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行政依赖倾向”,即人们对行政权力、行政机构、行政公务人员及行政行为的过度的和非分的依赖感,以及与之相应的对自身独立的自我意志、自我组织和自我活动能力等的严重缺乏和极度不自信。“行政依赖倾向”是当前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人的独立思考和工作创新的能力,与中央提出的创新型社会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2.
邱枫 《廉政瞭望》2006,(12):6-7
所谓"行政依赖倾向",即人们对行政权力、行政机构、行政公务人员及行政行为的过度的和非分的依赖感,以及与之相应的对自身独立的自我意志、自我组织和自我活动能力等的严重缺乏和极度不自信。"行政依赖倾向"是当前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人的独立思考和工作创新的能力,与中央提出的创新型社会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3.
所谓"行政依赖倾向",即人们对行政权力、行政机构、行政公务人员及行政行为的过度的和非分的依赖感,以及与之相应的对自身独立的自我意志、自我组织和自我活动能力等的严重缺乏和极度不自信。"行政依赖倾向"是当前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人的独立思考和工作创新的能力,与中央提出的创新型社会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4.
“行政依赖”在行政领域表现为依赖上级,依赖领导;在社会领域则表现为依赖行政,依赖权力。“行政依赖”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病态。这种现象是通过若干个人的集体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普遍性。因为它不像贪污受贿等腐败那样遭人痛恨,又不直接涉及到个人利益,所以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行政改革中政府角色定位进行分析。一是在行政扩张中政府角色的定位。认为行政扩张在后发国家及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必要性,同时又指出,行政扩张必须适度,必须与行政改革的目标相协调,必须与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同步进行;二是在产权管理中政府角色定位。主要是公有制的产权管理要在国有资产营运、管理和监督机制,企业领导体制及企业分配制度三个方面力争有大的突破;三是社会自治与政府角色。其基本思路是“还权于民”,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为此,需要培育社会自治能力和约束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中国行政审批制度变迁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遵循"政府主导型"和"渐进式变迁"的发展路径,有着独特的路径依赖,并且这种路径依赖具有一定程度的内生性.政府主导型和渐进式行政审批制度变迁取得了初步的制度收益,但在改革过程中这两种路径依赖特性得到了自我强化,使制度改革锁定在一种僵滞时期.目前改革的重任就是突破政府主导型和渐进式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使改革向和阶段性突破和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能力建设对评价体系的依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玉林 《新视野》2005,(4):50-51
公务员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需要公务员自身的奋斗和努力,更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对科学的公务员能力评价体系。而现实生活中的评价主体依赖、评价标准依赖和评价中的“等级链”和“背景化”倾向,已程度不同地制约了公务员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对比中西行政改革,我们发现,西方行政改革具有渐进的性质,中国则属于转轨性的根本变革,西方行政改革的动力源于社会,中国则源于政府本身;政府在体制转换过程中扮演着制度设计者、资源调动者、变革推动者、利益协调者等多重角色。政府既是改革的主体,又是改革的客体,改革的目标是克服社会萎缩,但社会的强化却依赖政府的自我克制,市场经济实质上是“看不见的手”,却要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创造。我国的行政改革不仅会遇到西方政府相同的困难和阻力,如:政治和社会支持的波动性,重塑行政能力的艰巨性,及利益…  相似文献   

9.
对行政行为程序化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孟克 《学习论坛》2005,21(2):22-24
仅仅要求行政人员“办正确的事”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要求行政人员“正确地办事”。因为“办正确的事”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判断能力 ,而“正确地办事”体现的却是一个人的行为能力 ,这种行为能力就是执行程序的能力 ,按程序操作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只有构建“办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办事”这两个双重支撑平台 ,才能使行政人员正确使用行政管理权  相似文献   

10.
行政合同是政府为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目的而采取的“柔性”手段 ,体现了民主管理与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特色。行政合同有其独特的定义 ,在特征、种类、内容及责任等方面有与民事合同不同的特点 ,应确立其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廉洁高效”四个字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府机构设置、行政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办事程序和工作绩效优劣的最终标尺。“反腐”不但要“倡廉”,还要“促效”———提高行政效能,防止行政“不作为”。尤其在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经贸往来日趋频繁,知识信息交往迅猛增加,生活工作节奏愈来愈快的大背景下,作为充当社会管理者角色的政府更应“提速”,而行政“不作为”则是影响政府提速的“限速器”。时下,行政“不作为”呈蔓延之势,不少公民在办证、审验、打官司、申请执照等方面与行政机关打交道时,常常遭受到“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和推诿、拖延、扯皮等行政“不作为”的困扰,百姓对此深恶痛绝。有人甚至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是一种比贪污受贿更可怕的腐败。吴官正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的报告中指出:2003年要以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基于此,在本期“热门话题”中,我们选取行政“不作为”这一影响面广、为害甚烈的“顽疾”,把脉会诊,共同开出根治的药方。  相似文献   

