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6月13日,天刚蒙蒙亮,农二师二十九团水电连陈萍的家里就热闹起来。这天,是陈萍带领"田间服务队"给一连地老板田间除草的日子,看见20多位姐妹们都到家了,陈萍一边招呼着她们坐下,一边焦急地看着门外,她拿起电话着急地说:"王老板,  相似文献   

2.
<正>来兵团团场创业不到18年,可她却创造了家乡人都羡慕的业绩。当年,她怀揣着一份好奇到兵团"淘宝",来到团场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谱写了一曲多彩的人生。她就是农一师十一团一连土家族女职工陈清香。恋上了兵团团场1992年9月,26岁的陈清香从新疆拾花回来的姐妹们那里听说拾棉花能挣钱,便和丈夫商量,到兵团的团场拾花,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8年。  相似文献   

3.
<正>团场欢迎她们,连队关爱她们,承包户喜欢她们,是因为她们勤劳、泼辣、能干。月亮高挂在空,星星还在眨吧着眼睛,农二师二十九团一连的嗽叭就响起了音乐。师尕妹眯着眼一看,已经6点了,晚了。她听见隔壁房间和她一道来的小姐妹们洗漱的声音,赶忙叫醒身边的丈夫,"啷个搞的嘛?嫩格早就叫醒老子,才睡了5个小时,命都不得要了。"丈夫揉揉未睁开的眼嘟囔着。  相似文献   

4.
1919年春,一个风和日丽的大晴天,在湘西七百里的雪峰山峦间,溆水清悠悠地从县城边穿过。这时,河面上有一艘乌篷小船正缓缓朝码头边移动,船头上站立着一位窈窕俏丽的年轻妹娃,她端庄秀丽的面庞,被春风吹拂得红朴朴的,齐耳的短发也随之向脑后飘动。 她就是中共中央第一个女委员,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向警予。此刻,她刚刚从北京风尘仆仆回来。 “九姐回来罗!”在河岸码头旁洗衣服的妇女们一见船头站立的是向警予,立刻欢呼雀跃起来。 向警予在家里排行第九,人们都喊她“九姐”。这时,向警予微笑着向姐妹们说:“大家都忙着洗衣服哩!快歇息一会儿吧!尝尝我从北京带来的糖珠子!”说罢,打开提包,抓起一大把糖果,一一分送到每个人的手里。 “九姐!你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啵?!”姐妹们吃着甜滋滋的糖珠子,簇拥在向警予身边问道。 “不走啦!” “那干什么呀?” “还是教我的书呗!” “太好啦,我们有你这位领头雁,就不怕他周老虎了!”姐妹们一听向警予要留在溆浦不走了,个个都笑开了。而向警予听到刚才姐妹们提到周老虎,心里怦然一动,忙悄声问身边一个扎长辫子的妹娃。那妹娃顿时一双秀眉横挑起来,嘬着嘴气呼呼地说:“周老虎就是驻我们这里的第五  相似文献   

5.
<正>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纺织产业工人,参加工作后,从未离开过生产一线。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25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和班组姐妹们克服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企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3月,她被八师石河子市政府评为"工业之星"优秀员工。同年  相似文献   

6.
<正>"那天早上,当我来到嘎查办公室的时候,办公室外面全是等我的姐妹们,有的还抱着小孩,她们就是来看我是不是真的签字呀……当我签了以后,她们紧跟着都签字按手印……"那个改变她们生活走向的时刻永远地留在了娜生都拉玛和她的姐妹们的脑海中。娜生都拉玛,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巴音乌素嘎查妇女主任。6年前,她响应政府号召,从一个地地道道的以放牧为生的牧民,成为杭锦旗的第一批转移农牧民。而如今,她创办的  相似文献   

7.
20多年来,她承担着城管系统中最脏、最累、最难干的下水道排污工作——疏通下水。作为班长,她任劳任怨,同全班姐妹们一起克服困难,用"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精神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她就是抚顺市排水工程建设处新抚所"三八"排水班班长王辉。  相似文献   

8.
在农七师一二五团二连,有一个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的女能人李云风,一提起她,周围的姐妹们都会竖起大母指,是她让周围的姐妹们尝到了大胆承包、科技种植的甜头。她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团"三八红旗手"、农七师致富带头人,2011年又被兵团评为巾帼致富带头人,她所种植的葡萄园区被评为兵团巾帼致富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9.
<正>2004年,经过竞争上岗,关红君担任了八师天富集团红山嘴电厂女子电站党支部书记、副站长。为了能胜任工作,她虚心请教同事,学习图纸,核对设备。由于有良好的发电运行理论基础,她很快掌握了发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她和同事们同甘共苦,一起参加冬季打冰、夏季捞草工作,很快就赢得大家的信任。在她和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下,女子电站出色地完成了电厂交给的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电站先后荣获2003年度兵团"三八"  相似文献   

