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对王阳明“诚意”说定性和定位不当,以及对王阳明哲学立场辨识不准的倾向。有鉴于此,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考察王阳明“诚意”说的哲学特色。其一,阳明不同意朱子把“格物”置于“诚意”之先的修身功夫程序,提倡将“诚意”置于“格物”之先。其二,阳明提出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将“意”的感应机制视为人与世界相联结的重要方式,这也是他强调修身以诚意为主的深层哲理根据之一。其三,阳明在批评朱学“务外遗内”与禅学“是内遗外”这两种对立哲学取向的同时,坚持以超越内与外、整合心与物的“合内外”作为自己新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2.
《党政干部学刊》2000年第2期刊登魏英敏的文章《评无立场的哲学与无立场的道德》。作者指出,当前有一种主张“无立场”的哲学、“无立场”的道德的观点,令人不敢苟同。所谓“无立场”的哲学是可能的吗?恐怕不太可能。人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都有个出发点问题,都有个方法论问题。这个出发点或方法论问题,不是别的,正是立场问题。持“无立场”的哲学观点的人,认为立场妨碍以怀疑一切的态度批判现实。这怀疑一切的  相似文献   

3.
庄子“齐物论”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思想差异性的原因及其超越途径的探讨。各种思想之所以具有差异和冲突,在于存在“成心”这种主观偏见。超越“成心”的途径是站在道的立场认识各种观念和学说。从“齐物论”的思想角度观照“普世文明”与“文化多元性”的对立,彰显出庄子哲学的现代价值。庄子的思想对当今多元文化相互冲突的情况下如何和谐共处,提供了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4.
罗伯中  刘放桐 《探索》2006,1(2):174-178
国内学界通常错误地认为马克思早年先后经历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三个阶段;他早年的政治哲学立场是卢梭式的民主主义立场;其哲学基础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命题。通过对马克思早年所有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真正民主制国家”意义上的政治批判才是马克思早年的理论活动的中心;而马克思的立场与卢梭等等近代哲学家的立场是完全对立的;虽然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基础,但在官僚制国家与真正民主制国家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5.
“回到列宁”与“回到马克思”:两种对立的解释学立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金福 《唯实》2009,(11):27-31
《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列宁》,是张一兵教授的前后两部著作,但它们的解释学立场却是对立的。“回到马克思”坚持的是客观主义的解释学立场,“回到列宁”表达的是主观主义的解释学立场。从“回到马克思”到“回到列宁”,是从客观主义解释学立场向主观主义解释学立场的后退。这种后退对正确理解以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对立和思想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性质根本对立的两种理论,二者的哲学方法论是根本对立的。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反,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方法论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同时,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也存在某种值得注意的思想关联,它们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立场;运用一切经济组织形式为我所用的思路;世界一体化眼光;主动应变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中,对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其中特别提出希望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增强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这是江总书记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热切期望。江总书记提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问题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在我们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些同志有意无意避讳这个问题,似乎一讲立场就是极左。这当然是误解。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有个立场、观点、方法问题,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中国哲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摆脱所面临的局促和困顿已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于是,哲学与时代发展的关系问题又一次严峻地凸现在我们的面前。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曾经出现过两种对立的思路:一些人抱怨哲学离现实太远,要求哲学必须为现实的合理性存在作理性的辨护,这可以称之为“贴近说”;另一些人则持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农村革命思想与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毛泽东站在农民阶级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梁漱溟则以“士”的立场看待中国农村;毛泽东认为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农村已形成农民与地主两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而梁漱溟则认为中国农村无阶级对立,更无阶级剥削和阶级斗争;毛泽东主张从废除封建地主占有制的土改斗争入手,用暴力革命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建立社会主义,而梁漱溟则主张走“乡村建设”的改良之路以解决农村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耀南 《新视野》2003,1(2):63-65
在本体论与知识论之关系方面,中国现代哲学家主要持两种见解:一种见解是主张以本体论迁就知识论,可称为“知识论居先”之立场;一种见解是主张以知识论迁就本体论,可称为“本体论居先”之立场。前一种立场以张东荪等人为代表,后一种立场以金岳霖等人为代表。文章认为“知识论居先”的立场更合乎现代哲学的精神,更有利于中国哲学的“知识论转向”之完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象学在中国兴起,现象学马克思主义俨然成为一个学派。由于胡塞尔现象学与马克思哲学存在天然的异质性,在哲学观上表现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与唯物主义哲学之间的对立;在哲学方法上表现为现象学还原与辩证法之间的差别;在研究领域上则表现为纯粹意识反思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对立。因而,“现象学马克思主义”这个提法比较牵强,如若硬将二者揉合在一起,不仅曲解了唯物史观,而且有失现象学方法的尊严。  相似文献   

