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改革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已成定论,那么具体应该由企业中的“谁”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我们从改革之初即提出要把由国家经营、国家统负盈亏制度改为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制度,为此提出了政企职责分开、两权分离等。但这还没有深入到企业更深层次和触及神经中枢,即我们还没有解决在企业内部究竟应当由谁来具体承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责任这个问题。企业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还必须进一步具体落实到企业内部一定的人身上,并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个方面,而产权清晰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而产权关系明晰的实质在于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这种两权分离,一方面确立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在企业中的法律地位,依法享有股东权利,另一方面它确立了企业拥有包括经营权在内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以此为基础,就不仅可以确保所有者的权益,确保出资者和企业各自承担有限责任,而且可以确保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党的十四届三中…  相似文献   

3.
自一九八○年下半年以来,北京市在十个国营工业企业中推行“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的改革试点。所谓“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简单地说,就是在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关系上,将上缴利润改为按规定征税。北京市改革试点的一般作法是:国家向试点企业征收工商税、  相似文献   

4.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正在推进的改革的基本内容.这一改革方向的确定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走出80年代形成的“国有企营、两权分离”的思路.改革正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一、“国有企营、两权分离”的困境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国有企业,一直实行“国有国营、两权合一”的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在一定时期,曾为奠定我国工业基础,初步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作出过一定贡献.但是,长期的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导致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相似文献   

5.
1983年初,北京市服装三厂作为试点开始实行“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以下简称“以税代利”),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通过“以税代利”的形式固定下来,企业留利多少随企业经济效益高低而浮动,从而扭转了企业躺在国家身上吃“大锅饭”的局面。这一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变外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变国营经济管理体制上长期存在的国家集权过多,企业吃“大锅饭”的弊病,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对某些企业实行了“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制度。这种新的管理体制,一方面使企业真正对人财物、产供销全面负责,有了内在  相似文献   

7.
一、自治是企业的墓本特征 自治是企业的基本特征。凡企业都应当是自治的。其依据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企业都应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我约束是企业自治的基本内容,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则是企业自治的客观要求。正是因为企业需要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就需要企业自主经营、自我约束,也就需要企业自治。如果企业不需要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当然就用不着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约束,也就是自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当然需要外在约束,或者说需要他律。市场、国家的法律、行…  相似文献   

8.
改革产权制度是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牛鼻子”。过去我们围绕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对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了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特征的两权分离改革,使乡镇企业开始摆脱过多的行政干预和约束,朝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诸多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还不适应或难以处理好乡镇企业产权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承包人对乡镇集体所有的企业只能负盈,不能负亏。企业亏损倒闭,资产的损失由谁来承担和负责,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二是由  相似文献   

9.
1 利改税第二步改革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改变过去国家对国营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管理体制,寻找一种既能保证国家集中资金的需要,又能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利润分配形式,从1978年到1983年的五年间,先后进行了“企业基金”、“利润  相似文献   

10.
界定产权关系,实行所有权、占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分离,或者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进行股份制改造.重组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模式。在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过程中,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遇到了一些始料不及的难题,这就十分必要对“两权分离”进行慎密地重新认识。一、“两权分离”的实质“两权分离”这一命题是在我国改革初期经济理论界首先提出来的。它是在认真总结了我国广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成功经验后,旨在将农村的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途径有二。一是国家不转让产权,由政府(?)权于企业,使企业根据“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为独立(?)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让产权,将国有资产有偿转让给企业内部职工或其它自然人,采取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作股份  相似文献   

