须研究其所面临的三大背景。  相似文献   

2.
按照吉登斯的界定,"人造风险"是由我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是指我们在没有多少历史经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风险."人造风险"的危害表现在各个方面,它摧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摧残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吞噬着人的自我,直接危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造风险"一是源自人类自身的需要;二是源自工具理性的张扬;三是源自于功利主义对科学与技术的过度的推进;四是源自资本主义制度.我们对待遏制"人造风险"的态度是:既不能因噎废食阻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能毫无顾忌,不顾后果地发展科学技术.具体来说要做到:第一,加强"前瞻性"理论指导;第二,搞好"风险管理";第三,实现科学技术的价值、彰显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3.
"和谐"作为对社会关系的刻画与状态表征,将其放在哲学、伦理学的平台上综合审视,至少应涵括正义、公平、道德、合作四层意思.正义包括政权行政行为结果的状态以及交易活动的参与者时其行为及产生的后果是否有一种合乎人类道义的认识;公平指资源配置过程中起点、过程、结果的公平如何得到保证;道德从个人良善的角度考察人们在交易活动中是否有自我规约、遵循伦理规则的自发意识;合作决定人类社会能否经由私利追求转向人与人互惠共生的互洽世界.  相似文献   

4.
"民主"概念再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概念由于似是而非的解释和使用需要加以澄清."人"与"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民"这个概念并不严谨."主"指的是主权,辞典或教科书上所说的主权的对外方面并不存在,主权只有对内方面.民主不同与科学,民主不同与民主作风.民主是全体选民作为一个整体掌握国家主权并且仅仅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当前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文化包含着"人化"和"化人"的含义,即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将自然界"人化";然后再用其经验和成果来哺育和教化人,提升人自己.通常我们将文化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大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二是中文化,是指人类的精神生活.相当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意识范畴,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道德等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可以分为: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理性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和社会习俗文化等四个主要部分.三是小文化,这是专指文学艺术之类的文化,它是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三个代表"中所讲的文化,主要是指中文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人类本性的反思以及对人类生存处境的判断,尽管人类面临着种种新的生存危机,但是依然不能放弃对科学的信赖态度."科学是把双刃剑"这一看似有道理的说法,其实并非严谨的科学判断,值得人们对其进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7.
古典政治哲学与古典德性伦理是相互吻合的,现代政治哲学与规范伦理具有一致性.在近期古典政治哲学复兴的过程中,德性伦理被认为优于规范伦理.理由在于论者认为,古典德性伦理及政治哲学因为具有解决人的具体生活问题的伦理导向之理论能量,也由于现代规则伦理及政治哲学解决不了这一被命名为"何谓美好生活"的问题.所以前者优于后者.其实,不论在现代社会还是在古典社会中,不论什么伦理设计或制度安排、政治哲学都解决不了"何谓美好生活"的问题.于是问题就只能转换为哪种制度有利于人们追问美好生活的答案.基于此,现代理念、现代制度与现代生活方式就具有为自己辩护的充分理由.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制度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讨论教育制度伦理 ,首先要了解教育、教育制度和制度伦理等多个概念。通常看来 ,所谓教育是指人类文明的传授演进过程。制度就是人为设计的各种约束。它建构了人类的交往行为。制度是由正式约束 (如规则、法律、宪法 )、非正式约束 (如行为规范、习俗、自愿遵守的行为准则 )以及它们的实施特点构成的。它们共同确定了社会的尤其是制度教育的激励结构。制度伦理既是对制度是否合理的伦理评价 ,同时又是制度本身包含着的一定伦理追求和价值判断。制度伦理具有根本制度伦理、体制制度伦理和具体制度伦理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伦理研究中,有着不同的学术路向,尤其是“唯科学主义” 和“人类中心论”的两厢对峙,使得对于生态伦理实质的看法更是 截然不同。本文认为,对于生态伦理实质的揭示,应当置于可持续 发展观的框架之中,正是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现实与未来的 需要,才有可能在日益严峻的现代生态环境危机中寻求人与自然 及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但这种和谐关系的实现并不主张人类对自 然有直接的伦理责任,而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现代生态形势 才直接嵌入人与人的关系中,因此生态伦理的实质仍然是人类利 益冲突在生态领域中的利益调整问题,木质上是人与人的利益关 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中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显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也就必然要求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树主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古代儒家"天人合一""顺应天常""仁民爱物""寡欲节用"的生态伦理现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符的,是实现自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对当今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基于对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种追求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存智慧."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与西方现代生态伦理思想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张桂珍 《唯实》2004,(9):87-89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政治实践领域的进步状态和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政治伦理是为了实现和维护一定的政治理想与政治秩序,在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有关政治活动合理的、适宜的系列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从政者道德品质的总和.政治伦理具有工具正当性即依据一定的伦理标准对人类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加以评判,为人类政治活动在特定环境下如何行动提供规范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始终坚持"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并制定符合实践需要的劳动政策."四个尊重"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一个很显明的道理."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这是许多从事过领导工作的人的共识.作为领导,应当亲自深入实际去调研,掌握第一手真实情况,才能正确地做出决策.调研要求真,就是了解真实情况,察实情,听真话.调研要求深,就是要深入到基层、现场,深入到群众当中.同时还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现代调研手段,通过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和网络,获取最快最新的信息,以提高决策的精准程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和社会延绵向前的根本.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是历史的必然和伟大的进步.但是,在传统发展模式的本性之中潜藏着各种危机的祸根,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合规律的社会发展需要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价值评价和伦理规范.要依据社会发展的内在伦理性,以伦理的向度审视社会发展,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社会发展设定合理的道德界限,确立社会发展的适度伦理张力,发挥人类社会发展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约束、自我校正、自我免疫的伦理机制,避免社会发展的伦理危机导致社会发展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伦理的终结"与"道德的解放"——后现代伦理的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东亮 《探索》2006,(4):172-175
后现代伦理是一种对待现代伦理的态度,以及力图超越现代伦理的一种努力;它批判现代伦理学的规范主义或规则主义倾向,要求终结"伦理的暴政",还原"道德的本相",使道德审美化,建构一个"审美化"的道德世界.  相似文献   

18.
李刚 《党史文苑》2007,(12):47-50,71
要完成传统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变,就必须从人类中心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成从"人类中心论"到"系统和谐论"的观念变革."系统和谐论"应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之一,而科学发展观应该成为"系统和谐论"的实践空间.只要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和谐论"有机整合,就会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精神、不同文明之间这五重关系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这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这二重奏是完全契合的.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制度的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显现与土地制度的变革是紧密相连的."三农"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农民问题就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农业问题就是农业土地经营问题,农村问题就是农村城镇化的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农村土地制度及有关政策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得有实效,是需要有点"换位"意识的. 何谓"换位"意识?管理学上讲的换位思考,心理学上讲的心理位置互换,就是我们说的"换位"意识.这种"换位"意识都指的是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矛盾时,不妨冷静地站在对方位置上去想一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怎么去想,会怎么去做."换位"意识,对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