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幽默     
三顾茅庐曹操:诸葛亮,你要是跟俺干,俺给你年薪几十万。诸葛亮笑而不答。曹操失望离去。孙权:诸葛亮,你要是跟俺干,俺给你美女高官!诸葛亮摇头不语。孙权愤然离去。刘备:诸葛亮,你要是跟俺干,等将来成功了,俺一定取消农业税!诸葛亮欣然点头。  相似文献   

2.
奇才不可貌相王树青庞统是东汉末年的江南名士,在赤壁大战中曾给周瑜出过使曹操战船连锁而后火攻的主意,著名的赤壁大战之所以成功有庞统的一份功劳。庞统的才气,诸葛亮有过评价:"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当时称庞统为凤雏,称诸葛亮为伏龙。刘备在广...  相似文献   

3.
公元207年,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膺任军师之后,竭尽全力,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在此期间,诸葛亮大展雄才伟略,指挥三军将士出奇制胜,斩关夺城,决胜千里,使蜀汉之邦很快强盛起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诸葛亮也一举成为功勋卓著,赫赫于世的军事家。但他在后来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的大业中,  相似文献   

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诸葛亮和司马懿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蜀、魏两国的股肱之臣,风云英雄。然而面对权力,这两位中流砥柱般的社稷人物却表现出相悖的价值取向和迥然的人格差异。诸葛亮自亦不凡,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略,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他殚精竭虑,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取华容道、巧摆八阵图,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所辅佐的这位刘皇叔并非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所说的能胸怀大志、腹  相似文献   

5.
研究三国,人们会发现刘备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征战半生,无立锥之地;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六出祁山,终未成功。二人同时在世时,演出了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剧。这是二人在用人上互补的结果,但也表明刘备与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差别的。一、刘备识人之眼比诸葛亮亮,诸葛亮育人之法比刘备高。刘备慧眼识诸葛亮这件事就充分表现了刘备善于识人的本事。从刘备与诸葛亮对待马谡的态度上,也能看出刘备善于识人的特点。诸葛亮对马谡十分欣赏,诸葛亮率大兵南征之所以能取得七擒孟获、安定西南的辉煌成绩,与马谡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诸葛亮采取的“攻心为上…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每自比管仲、乐毅"。他为刘备量身制定的"先夺荆、益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扶夷越,西和诸戎"的战略方针,最终助其成就霸业。如此经天纬地之才,弃精光耀日的曹操,舍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一生勤勉谨慎,辅佐刘备成就了蜀汉帝业,深得刘氏信任。刘备去世前,遗诏诸葛亮辅政;嗣主刘禅『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更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对蜀汉社稷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毕生为之奋斗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夙愿并未因他的勤勉而实现。这其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的事必躬亲的做法,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一次,诸葛亮在亲自校订、刊正簿书时,有人曾当面向他提出了批评意见:『为治当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载重,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  相似文献   

8.
正一部《三国演义》,白纸黑字记录着刘备一共哭过好几十次,让不少人都接受了一个观点,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书中经常写道,刘备一遇到麻烦事,一把泪,一顿哭。关羽、张飞一心疼哥哥,就站出来一顿冲杀,当然更少不了诸葛亮那句:主公勿忧,亮有一计。其实在正史上,曹操、孙权的江山大半也是哭出来的,并且这二位,比刘皇叔能哭多了。  相似文献   