12.
责任行政: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目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责任行政是现代民主政治和公共行政发展的基本理念,所以,西方的行政改革都致力于行政责任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而传统社会主义的“领导行政”是一个责任缺失的体系,其根源是“全能政府”的形象和“政府本位”的理念,本质上它仍然是“权力行政”的模式。所以,实现社会主义行政模式由“权力行政”向“责任行政”的转变是我国行政改革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3.
论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鹏飞 《探索》2001,(2):55-58
古代中国客观存在着的行政实践造就了传统行政文化,传统行政文化包括传统行政思想、行政心理和行政观念三个方面.传统行政思想早已被国人摒弃,但作为行政思想历史积淀的行政心理和行政心理外化的行政观念,至今仍对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发生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不能不正视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行政伦理学的视角,政府对任何一种行政行为是否有能力负责任,是否有能力做到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本身就是行政伦理问题。基层政府的行政能力的伦理价值表现在是否有能力把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作为实现的目标。因此,基层政府提高行政能力,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行政能力建设及其运用的方向性正确与否具有重要伦理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行政参与是行政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与实现路径,也是现代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受“弱势”地位、“搭便车”心理、“囊中羞涩”的经济困境和“枪打出头鸟”的体制尴尬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当前我国个体参与行政的现状并不乐观.在民主法治时代,个体参与行政有利于通过低廉成本来实现人们的利益诉求,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培养公民“德性”、培育公民文化、促进民主政治发展;但也具有一些明显的弊端.因此,重视与发展个体行政参与,必须注意一定的限度,正确处理政治参与与行政参与的关系,通过行政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来保障、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进行行政体制创新 ,构筑新型的行政体制的重要性将越来越突显出来。运用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理论对行政体制创新的制约条件和阻碍因素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 ,“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和行政体制创新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行政体制创新 ;制度知识储备不足制约了行政体制创新的范围 ;由于存在“路径依赖” ,使得行政体制创新难以有所突破 ;另外 ,还有行政体制创新的制度环境的制约。在行政体制创新中 ,应利用意识形态的作用促进行政体制创新 ;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推动行政体制创新 :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注重制度知识的储备 ,借鉴其他国家的制度和体制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17.
杨艳 《探索》2012,(2):66-71
传统行政主体理论受"机关"或"组织"视角的局限,导致行政责任主体的相互错位。随着服务行政作为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生成,传统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愈发明显。服务行政的本质在于政府行政的伦理再造和道德重构,行政主体理论的重构必须把行政人员的道德化纳入制度设计之中。行政人员的道德化旨在促进行政人员独立人格的生成,其现实的建构过程是行政人员交互主体性之人本质的最终实现。独立人格的重构功能不仅体现在对行政主体内涵及范围的界定上,且将赋予行政人员一种全新的形象,保证行政行为和行政责任的实现不再停留于表面。  相似文献   

18.
行政发展的释义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颖 《新视野》2003,(4):32-35
本文从总结西方发展理论演进的过程出发提出了行政发展问题,并对行政发展的涵义、特征、内容进行了探讨与阐释。与此同时,本文着重分析了行政发展的动因。本文认为从哲学的维度理解的行政发展是一个“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复杂过程,它追求一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共进;行政发展的动因包括内部、外部、自身和综合动因,并且诸动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法治化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关键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改革的法治化路径重视不够、法律的几近缺席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行政发展、政府有效治理来说,行政体制的合理性和行政法治的完备性同样重要。坚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法治化,需要正确处理行政与法律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观念与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对行政主体的行政伦理的更高要求.当下,行政伦理缺失现象较为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文化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看,在于人性中"恶"的因素的扩张以及行政主体的侥幸心理.对行政主体进行"民本"思想教育、完善道德立法以及严格惩处是行政伦理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