10.
《兵团工运》2023,(3):20-21
<正>“我希望通过我的影响,让身边的姐妹们走出家门、解放思想、自主创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说这话的人是五十三团农工,叫再木再古·阿不都力木,被大家称为“豆腐西施”。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解困帮带共同致富再木再古·阿不都力木的家庭原本并不富裕,为了摆脱贫困,她决定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1.
姚春红是西山煤电官地矿的一名充电女工。在给矿灯充电这个岗位上,她已经干了整整26个年头。看似不大的矿灯,其实每个重量都超过5斤,而姚春红和她的姐妹们每天发灯、收灯达800多次,这意味着,她每天过手的矿灯总重超过了2吨。  相似文献   

12.
提起三十三团一连女工委,人们的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别看她们个个都是30岁左右的小媳妇,干起工作一丝不苟。她们用一颗赤诚的心,温暖着广大群众;用青春和汗水为姐妹们办实事,许多动人事迹被人们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丰镇市有这样一个大家庭,那就是义和街社区,社区党支部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她紧紧凝聚着这个大家庭中的你我他,使每个成员都感受到了大家庭中亲人般的温暖和手足之间的情意。“小乔书记”和她的姐妹们在义和街社区,居民们谈及最多的是“小乔书记”。她叫乔晓丽,是这个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今年29岁,2001年由北城区办事处下派到社区,虽然在社区的岗位上仅仅2年多,但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她总是骑一辆摩托车,早早地离开家门,驶向自己心爱的社区。老人们说:“小乔书记是我们最好的女儿。”六大股7号院的赵三女老人,因患有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14.
正清晨的阳光穿过云间洒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村落里,冬季积累的白雪将阳光反射出点点亮光。一村一社里,忙碌一年的村民们早早收拾停当,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新春做准备。大通县朔北藏族乡东至沟村村民韩玉芳疾步前往"两委"门前的小广场,她要与姐妹们为迎新春排练一段新的舞蹈……相隔不远的边麻沟村13岁的郑永林与村中伙伴正在排练现代舞,这是为  相似文献   

15.
<正>兰小琴一家四口,大女儿曹美月聪明漂亮,人见人爱;但小女儿曹玉杰却是个天生智障儿,从出生起时常癫痫病发。为照顾多病的小女儿,一家的生计仅靠丈夫一个人维持着。曹玉杰每年无数次进医院抢救,身边离不开人,兰小琴不能正常工作,靠着团里的特殊照顾政策,种着5亩自养地挣生活费,因为她别无选择。尽管女儿是一个严重智障者,但兰小琴从未感到自卑,她依旧给孩子每天洗得干干净净,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女儿出去散步,一直推着女儿走了20年。  相似文献   

16.
鲜花和荣誉,总是伴随着那些“勤劳朴实、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人。四川省绵阳市第一纺织有限公司劳动合同制青年女工——梁玲,就是其中的一员。年轻的她已集“省级操作能手”、公司“十佳青年”等荣誉于一身,今年6月她又光荣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成为公司唯一一名劳动合同工党员。1996年,18岁的梁玲从农村被招进工厂,看见师傅、姐妹们那轻盈娴熟的操作技术,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优秀织布能手。从此,她刻苦钻研操作技术,坚持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进厂第二年梁玲的全面操作技术就达到了省级能手水平,成为了车间有名的织布能手,并被首批定员担任操作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的军布机台挡  相似文献   

17.
正从偏僻山村的普通绣娘到返乡创业带动一方的"领头雁",并成为全国人大代表,韦祖英每走一步,都像手中的一针一线般扎实。1980年7月,韦祖英出生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马安村。她从小便跟着母亲学习苗绣。15岁时,韦祖英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绣娘。20岁时,韦祖英和姐妹们一起去了广东。"那时候出去打工,一方面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另一方面是觉得好玩。"2005年后,韦祖英与丈夫陈国祥一起到广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13,(7):35+32
正高耸的井架,飞转的天轮,轰鸣的机器,呈现着矿山壮丽的图画,而最美的要数活跃在这里的一群美丽的"矿山花木兰"。矿山女工朴实又平凡,她们的工作岗位虽然不在百米井下,却天天为矿井实现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书写着"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豪情壮志。走进灵新煤矿一、四、五、六采区的各个机房,热情、礼貌的姐妹们,  相似文献   

19.
张庭珍,成了新闻人物啦!《人民日报》上出现了她的名字,《贵州日报》上有了她身着苗族盛装的风姿。她是2000年表彰的1931名“全国劳模”中唯一的苗族代表。  台江县的青山绿水间繁衍生息着勤劳、勇敢、聪明、善良的苗族人民。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绚丽多姿、富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苗族文化,苗族刺绣就是其中一支奇葩。由于交通和历史的原因,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苗绣这朵奇葩依旧开在深山人未识,只能是苗家姐妹们比赛心灵手巧的物证。  1966年,正在上高二的张庭珍,遇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回家当了农民,以后就与…  相似文献   

20.
王丕琳,北京天坛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乳腺癌治疗专家。在帮助乳腺癌姐妹们身体康复的同时,她把自己的爱倾注到千百名患者的心中,走出了一条从"心"开始,用"心"治病,身心同愈之路。视患者为姐妹今年48岁的王丕琳从事乳腺外科治疗已有20年了。她接触的患者中,有的因对癌症的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