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全面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写进了宪法。它表明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另一方面,法治国家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意识的提高。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面向21世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造就依法治国的法律文化环境,使宪法意识成为全社会的主导意识。一提到宪法意识,人们自…  相似文献   

2.
一、学习《宪法学》的重要意义第一,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2002年12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各级党校和干校都要开展宪法教育。”这个讲话指明了开展宪法教育的重要性,具有极为深远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方略,而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第二,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的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各级领导岗位上…  相似文献   

3.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题中应有之意,依宪治国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依据.实现依宪治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深入进行宪法教育,在全体公民中树立几种宪法意识;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党法关系;要进一步完善宪法,以适应社会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要重视宪法解释工作;必须健全宪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市场经济与法治的交互发展,促进法制的完备化,法制改革是进一步推进法治的基础,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制的约束下进行活动,构造具有现代法律素质的领导层是中国社会由人治全面走向法治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7,(1):30-3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法治思维的核心是宪法思维。宪法思维的基础性、规范性、价值性和实践性,要求领导干部提高宪法思维,正确履行宪法职责,坚持改革"于宪有据",协调"效率"与"公正"之间的价值冲突,在宪法法律框架下建立多元利益的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尊重司法权威,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宪法教育、宪法宣誓和宪法监督制度是提高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增强领导干部运用宪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依法治国重在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如果宪法权威缺失,法治建设将失去根基。为此,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是法治中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宪法的至高权威。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说是依宪治国。这是因为:依法治国首先要有一个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而宪法是这个法律体系的统帅和核心,是国家立法的基础和依据;依法治国的实质在于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而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法治国家必须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治国首先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世纪将要过去,二十一世纪将要到来之际,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1982年制定的宪法再次作了修改,其中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宪法第五条增设第一款,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用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成为全国人民迈向二十一世纪的行动目标和纲领。这二次大会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强决心。(一)树立和维护宪法的权威,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依法治国,归根到底是依照宪法治国。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4,(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的主题,这在党的全会上尚属首次。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法治在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地位。法治权威,首先是宪法法律的权威,没有宪法法律的权威,就谈不上法治的权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  相似文献   

11.
诉权是当事人享受的基本人权,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在宪法中明确诉权概念,加强诉权的宪法保障,不仅符合现代法治理念,而且是维护公民权利、保障人权的基本要求,也顺应了诉权宪法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茂森 《新视野》2001,2(6):50-52
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使"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必将对我国社会规范体系的建设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依法治国的"法"应该是包括法律在内的、维护和促进社会正常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和宪法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方略,是党和国家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们对依法治国理论的研究还必须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法治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保证法律的实施,推进依法治国。 一、依法治国的难点 (一)党政干部缺乏民主与法治意识、个人专断现象突出。其具体表现是:①某些领导干部在我国民主法治迅猛发展和加速完善的新的政治形势下,  相似文献   

14.
刚刚闭幕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庄严的宪法。作为依法治国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已成为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文件中屡次提到。李鹏同志更明确提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已成为依法治国的关键。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 第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点。首先,从世界各国法治化道路的模式选择来看,一是选择社会演进型的法治化道路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法治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与政府相对应的民间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刘雪屏 《理论学刊》2007,6(10):17-1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将依法治国的进程继续推进,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要积极加强法制建设,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6.
宪法作为立国之本、强国重器,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最坚实的制度保障,是在社会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实现凝聚社会共识、稳定预期的重要保证。因此,党和国家在进行法治国家建设工作时将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当作基础工作和首要任务来抓。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现状,进行了推动宪法全面实施、加强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工作部署,并在制度体系方面为保证宪法全面实施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这对在新征程上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根本法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宪法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公民权利意识是依法治国的观念基础。然而,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公民权利意识的淡薄和缺失,存在着诸如制度、法律和历史文化传统等观念上的障碍性因素。要提高我国公民权利意识,应着力于现代文化中法治观念的理性培养,大力宣传法为公民权利服务的思想,积极维护司法公正,捍卫国家法律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
法治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治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坚挣依法治国方略,就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特别是共产党员法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又将这一目标写进宪法,赋予最高的法律效力.作者依据党的十五大报告和宪法修正后第(?)条的规定,阐释了“依法治国”在中国现实环境中具有的与其他国家法治不同的五个特点,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依法治国”应当注意的三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有效的社会控制和治理,是通过公共组织实现的。代表公民权利行使的社会团体应当以维护公民权益为已任,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要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手中的权力,改变依靠人治来管理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的习惯做法。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方式,法治的前提是公权力受到规范和约束,依法治国以依法治权为逻辑起点,在依法治权中实现依法治国,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规范、约束权力,让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