9.
薛林群 《共产党人》2004,(20):50-50
庞统是三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其才华与诸葛亮相当.,但他却有两次“面试”失败的经历一次是东吴名将周瑜死后,鲁肃恐自己难以胜任其职,便向吴王孙权举荐庞统孙权约见庞统,见其相貌怪陋,便心中不悦,试其才学,问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答日:“不必拘泥,随机应变.”又问以其与周瑜相比如何,答曰:“所学与周大不相同。”仅此两问,孙权觉庞统自恃狂妄,且轻视周瑜,更为不悦,便以“待用时再请”为托词而辞之再一次是,西蜀军师诸葛亮得知庞统才略过人,便向刘备推荐刘备召见庞统,庞统昂首作揖不拜,且直言快语,很是放肆,刘备心中自然不喜欢,再加其貌不扬,便只安排他当了县令。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栋梁之材一时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0.
杨景生 《求贤》2006,(4):44-45
第四,刘备最初并没重用诸葛亮 按《魏略》中所记,诸葛亮拜见刘备后(公元206年),刘备已将他留在身边.可为何以后又出现了“三顾茅庐”(公元207年)的事情呢?他们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使得两人分手.这种变故对两人的内心和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能否从中我到刘备一年之后“三顾茅庐”真实的思想依据。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根据《魏略》的记述,对当时及以后所发生的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一下大胆推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孔明向刘备进献"隆中对"欲三分天下时,有个总战略:北拒曹操、东连孙吴。想刘备此时被曹操追得如丧家之犬,居无定所,挺孙权出头在赤壁与曹决战,乘曹、孙两人激战之机,"暂借"荆州也无不可。不过,刘备此时势单力薄,翅膀还不硬,只好给孙权说好话:这荆州只是暂借,得了西川便还。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的人事管理思想与用人艺术谢修敬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董卓之乱后,他避乱南方;结庐于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隐居10年。世称其为"卧龙",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邀其出山。诸葛亮向他提出占据荆益...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的刘玄德为了称雄天下,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得诸葛孔明出山辅佐,历来为人称道。“三顾茅庐”确实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然而,我觉得更耐人寻味的,倒在“三顾茅庐”之后。刘备在请到孔明时,即欢喜不迭地赞道:“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而他的两位老弟关羽、张飞却不以为然。在诸葛亮上任之日,二人站在一旁翻白眼,瞧不起。当曹操派兵来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的严与廉王平陈寿在《诸葛亮传》里说,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元善不显”,因此,深得蜀汉君臣百姓的拥护。执法严明,敢于碰硬,是诸葛亮的一贯作风。李严是刘备死时和诸葛亮一同受顾命的大臣,可以说是蜀国大臣中的第二号人...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DE廉政措施杨亚萍公元222年,蜀国与吴国发生夷陵之战,刘备败后不久逝去,子刘禅即位,诸葛亮辅政。诸葛亮治蜀期间,总结前朝教训,注意采取一些廉政措施,从而使蜀汉政治比较清明。诸葛亮采取的廉政措施主要有三条:1、严惩"五害"官吏。诸葛亮坚决反对东...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凡是他作出的决策,都认为是正确的。诸葛亮说魏延脑后长有反骨,日后必反,我也深信不疑。因而,我一直对魏延没有什么好感。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多,再看《三国演义》,便觉得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对魏延是存有偏见的,是不公正的。魏延后来的所谓“谋反”,也是诸葛亮给逼出来的。我弄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从一开始就对魏延印象特差。当魏延杀韩玄、救黄忠,投奔刘备帐下时,诸葛亮便喝令刀斧手推出去斩首。幸亏刘备出面说情才免于一死。此后,诸葛亮一直对魏延心存猜疑。当诸葛亮六出祁山时,魏延曾提…  相似文献   

17.
乌撒 《前线》1962,(15)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事必躬亲的人,陈寿写的“三国志”里说他在刘备死后当丞相时,“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是有原因的,一则由于阿斗的闇弱,一则由于诸葛亮为人谨慎,事必躬亲,才能放心。在我们看来,这样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不甘老于田间巷陌之才俊士人,舍苟全性命于乱世之无奈,怀闻达于诸侯之雄心,纷纷择良主而侍。此种情势之下,才华横溢,出类拔萃,自比管仲、乐毅的隆中才俊诸葛亮,不去投雄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不去奔承父兄之基业、虎踞江东的孙权,而是选择了未有立锥之地、势单力薄的落荒者刘备。其中原由何在?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中记叙刘、关、张“结义桃园”,三人终生恪守信约。尤其是关羽,因刘备兵败而不得不暂栖曹营,曹操“小晏三日,大晏五日”,以“厚恩”转移关羽对刘备的感情,而羽始终不为所动,一俟知道刘备消息,便舍弃曹营中的荣华富贵,“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去投奔落魄之中的刘备了。公正地说,曹操待关羽之厚恩厚德并不  相似文献   

20.
世声     
《党课》2014,(11):126-126
中国人在戏台上骂曹操骂了几百年,捧刘备也捧了几百年,戏台下却没人想做刘备,只想做曹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