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问题的探讨始终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已有学者关于马克思是否具有道德思想,国内马克思主义者对道德本质的理解以及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多视角解读来进行梳理,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道德观和孔子的道德观都触及了关于个体道德成长和人生道德意义的最普遍问题和价值,两者的道德思想体系具有极强的融通性。马克思道德观与孔子道德观,都是从共同体本位出发,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探讨马克思和孔子对道德问题的不同论述并寻找两者的融通之处,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时代课题,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维度上的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花不是偶然的,它从下至上地促动了革命,革命的成功推动它从民间走向执政,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如果没有它与中国社会在学理结构、历史性、政治性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契合,是绝对不可能的。从道德观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所推崇的道德观,对党员道德义务的规范,与中华传统美德精髓是高度契合的。一、中华传统道德与党的道德建  相似文献   

4.
卢黎歌  周辉 《理论学刊》2013,(5):4-7,127
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是无产阶级旨在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在当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既是现代人理性评估我国道德现状、妥善处理道德问题的根本依据,又是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原则,更是传递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诉求,仍然彰显鲜活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7,(6)
马克思主义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西方学者史蒂文·卢克斯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卢克斯看来,马克思的思想中蕴含着大量的有关道德的思想,但是马克思本人又竭力避免使用道德概念,甚至认为道德这个概念已经过时。卢克斯把这种既赞成道德又拒斥道德的态度称为似是而非的矛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该态度产生的三个原因,并提出解决的途径是区分道德,他把道德看成是由法权的道德和解放的道德组成的整体,而在这两种道德之间解放的道德更为重要,他反对法权的道德而信仰解放的道德,从而解决了对待道德的似是而非的矛盾态度。本文就这三个方面展开对卢克斯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批判了资产阶级道德观的虚伪性,全面阐述了马克思道德观的定义、特征、基本观点和基本范畴等。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系统梳理马克思的道德观,对当代我国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尼采批判了基督教的道德观,其道德哲学实现了道德理念上的三个根本转变:从宗教道德转向市俗道德;从奴隶道德转向自主道德;从消极软弱的道德转向积极向上的强力道德。虽然尼采站在精神贵族立场上渲染的某些种族主义观点曾为德国法西斯主义所利用,起了很坏的作用,但他所倡导的强的道德观,代表着一种创造的、进取的、不停地超越的、无神论的道德理念,确有其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把以道德为主题包括政治道德、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人生价值观等在内的道德伦理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指导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研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规范道德行为,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  1.官民、干群关系上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官民关系、干群关系是政治道…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伦理学研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罗国杰先生作为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者、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理论的创建者,既反对法律至上的独尊论也反对道德优先论,而是主张道德与法律相协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他所阐述的道德与法律相协调何以可能、何以实现的思想,立意深远,高屋建瓴,对于推进当代法治与德治理论研究的深化及建设良法善治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5,(6)
集体记忆与道德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集体记忆体现着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挖掘集体记忆与道德观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探寻当前道德失衡的原因,并从文化变迁的层面来思考集体记忆变化给道德观转变带来的影响,从建构集体记忆的角度来思考培育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从推崇哲学、伦理学以变化民质,倡导精神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到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各种道德问题,再到彻底摒弃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从而确立无产阶级道德观,完成了一次次的思想跨越。研究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演变,对当今道德建设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2.
青年时代的袁振英,生活在民国初建和新文化运动的大时代中。无论是前者的政治革命,还是后者的文化鼎新,都对中国社会的道德观产生了深远影响。袁振英是这一新潮的参与者,他通过著译,提倡新道德,鼓吹"道德革命",帮助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同时立身谨严,以新道德要求自己,努力践行。青年袁振英的道德观,体现了在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大转折时期,一个积极进取的青年向往理想社会、呼唤个性解放、摆脱传统束缚的意愿。他不断接受新思想,参与进步的政治活动,与他的进步道德观也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3.
德国哲学中存在着道德神学和人学的两种路径。以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人为代表的古典哲学认为建立在道德、理性或者自我基础上的信仰构筑现实世界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实践唯物主义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性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理解,也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的评定。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对马克思道德悖论的认识,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提供了重要线索:只有从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观乃至马克思哲学自身的性质出发,才能确定马克思哲学为何种人道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判断始终与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解释纠缠在一起,而历史唯物主义是理解马克思伦理思想、解决马克思道德悖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非道德主义”和“马克思的道德主义”是在“马克思与正义之争”这场争论中所形成的两个派别。“马克思的非道德主义”者主张马克思是站在非道德的立场上,依据正义的社会决定标准认为资本主义不是非正义的。“马克思的道德主义”者认为马克思是基于一定的道德立场建立其正义理论并批判资本主义为不正义。“正义之争”的实质是争论双方都片面地理解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懂得唯物史观已经将两种立场的对立消解于自身之中,因此两个派别应该在较量中相互吸收。  相似文献   

16.
杨建民 《世纪桥》2012,(21):34-35
因文化渊源的不同,中西方传统道德观差异很大。神话故事作为人类文明的源头是研究中西方传统道德观差异的重要素材。以中西方神话故事为载体,从婚恋观、道德精神和死亡观三大主要方面入手探讨中西方传统道德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科技道德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对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实践活动起到了有效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但近代以来在科技领域出现了一些起令人担忧的科技道德问题。新时期,要以正确荣辱观为导向,树立正确的科技道德观,弘扬高尚的科技道德精神,全面推进科技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道德的表述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上。他的道德批判具体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维度:一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批判,二是对一般道德的理论批判,三是对社会现象背后社会结构与制度的道德批判。通过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辨析和阐释,可以在历史语境下更深层次地解释马克思理论中的道德思想。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价值审视。在理论层面上,马克思以“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价值旨归;在实践层面上,马克思的道德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和现实关怀,它为人们提供了通达“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和寻求美好生活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湘南 《世纪桥》2010,(9):155-156
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在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增多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本文对正确看待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以及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实现网络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相似文献   

20.
"道德滑坡"、"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和"人性自私"等片面的社会道德观念存在于现今社会,而对社会道德建设中的社会认知偏差和转型期社会道德观及道德人格转化的心理逻辑与历史逻辑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启迪人们用辩证眼光看待事物并把握其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