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互联网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社会治理方面,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政治方式和政治过程的封闭性,使得国家和政府单方面垄断和控制信息越来越难以实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民众能够顺利地实现政治参与搭建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同时也创造了更为便捷和丰富的渠道和方法。(二)互联网提升公众监督,推动政府的信息公开互联网为大众的政治参与创造了新的途径和平台,公众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优势平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献言献计,发挥监督的功能,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网络监督  相似文献   

2.
完善网络监督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监督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监督方式,它的出现有利有弊。网络监督在规范、约束政府行为、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民意代表性上存在质疑;在非理性参与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对正常长效监督机制的冲击等方面,网络监督也存在着消极影响。畅通政府与社会沟通机制,网络监督与体制监督的对接,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加大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等措施是完善网络监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后,风生水起的网络反腐,有利也有弊,如何趋利避害,舞好网络反腐的这把"双刃剑",须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合力制度反腐。  相似文献   

4.
网络监督文化是支配、引导和规范网络监督实践的一系列价值观、理念和态度等.其特征体现在:主体的广泛性、载体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与透明性以及文化的多元性.它能支持政治体系、促进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以及提升人的发展.一种健康向上的网络监督文化至少应具备民主精神、法治理念、诚信意识和自律观念.要积极培育和构建一种健康向上的网络监督文化,必须加强网络监督文化的理论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加强网络监督文化的媒体建设,形成一批健康向上的网络监督舆论主阵地;加强网络监督文化的引导与教育.  相似文献   

5.
《学习月刊》2013,(21):20-2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推进,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又一新的舆论监督方式——网络监督应运而生。网络作为后来居上的第四媒体.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反腐也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反腐模式。如何积极科学应对网络涉腐舆情.使之转化为助推反腐倡廉工作的“正能量”.成为当前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一项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型议政、问政方式,不仅创新了民主形式,而且成为了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提升领导干部"网络问政"能力,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正确认识网络问政、积极应对网络问政、科学运用网络问政、规范管理网络问政。  相似文献   

7.
网络监督的独特优势与有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监督即公民通过互联网对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检查、评价和督促,具有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内容的全面性、监督方式的互动性、监督过程的开放性、监督时效的迅捷性、监督环境的虚拟性和监督成本的低廉性等独特优势。为了充分发挥其揭露、惩戒、评价、教育、纠偏、维稳功能,必须实现网络监督与传统媒体监督的"有机"结合、网络监督与专门机关监督的"无缝"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监督的"合力",从而有效地惩治和预防腐败,保持党和国家机关的廉洁。  相似文献   

8.
“网络反腐”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弘政 《前线》2013,(5):30-32
中央纪委向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强调要"建立完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引导机制"。科学运用互联网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是党中央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让人民监督权力"的生动体现。科学运用互联网已成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现实课题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网络时代,网络自媒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分析网络反腐的由来、现状及网络反腐的利弊得失,认为要兴利除弊,充分发挥网络在惩治和预防腐败斗争中的作用,需要提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对网络反腐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健全网络反腐工作制度、完善网络反腐工作机制;加强对网络反腐工作的指导,做好资源与人员的整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大防腐反腐工作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0.
刘秀珍 《先锋队》2014,(1):24-25
发挥网络监督作用,一方面要及时公开可以公开的信息,为群众进行网络监督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及时核查网上反映的问题,确保民众有顺畅的诉求表达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监督成为一种新型的、有效的舆论监督形式,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监督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诽谤是一种典型的利用互联网工具实施的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网络诽谤引起的侵权纠纷是网络技术产生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法律现象。在对网络诽谤认定过程中,言论自由和名誉侵权两者之间的界限很难把握。在对其约束和规制的过程中,极易引发与言论自由和网络监督的价值冲突,由此带来诸多的质疑和争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监督面临的新问题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监督已成为网民表达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成为监督领导干部的另一种力量.当前网络监督存在着信息良莠不齐、影响力有限、网络暴力危及个人隐私、网络管理及网络监督的相关法规尚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规范网络监督要从法律、伦理、技术等多方面着力,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重视网络舆论,转变作风;建立有利于网络监督的制度与途径;完善相关管理法规;提高网民素质,造就高素质的监督主体;切实抓好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庞超  王岩 《实事求是》2010,(5):53-56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生活方式。网络监督具有平等性与广泛性、快捷性与高效性、互动性与凝聚性等特点。网络监督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成为监督权力运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力杠杆,为政府"阳光施政"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政府管理理念与方式的创新。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网络监督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机关以及人民对国家机关及公务人员的监督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两种基本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加快,网络成为公民表达权利的新平台。网络监督常态化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网络监督全面化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网络监督规范化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发 《唯实》2009,(3):19-22
领导干部必须自觉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包括:努力提高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网络搜集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利用网络与各方面互动的能力、对于互联网的明鉴力包容力引导力、接受网络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网络技术与民主政治相结合的产物,网络监督在具有独特优势和强大威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监督主体的匿名性、监督信息的不确定性、监督内容的公开性、监督效果的间接性和监督语言的情绪性.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揭露、惩戒、评价、教育、纠偏、维稳功能,必须积极引导,通过"法律监管、伦理制导、技术屏障",使其逐步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有效地惩治和预防腐败,避免或减少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文化前线     
《当代贵州》2014,(6):6-6
正"为网络正能量点赞"网络文化活动启动2月13日,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获悉: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办、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中国网络电视台承办的"为网络正能量点赞"网络文化活动已于12日在各大网站正式上线。据了解,这一活动汇集了2013年在网上形成传播、具有社会关注热度和持续热度,展现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人文情怀的网络正能量事件,通过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发动网民参与投票点赞。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时代和网络化时代,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已成为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当前一些高校辅导员还缺乏对提升自我网络话语能力的敏感性等问题,这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实效性。因此,需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局出发,高度重视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网络话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能量     
一句名为“点燃正能量”的励志口号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在网络上迅速蹿红,据统计,迄今已有超过50万网友参与了这一被称为“2012年互联网最大规模事件”的网络活动。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这两句话也成了当下网络最热的句子。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网络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参与因素,是提升社会责任认知的"智慧窗",是深化社会责任情感的"聚集库",也是引领社会责任行动的"助推器"。网络与社会责任感养成的三个基本支点的契合度彰显出网络世界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巨大"正能量"。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参与、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过程的客观性,运用各种方式自觉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网络"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