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普遍性与辩护性等方面对意识形态进行了论述,形成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性阐释,实际上表达了关于科学意识形态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根基和生长点,为我们今天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借鉴和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以现代西方主体间性理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领域的主导方向之一,研究成果众多,值得借鉴,但也亟须认真反思。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理论迎合了众多人的口味,但与马克思相比较,显得黯然失色。马克思的交往实践思想立足人的现实生活过程,把交往行为奠定在人的实践活动当中,衬托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向,必将成为引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3.
韩康 《新视野》2002,1(2):19-2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出发点。 马克思以他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本立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及其市场经济活动,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1]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是一个十分重大、严肃的课题。可以说,我们共产党人在100多年以来改造世界和创立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一个最本源的思想动因和最基本的历史合理性依据,就是来自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现在,当代的共产党人们面临着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选择:应当怎样看待和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4.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解释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种对象性教育方式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及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则构建了交往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为我们的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晚年历史发展的超越思想的历史考察,认为关于马克思晚年的困惑,实际上是研究马克思晚年学术思想的学者自己遇到的困惑,并把它强加给了马克思。文章区分出社会发展的两类不同的问题:一是基本规律,一是基本形式,而“跨越问题”,是属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问题。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基本形式分为依次演进和超越两种。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和《人类学笔记》的深入研究,提出马克思早年与晚年在史学研究方法论的不同:早期侧重逻辑方法,晚期则为逻辑方法与实证方法的“互补”。文章最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本质特色就是超越发展,与历史上以往超越发展所不同的是,我们是自觉地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学理论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与意义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不少富有启示的观点.但是,从劳动是人与世界关系建构的视角,阐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价值,则是需要研究的课题.马克思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把"生产劳动"当做理解人类教育存在合理性的理论基础,即为真理性的教育活动阐明客观依据、概括"人的教育"命题的理论旨趣以及展示教育的价值取向,这三方面理应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交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闫艳 《求实》2006,1(4):71-73
长期以来,在“对象实践观”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一直被诠释为“主体—客体”关系。这种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交往实践观”为我们解构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建构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黎明新视界。  相似文献   

8.
阿尔都塞发现了意识形态到科学是理论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且认为所有理论的形成普遍存在认识论的断裂这一过程,他通过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结构剖析,得出马克思思想发展是人道主义意识形态到科学的形成,认为马克思晚年思想更具科学性和革命性。理论的解剖和语言结构的分析为理解马克思思想提供了多维视角,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科学化的结构分析法所具有的局限性,理论的科学意义是以服务于人为目的。然而阿尔都塞将理论局限在社会结构的分析,把意识形态与社会剥离是不科学的:将生产关系看成了物与物的关系,具有反人道性质:忽视马克思关注人的讨论,说明结构化视阈的理论还不够全面。因此,结构主义的客观精神和人道主义的主观精神的互补,才是马克思思想的完整理解。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生态思想以问题导向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原则为逻辑遵循,以“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为逻辑主线,在批判与建构中实现了对马克思生态观的历史性发展。恩格斯生态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性;作为革命的理论,它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作为实践的理论,它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生态正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方法是当下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面向事情本身"可以在"自身所与"的情况下客观再现马克思文化思想,"境缘性的理解"旨在将马克思文化思想置于其由以生发的周遭世域中做历史性的理解。"视域融合"可以在马克思原初视域与理解者的视域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不断发展。因而,以现象学的方法观照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历史性理解,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西方启蒙传统为马克思哲学的诞生提供了基本的发生语境和时代背景,青年马克思借助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实现了对近代启蒙的出离和突破,其基本成果即唯物史观.理清马克思哲学与近代启蒙传统之间的思想关联,彰显马克思扬弃启蒙的内在理路,有助于回应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说,也有助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内涵、精神实质及其实现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施福昆 《理论建设》2018,(3):103-107
人群共同体是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各种社会联系的人们存在的社会形式。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哲学致力于破解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回归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经典视域,挖掘马克思思考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思想理论蕴含,对于当代中国避免陷入二者关系的现代困境、积极构建个人与共同体的理想关系与和谐社会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社欣  罗希明 《求实》2014,(3):26-29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合理性问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学界一直都感到迷惘与困惑。要对合理性问题"解魅",必须从马克思的实践合理性中吸取营养。马克思的实践合理性具有基本规定性,其基本特质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社会合理性发展与人的合理性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对资本主义的全方位批判中,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历时性"上体现出"颠覆""否定"的特征,强调两种前后相继出现的社会形态之间的对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共时性"为特征的不同文化认同之间的互利共赢、文化共生共荣存在的合理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含着"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丰富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化、当代化新的理论发展形态。在应对"人类应该如何共存"现实问题上,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各个文化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区分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借助生活世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尝试以黑格尔的相互承认观念为思想来源,以群体性自我同一性即"我们"的确立为理论基础之一,以建构性视角取代批判性视角为思维取向,是在西方福利国家这一现实背景上做出的一种有别于马克思思想及早期批判理论的理论表述.  相似文献   

16.
武晓霞 《世纪桥》2012,(15):91-92
原理课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简称,是全国高校本科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原理课教学中,教师应深刻理解彰显马克思人格和理论魅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入探索马克思人格和理论魅力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使学生在清楚认识马克思基础上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以提高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7.
郭凯  汪晓莺  袁媛 《世纪桥》2011,(15):35-36
本文主要以马克思对私有制批判的思想为理论基础,阐述了马克思辩证的私有制观,分析了马克思关于私有制批判思想的落脚点、理论旨趣等思想,总结出正确把握马克思对私有制批判的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将质性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引进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有意义的探索与尝试.思想政治教育质性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观理论为操作基础,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育人功能的微观操作方法系统,其中包括互动调查法、生成理论解释法和互动教育法.这些方法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收集资料过程、探究过程和调节过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质性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微观操作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元实在哲学是巴斯卡在其批判实在论思想基础上提出的新学说,是一种更加新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批判实在论思想是元实在哲学的理论基石,非二元性和基态是元实在哲学的基本思想,解放与自由是元实在哲学的核心精神。元实在哲学在个人自我实现与社会改造之间架设了一座认识通达的桥梁,为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现代建构及其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厘清马克思主叉价值理论出发,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建构的基本思路与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结构的基本框架,旨在为进一步检视、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并凸现其当代意义提供一个理论平台和逻辑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