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理论导报》2011,(5):25
"十二五"时期,着力于建立公平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明确如下四大基本目标。尽快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一要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不低于GDP增长速度,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即"十二五"期间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8%,并且这个8%是实际增长,是城乡居民的共同增长。二要确保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最近  相似文献   

2.
加快分配结构调整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非常鲜明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我国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革收入分配体制,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分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改变单一的分配机制代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新机制。随着市场分配机制的引入,居民收入来源已突破了单一米源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格局。一方面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也使劳动者收入差距明显拉开,贫富不均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分配体制中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就被提了出来。一、传统经济学在效率与公平问题上的认识效率,一般是指经济效率,其衡量标准是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在其它生产要素一定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就取决于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公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原有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比重不合理问题,不利于促进消费,也不利于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调整与优化。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论提高个税起征点及其税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防止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完善宏观分配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重要之举。然而,理论界和一些管理部门评价、褒贬不一,存在财政减收、影响政府公共职能履行、困难群体得利少、高收入群体得利多、削弱居民纳税意识等议论。需要转变理念,重构个税制度设计目标,起征点的提高与中等偏上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指数挂钩,实现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均衡税负,推进个人计征向家庭计征转变。  相似文献   

6.
国民收入非同步共享格局是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公平效率统一的不合理分配方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十二五"发展新目标,要求分配方式从非同步共享模式转向同步共享模式,突破"劳动低工资成本"、"居民低收入增长"陷阱,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具有调控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完善宏观分配结构、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等作用。然而,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此政策评价、褒贬不一,存在财政减收、影响政府公共职能履行、困难群体得利少、高收入群体得利多、削弱居民纳税意识等指责。需要转变观念,重构个税制度设计目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应与中等偏上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指数挂钩,实现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均衡税负,推进个税计征从个人向以家庭为单位转变。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而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两同步"是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包容性增长论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两同步"的理论逻辑起点,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两同步"是走包容性增长道路的内在逻辑要求。按贡献分配论和合作博弈论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两同步"的重要理论基石和理论分析工具,收入消费论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两同步"的现实依据,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两同步"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发展领域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江淮》2010,(5)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10.
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1.
聂磊 《唯实》2011,(8):115-118
健康的现代社会应当是共同富裕、高度文明的社会。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凸显利益格局调整的必要性。公平是利益分配格局调整的价值取向,分配公平既是公民权利的社会基础,又是各种权利公平的表现和要求。分配最终要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形势需要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现代道德秩序,通过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实现社会发展成果的公平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扩大内需与国民收入分配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落实这一决  相似文献   

13.
改革以来工资收入在我国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过低,且增长速度低于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状况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刺激消费以虚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在当前阶段,政府、企业和工会应当分别担负起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代表劳动者维权的责任,采取共同协作的方式提高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此例,构造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格局.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在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中,不但再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初次分配也应注重公平。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存在着不尽公平的状况。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和经济政策上统筹落实,将逐步实现初次分配的社会公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许经勇 《学习论坛》2010,26(3):31-34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许多新亮点。其中一个就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之一,放在稳步推进城镇化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既可以带动投资的增长,又可以拉动居民的消费。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相联系,国有经济将逐步退出一般的竞争性领域,让位于非公有制经济,并将资金重点投向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以及提高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消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杜梅萍  陈华 《共产党人》2006,(18):34-35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熏主要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今后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受鼓舞,而如何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则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健康的现代社会应当是共同富裕、高度文明的社会.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凸显利益格局调整的必要性.公平是利益分配格局调整的价值取向,分配公平既是公民权利的社会基础,又是各种权利公平的表现和要求.分配最终要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新形势需要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现代道德秩序,通过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实现社会发展成果的公平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确保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改革步伐,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最终实现“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民生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吴娟 《实事求是》2008,(5):34-36
新疆经济发展实现了总量不断增长,消费、轻工业和地方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国民收入不断增长。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还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要加快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拓宽消费空间,完善经济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健全三方协调机制: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学习月刊》2010,(8):42-43
一、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劳动者、企业和政府是参与初次分配的三类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常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解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按收入法核算的GDP可细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种要素收入。其中,劳动者报酬是劳动者所得、生产税净额是政府所得、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是企业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