12.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权力是人们各项权利实现的保障。在代议制的条件下(我国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们的政治权力实际上是两权分离的。弄清楚政治权力的两权分离问题,对于保持国家政权的人民性,对于选择合理的政治权力运行模式,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政治民主化是政治权力两权分离的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岁月中,被强行垄断了的国家权力形成了个人权威至上的专制制度。在这种政治制度下,皇帝或国王是社会一切权力的最高主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人民大众没有任何政…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清河毛纺厂、内燃机总厂、光学仪器厂、化工二厂等十个企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从一九八○年开始进行了“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试点。三年来,由于改革了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这就较为彻底地打破了“大锅饭”的工业企业管理办法。企业有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增加了动力和压力,于是大大推动了自身在经营管理制度和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本世纪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在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确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化企业制度,真正做到政企职责分开,两权适当分离,产权关系清晰,依照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国际惯例实行法入自主经营,成为不依附于国家的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角度出发,厘定了邓小平“两权分离”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制度化的曲折历程,阐明了“两权分离”思想制度化的环境及其制度绩效,重点分析了“两权分离”思想的制度化实践模式及其对国企改革的深刻启示,从而展现了“两权分离”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搞活企业,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是我们进行企业改革的理论根据。”提出这一理论的目的和出发点,是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目前,在我国实行“两权分离”的最可行的一种形式就是承包制。承包制落实了,企业的经营权落实了,调动起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经济效益才能提高,企业相互之间的联合才有可能实现,才有可能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现在企业处在不均等的情况下,通过承包可以缓解这里不均等。如果现在让企业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那涉及到价格体系、计划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问题,目前很难解决。如果继续吃大锅饭,继续搞平均主义,企业也不会去挖掘潜力。企业不去掘挖潜力,外部条件就始终不具备。而承包经营责任制把企业推上自负盈亏的轨道,使企业想办法挖掘潜力,这样企业的情况就会好一些,国家的情况也好一些。这样可以使国家逐步理顺企业的外部条件。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考虑,承包制都不会加大改革的难度。恰恰相反,它会使改革迈出一大步。现在有一种提法,说企业承包后容易出现短期行为。这种说法给人的印象是,不承包就没有短期行为,似乎承包后反而有了短期行为。应当说企业的经营权越充分,短期行为就会越少。企业的经营权越不充分,职工仍然不把企业当成自己的,短期行为就越严重。企业的行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关庭在于承包制是权宜之权还是长远的政策。如果政策是长期的,企业就会长期打算;如果把承包作为权宜之权,政策摇摇摆摆,企业当然会有短期行为。解决企业长期行为、短期行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承包是方向,要长期坚持下去,要进一步完善发展。国家对企业要有监督、制约、但企业的短期行为完全靠外部来监督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的。目前搞理论的、搞实际工作的,都集中力量去完善承包制,发展承包制。不要把承包制同租赁制、股份制对立起来,可以容纳,兼收并蓄,互相结合,实现企业间的联合,这可能就是中国式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的一条路子。这里有很多问题要研究。第一,关于与所有者的关系问题;第二,关于与职工的关系问题;第三,厂长与集体决策的关系问题;第四,承包以后,与党委的关系如何摆。  相似文献   

17.
反腐广角镜     
《党风与廉政》2003,(11):47-48
反腐观点让职务消费公开化随着党政司法机关“小金库”的取消、财政与罚没收支两条线、国家机关财政开支集中管理等治腐措施的推行,公务员系列的“职务消费”受到愈来愈严格的限制。对此,一些官员采取的对策是把他们的开支拿到属下的企业去报销。因为自负盈亏的企业比财政拨款单位的开支弹性大。由此可见,企业的“职务消费”漏洞更大,而“厂务公开”则是达成此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领导人的工资(年薪)、奖励、兼职、补贴、住房等属于个人收入与财产方面的,一般有定数可查,要公开比较好办。而他们的“职务消费”则比个人收入更具有不确定…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企业必须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从这一基本实际出发,企业党建工作必须从根本上摈弃“两张皮”倾向,围绕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探索出一条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贯彻落实.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上述要求的“结合型”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改革的春风吹暖了大地,改变着一切。从个人到整个社会,从物质生活到思想观念,都在改革中迅速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两权分离,私有企业、股份制等事物的出现,大大地冲击了我头脑中多年形成的“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最高级、最合理的所有制形式”的固有观念。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应该向着最科学、最合理地体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方向变化。在寻找这个“科学与合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国营企业根据两权分离的原则,普遍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以两权分离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思路是富于创见性的。但同时这一思路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两权分离的边界如何确定。我国企业改革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彼此呈强弱交替变化的事实说明,这一边界是变动的。深化企业改革亟待将这一边界恒定下来,以使国家(政府)和企业的行为都趋于规范化和长期化。以什么目标来稳定企业两权分离的边界呢?这里存在着强化国有约束和强化企业功能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