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建设》2010,(4):49-49
古希腊文明衰落之后,西方文明的另一发源地——罗马迅速崛起,成为西方文明发展的最高峰。它是世界古典文化中的又一瑰宝,其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一个村庄变成一座城市,再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这就是罗马。千百年来,罗马对于西方人始终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它既是一座名城、一段古史,也代表着一个文明、一种传统,而且在西方人眼中,这是一种可作楷模的、第一流的文明和传统——古典传统。恩格斯说过:"没有古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奠定的基础,就没有现代欧洲。"古典流派源于希  相似文献   

2.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买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文明则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过程和状态。文化有社会历史性、抽象性、继承性、功能性的特征;文明具有创造性、进步性和变化性三重特征。笔者将从文明和文化的定义着手浅谈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文明则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过程和状态.文化有社会历史性、抽象性、继承性、功能性的特征;文明具有创造性、进步性和变化性三重特征.笔者将从文明和文化的定义着手浅谈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冯月季 《理论学刊》2023,(4):151-160
符号域作为文明互鉴发生的文化符码,其所具有的记忆功能生成了文化的自主性,同时,符号域所具有的创造功能和传播功能也能够推动文化创新,促使符号域内部的文化符码发生转换,进而与不同文明形态交往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文明互鉴的内部和外部动力机制得以生成。全球化语境推动文化转码换挡加速,世界文明与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新时代,中国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为破解当前世界格局下文明互鉴和文化交往的难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中国智慧,同时为构建和谐平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积极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明     
沈福新 《学习导报》2010,(24):41-42
文明,是指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文化为器物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的总集。而将其集成放大的文化(大文化),则上升为文明。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体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彰显其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明新论     
高懿德 《理论学刊》2006,(12):64-67
惟有具有科学与道德两种品格的文化,才足以称得上文明的称号,所以,把文明看作是“文化中的积极成分”的更准确的说法就是“文化中具有科学性和道德性的成分”,从根本上说,文明是文化的根本追求,所谓文化的生活归根到底就是这样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用这种观点反思传统人种文明,其非科学和非道德性即其非文明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已经走到了尽头,必将为一种新的文明即物种文明所代替。  相似文献   

7.
张帅 《理论建设》2012,(2):106-107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文明是人类文化不断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1]生态文明以自然环境资源的承载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文明     
《党课》2012,(1):48-48
(1)从时间上来看,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的产生,可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形成的。原始社会只有文化,没有文明。因此,学术界往往把文明看做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较早提出“第三文明”“新文明”“世界新文明”的表述、设想和期待。李大钊这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由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到经济基础决定文化的理性认知,由文化的“东静西动”论到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民族情怀,由东西文明调和观到致力于创设世界文明新格局的理想信念,由主张思想文化改造到投身社会革命救国的切实行动。从历史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四个维度展开对李大钊“新文明”思想的研究,启示我们坚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信,懂得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务须付诸行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深研和继承李大钊等先驱人物留下的宝贵思想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管永前 《前线》2017,(1):51-54
中华文化自信在面向世界的开放中增强,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彰显。中华民族历史上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但当代中国面临文化自信与否问题。树立文化自信,应该重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进行平等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思奇 《党课》2013,(8):111-114
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整个美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区域是中美洲,而中美洲历史上最著名的古文明是玛雅文明。玛雅文明充满神秘感,因其起源无从探究,曾有人认为是“外星人”的“杰作”。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表明,玛雅文化并不是中美洲最早的文明,她还有位“祖父”——神秘的奥尔梅克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生态意识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文化演变的测度指标,它将诱发产生一种全新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发展最终必将形成全新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的自我反思与价值追求,生态文明观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与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于静 《党史文苑》2009,(8):49-50
生态意识是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文化演变的测度指标.它将诱发产生一种全新的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发展最终必将形成全新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的自我反思与价值追求,生态文明现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与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桂林临桂湿地文化属自然文化。自然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的一种。利用好、发展好自然文化有利于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对特定自然文化现象的内涵进行顺应时代要求的规定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利用好自然文化对文明冲突的化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5.
长江文明、黄河文明,并列为中国文明的两大源泉,其孕育的传统文化绵延续、生生不息。江河奔腾,文化宝藏源源不断被探索挖掘。尤其是中央提出建设长江文化公园、黄河文化公园两大国家级文化公园后,伴随科技发展、文化创新,江河文明带着新鲜的潮流气息扑面而来,不断演绎大江大河新时代的新传奇。  相似文献   

16.
李明伟 《新视野》2004,(4):65-67
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发明和进步,都是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的产物。在21世纪全球化的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很可能综合出人类更新、更高的文化成果,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将产生带动人类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具有内在于主体精神的公共性,是形成制度文明的重要机制。当代中国制度文明建设,必须以发展的文化作为纠偏机制,从而实现其价值平衡和价值补偿。因此,文化与制度文明存在深刻的契合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推动了制度文明作为一种中介性层面成为物质文化系统和精神文化系统互动的桥梁和传承场。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学术界,“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的传统说法,被很多人坚持。 这里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族群征服”与“文明中断”的关系。一般而言,造成文明中断与消失的原因,不外自然灾难与族群征服。就目前所知,在世界古文明(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罗马等)中,中断与消失了的文明,多缘于族群入侵与征服。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构想,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构建具有紧密联系的三层内涵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和谐共存的世界,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对话沟通的世界,和谐世界是多样性文明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学习月刊》2012,(4):58-58
近年来,湖北省地方税务局按照省委文化大繁荣的要求.牢固树立“文化也是生产力”的观念.以地税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拓展文明创建的内涵.创新文明创建载体.使地税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进一步推进了全系统的行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