12.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有许多讲话讲到哲学问题,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不是为了创立新的哲学体系,而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在这里,他特别强调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强调“实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象学在中国兴起,现象学马克思主义俨然成为一个学派。由于胡塞尔现象学与马克思哲学存在天然的异质性,在哲学观上表现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与唯物主义哲学之间的对立;在哲学方法上表现为现象学还原与辩证法之间的差别;在研究领域上则表现为纯粹意识反思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间的对立。因而,“现象学马克思主义”这个提法比较牵强,如若硬将二者揉合在一起,不仅曲解了唯物史观,而且有失现象学方法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非道德主义”和“马克思的道德主义”是在“马克思与正义之争”这场争论中所形成的两个派别。“马克思的非道德主义”者主张马克思是站在非道德的立场上,依据正义的社会决定标准认为资本主义不是非正义的。“马克思的道德主义”者认为马克思是基于一定的道德立场建立其正义理论并批判资本主义为不正义。“正义之争”的实质是争论双方都片面地理解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懂得唯物史观已经将两种立场的对立消解于自身之中,因此两个派别应该在较量中相互吸收。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哲学?这是元哲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哲学是不断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哲学主题,有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就是在同一时期,哲学也可表现为多种类型和派别。这些不同形态的哲学理论尽管不同甚至互相对立,但它们都是哲学。各种哲学家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哲学作出的解释可能不适合于其它形态的哲学,但往往都是对自己哲学的正确注解。本文试从哲学与人类思维机能关系这一视角对“什么是哲学”这一亘古主题增添新的解释,以展示哲学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杨月如 《实事求是》2004,38(4):30-32
求真务实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路线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真抓实干”与“与时俱进”的实践性品格,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立场,体现了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命题,蕴涵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维方式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构建和谐社会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由“斗争哲学范式”到“和谐哲学范式”的转换;由“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向;由“主体性思维”到“主体间性思维”的凸显;由“统一性思维”到“尊重差异与协调多样思维”的发展;由“两极对立思维”到“共存共赢思维”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对"和为贵"的一种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原本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带有朴素唯物主义性质的辩证法范畴。其基本含义是讲对立的统一。后来被延伸到社会历史领域,特别是作为一种伦理原则,“和”中的对立与斗争的含义被淡出,“和”成了与“斗争”绝对对立的一个概念,“和”就是拒斥斗争。有文章把“和为贵”奉为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根本方法,是消除霸权主义、实现多极化世界的主要途径,这很值得商榷。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不是“和为贵”的历史;当今的世界是充满物质利益对立和斗争的世界。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多极化。当然斗争要讲究艺术。  相似文献   

19.
韩庆祥 《求实》2016,(4):39-39
主持人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先后两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光辉典范。中央党校的哲学学科具有辉煌历史和良好传统,拥有雄厚的历史积累,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也具有面向中国问题的历史传统和特色。在中国的哲学研究中,中央党校注重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哲学”,逐渐形成了哲学研究的中央党校特色。在当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时期,如何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建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本期邀请中央党校两位学者,就“直面中国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这个主题进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通知》(以下称《通知》)明确指出:“李洪志所编造的‘法轮大法’,宣扬唯心主义、有神论,否定一切科学真理,是同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根本对立的,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根本对立的,是同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根本对立的。作为共产党员,必须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章程》,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不能信奉‘法轮大法’。”这充分表明我党在这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中,坚持科学的唯物论和无神论的不可动摇的坚定立场。从历史上看,高举科学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