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19年3月共产国际刚刚成立,中国便爆发了五四运动。共产国际东方局曾接到海参崴方面的电报,知道中国曾发生几百万人的罢工、罢课、罢市的大革命运动。此事引起了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极大关注,随后共产国际作出了派人来中国与运动领导人建立联系的决定。1920年3月,俄共(布)远东局符拉迪沃斯克(即海参崴)分局派维经斯基和夫人库兹涅佐娃、秘书马迈耶夫夫妇以及翻译杨明斋来华。维经斯基来华的使命是了解中国情况,同中国的革命小组建立联系,并考察是否有可能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4月,维经斯基一行抵达北京,通过…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苑》2013,(12):32-32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20人,代表党员994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大会。陈独秀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在大革命时期为国共党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驻中共代表,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先后6次来华,与中共关系密切。在国共党内合作问题上,瞿秋白与维经斯基既有共同的观点,也存在意见分歧。探讨两人在国共党内合作立场上的分合,有利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大革命。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2,(32):59
为了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领导,回答党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大会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  相似文献   

5.
党史撷英     
《党建》2021,(1):69-70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会议。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任务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大会对于列宁逝世一周年纪念宣言》和11个决议案。  相似文献   

6.
《张太雷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共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献之一,本文就这篇文献诞生的背景、作者及其历史意义进行探讨,以求正于党史学界的同行们。一 1921年3月张太雷随维经斯基赴苏俄伊尔库茨克,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工作,任中国支部书记。同年6月与杨明斋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受命向大会提交《关于建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为推行他1926年11月在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扩大会上所作的《论中国革命的前途》的报告以及依据这个报告共产国际通过的《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斯大林报告和共产国际中国问题决议).不惜撤销了共产国际东方部驻中国的远东局,重新另派罗易为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并与尚未离开中国的维经斯基和苏联驻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庭4人组成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在武汉督促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8.
王明,原名陈绍禹,在苏联使用的化名有马马维奇、波波维奇、克劳白夫等。王明曾长期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学习、工作,因此,共产国际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曾强烈地影响着他,逐渐使他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的教条僵化的模式。本文就王明在共产国际的主要活动略作介绍。1925年10月28日,王明由上海启程北上,于11月对日抵达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ito6年冬,他随中山大学副校长米夫来华,大革命失败后不久又回到中山大学工作,直到1929年4月回到上海。从1925年到1929年王明陆续在中山大学学习、工作的累计时间不足四年,但正是在这短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李恩侠 《党史文汇》2011,(10):60-63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成立后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此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代表大会中,有几次是有共产国际代表参加的。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1919年3月成立,1943年5月解散。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派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党的“三大”,马林再次参加。共产国际的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1925年1月召开的党的“四大”。  相似文献   

10.
李亚平 《党史纵览》2010,(12):30-34
1920年.为了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先后会她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讨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维经斯基的中国之行由张太雷担任翻译.张太雷精确的翻译和独到的见解给维经斯基留下了深刻印象。维经斯基叫到苏俄后.即通过李大钊推荐张太雷到共产国际东方局.  相似文献   

11.
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派维经斯基一行赴华。维经斯基在北京曾与李大钊会晤。那么,是谁介绍他们认识的呢? 《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一书说:“维经斯基一行抵北京。通过北京大学两个俄籍教授柏烈伟和伊万诺夫(即伊文,中文名伊凤阁)介绍,首先结识了李大钊。”杨云若在其所著的《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纪事》一书中说:“在化京,他们通过北京大学的两个俄籍教授柏烈伟和伊凤阁(伊万诺夫、伊文)的介绍,与李大钊等进步人士多次会谈,曾讨论了建党问题。”黄修荣所著《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亦说:“维经斯基在北京首先通过两个俄籍教授柏烈伟、伊凤阁介绍,同李大钊等进步人士建立了联系。”又说:“伊凤阁,原名伊万诺夫,俄国汉学家。十月革命前即在中国,从1919年9月起受聘为北京大学俄文系讲师,1923年参加中苏恢复外交关系的谈判,1924年任苏联驻华使馆参赞。”近年国内所出有关共产国际和中共早期关系的著作也多沿袭是说。柏烈伟其人姑且不论,  相似文献   

