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量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就是劳动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这个比重越高,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本文从收入法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比较了各收入主体在宏观收入分配中收入比重的变化规律,指出我国"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初次分配格局明显.文章还分析了劳动报酬偏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从劳动者、企业、政府三大主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它们在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方面的作用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国民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存在问题,其中农民收入过低是造成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文中笔者在对改革收入分配与增加农民收入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改革以来工资收入在我国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过低,且增长速度低于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状况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刺激消费以虚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在当前阶段,政府、企业和工会应当分别担负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代表劳动者维权的责任,采取共同协作的方式提高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此例,构造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格局.  相似文献   

4.
我国原有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比重不合理问题,不利于促进消费,也不利于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调整与优化。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我们之所以要对“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问题加以重新认识,是因为理论界对这一问题还存在诸多不一的见解。尽管有些见解不乏合理之处,但仍不免存在一些不能让人苟同的地方。所以,有必要再讨论、再认识,以取得大家的共识。在“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问题上,理论界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造成了国家财力分散,削弱了国家客观经济调控力。我们承认,近年来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确造成了国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下降。例如,“七五”时期,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6.2%、22.7%和61.1%,与“六五”  相似文献   

6.
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向企业倾斜,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偏低是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特征.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是政府、企业和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上存在的权利不对等的必然结果.由政府主导、资方偏向导致的不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最终需要通过在全社会建立平等的国民收入分配谈判机制和在企业内部建立平等的工资谈判机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是初次分配公平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劳动收入是初次分配的主体,因而促进初次分配公平的关键是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长期以为,我国居民的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已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我们要切实采取措施来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实现初次分配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8.
初次分配格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社会最终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从而直接决定一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且增长速度低于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状况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刺激消费以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政府、企业、劳动者自身和工会应当分别担负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代表劳动者维权的责任,采取共同协作的方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构造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格局。  相似文献   

9.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倪春华 《世纪桥》2008,(11):58-59
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缩小收入贫富差距,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不利于让民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政策发挥积极效果,相反可能使其成为新一轮贫富差距拉大的源泉。政府应树立“藏富于民”的现代公共财政理念,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根本上解决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分配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新城 《理论学刊》2003,3(3):44-47
讨论分配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的一些基本原理.分配方式取决于生产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分配领域的"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抽象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平,存在的只是具体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平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加快分配结构调整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非常鲜明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我国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马克思关于分配制度的一般理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以劳动者为利益主体,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因此,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是按劳分配.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方式尚未达到马克思设想的水平.在坚持一般理论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应坚持劳动者利益为主体、非劳动者利益并存,对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应当勇于创新,理直气壮地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提高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的重要理论基础,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新形势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坚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使作为创造价值源泉的"活劳动"与其他要素相比能获得较高收入,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践中也需要不断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使创造社会财富的广大劳动者在再分配中能获得一定的公平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朱妙宽  朱海平 《唯实》2011,(2):57-60
针对我国分配结构中的存在问题,中央已经制定了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大政方针。应千方百计采取切实措施,把中央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完善分配制度,整顿分配秩序,消除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就资产占有差距带来的个人收入差距发表看法提出以下观点: 第一,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个人资本在全社会所占比重仍处于不断提高的时期,所以,从制度演变背景来看,我国现阶段资产性收入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影响作用及所占比重仍处于上升期,因而资产占有差异仍是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情况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形式。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联合劳动仍然是主要的所有制形式和劳动方式,劳动是大多数人取得消费品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马克思的设想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20.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政策的调整,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激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我们所实行的分配制度是正确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些还相当严重,“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国家所得的比重过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因此,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理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