12.
中俄通讯社和华俄通讯社在我国现代革命史、新闻史和中俄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史上似应具有一席之地。中俄通讯社是由杨明斋负责的。而华便通讯社则由苏俄人士直接建立,有中国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因此,不能笼统地说都是中共所创办的“最早的通讯社”。1920年春,经共产国际同意,俄共(布)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及翻译杨明斋等人来华。在维经斯基的促进下,陈独秀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即上海共产主义小组)。7月间,在维经斯基的指导下,在上海设立了中俄通讯社,由杨明斋负责。通讯社设于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渔阳里6号,也即…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0,(23):18-19
最早的基层组织 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和酝酿成立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等来华,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苏联和共产国际起初不主张立即北伐 ,主要原因 :一是中国北方形势恶化 ,给广州国民政府造成很大威胁。二是帝国主义奉行孤立苏联的政策 ,反苏倾向加剧。苏联需要调整对华政策 ,采取暂时退却的“喘息”方针。中山舰事件后 ,蒋介石急于北伐。莫斯科仍反对北伐 ,主要是担心北伐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军事干涉和蒋介石军阀倾向的增长。直到北伐军逼近武汉时 ,莫斯科才开始认真对待北伐问题。苏联和共产国际派遣中国的代表布勃诺夫、鲍罗廷、维经斯基对北伐的态度各异 ,支持、动摇或反对 ,皆有之。而维经斯基和以他为首的共产国际远东局给中共北伐立场带来负面影响。各方对北伐都不是根本上否定的态度 ,而本质上是“急进”还是“缓进”的分歧。主要原因在于 ,莫斯科多着眼于长远的全局 ,而驻华代表则更看中眼前和局部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一生中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总司令部——共产国际有不解之缘,他曾经亲自参加过一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这就是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一次全会。   早在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刘少奇就已熟悉共产国际。这年夏天,前往苏联留学的刘少奇到达莫斯科,恰逢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刘少奇前往旁听,见到了共产国际和苏俄的领袖列宁。他是为数极少的见到过列宁的中国革命者之一。会后,他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春离开莫斯科回国。   8年后,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刘…  相似文献   

16.
共产国际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10月到1927年3月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长期以来 ,共产国际对这一事件的作用是人们关注而又不得而知的。1998年公布了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 ,给予研究本专题提供了重要条件。一、共产国际对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不同态度共产国际对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有着不同态度 :(一)提出配合夏超起义发动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暴动在上海要不要举行武装暴动的问题 ,维经斯基早在1926年下半年就有这一思想 ,确定借助浙江省省长夏超起义 ,在上海发动自治 ,驱逐孙传芳。9月初…  相似文献   

17.
维经斯基在中国活动述评姚洪亮格列高里·纳乌莫维奇·维经斯基是俄共(布)的优秀党员,1920年4月到1927年7月间,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他对创建中国共产党,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着独到的贡献,同时也有过一些失误。本文试图客观地评价这位国际友人在华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杨飞  赵伟 《党史纵览》2012,(2):49-52
得益于担任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翻译的历史机缘.张太雷与陈独秀相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成立:稍后则是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正式诞生,当首任总书记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发生矛盾时.张太雷四处奔走,  相似文献   

19.
小卡片     
《党员干部之友》2023,(1):50-51
<正>备忘录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由来(上)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场运动为中国青年提供了直接的斗争经验,并锻造了一批进步分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和人员准备。中国的这场运动,也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共产国际的关注。1920年4月,以维经斯基为首的共产国际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五四运动的领导人李大钊会晤,试图与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在李大钊的介绍下,维经斯基等人继而赶往上海,见到了陈独秀,双方就中国革命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帮助下,1920年5月,陈独秀组建了秘密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于8月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20.
维经斯基首次来华指导和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最初的建党思路是首先和各种革命力量取得联系,建立一个包括多种革命力量的中心组织,开展各种宣传和组织工作,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建立纯粹的共产党组织。共产国际二大召开及其相关文件传入中国后,维经斯基帮助中共建党的思路进一步发展,开始抛弃无政府主义者,主张建立纯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式政党。维经斯基帮助中共建党的思路与实践,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陈独秀等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提供了很大帮助,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