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民生问题的制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是人的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由于操作层面的具体制度缺陷和不足及其它原因,导致了一些关涉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问题出现。由此,制度建设应成为我们促进民生问题解决的根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完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我国政府提出的一个新的改革命题,是缓解社会矛盾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市场公共产品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分析矛盾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努力解决好政策选择和制度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民生问题相当尖锐和复杂,既要解决生存领域的问题,还要解决发展领域的问题。民生问题凸显,客观上与当前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民生问题突出,也与政策、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失衡有关,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短缺有关。这些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民生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而如何破解这些民生难题,完善民生建设的政策统筹机制,这是近十年两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是中央决策层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事关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是后金融海啸时代我国政府面临的最重要的公共性问题。政府在为解决公共性问题而进行行政制度创新的过程,因为行政制度机制设计的失误而导致了自身公共性的丧失和偏离。要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紧紧围绕彰显和维护行政制度本身的公共性来展开行政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蒋红军  于峰  张玉玲 《世纪桥》2012,(23):64-65
摘要: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为此本文从民生问题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关注与重视、民生问题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保障与改善两个方面上给予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农民之民生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主要的民生问题.影响乃至损害农民生存权、发展权的问题在某些领域仍很突出:教育成本过高;农民的就医问题即健康问题;失地农民生活难以为继的问题.要贯彻十七大精神,就得从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入手.当前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我们怎样对待他们即我们对农民的政策问题.我们必须从政策上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加以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7.
伴随体制转轨,当前我国民生问题越发突出,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出来。深入分析体制转轨以来民生问题凸显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对策措施,构建体现公平公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民生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广大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体制转轨以来,伴随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新的民生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正确分析体制转轨以来民生问题凸显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切实解决广大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这些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固邦宁,民安国泰,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因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0.
《江淮》2007,(4)
关注民生,是近年来党和政府的核心议题和公开的政治承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那么,对中国13亿人口而言,有众多的民生问题,什么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解决了“吃饭”和“贫困”这两大问题之后,最大的民生问题就转变为“就业”和“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涉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不仅影响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影响一个地方的和谐稳定,而且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直接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问题,直接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是群众利益最直接的载体。构建民生和谐,就是要为民造福,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始终认为民生就是发展,民生就是政治,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对改革发展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大量民生问题的存在,会对改革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民生问题的倒逼,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积极力量。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下,正确发挥民生问题倒逼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民生问题的制度化解决,有利于提高社会公正程度;民生问题的恶化升级,可以为新的阶层和利益结构的形成提供契机;民生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能够促进相关制度的创新与发展。然而,不是所有的民生问题都能推动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民生问题倒逼改革发展的积极功能,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民生问题的相关方需要保持理性认知状态;绝大多数民众对未来前景持积极乐观态度;执政党和政府需要在适当时机制定并实施反映民意和时代潮流的民生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住房、医疗、教育已成为当前最突出的三大民生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但不是任何制度都有助于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安排必须具有广泛覆盖性和相应济弱性。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表现为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民生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大力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所在,政府应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还要建立解决民生问题的公共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张作霖 《奋斗》2011,(9):37-38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和谐。现阶段就业、教育、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消费安全、生产安全等是全区人民最关心、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全区社会矛盾和危机事件极易产生的敏感区。社会管理必须从关心人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等民生问题人手,多办实事、做好事。  相似文献   

17.
民生的改善与否是反映人民幸福的参照系和风向标,是实现中国梦战略思想的基础性工程;民生问题是党和政府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莉 《世纪桥》2010,(21):76-7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和政府为数千万农村困难群众建立的一项救助制度,是对传统的人道救助的制度化,被视为现代社会最兜底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为农村孤寡残幼等生活贫困、无依无靠的群众提供了长期性的制度保证。但由于该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对它的歪曲理解和不规范执行,致使该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甚至背离了党和政府建立它的初衷。因此,本文旨在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  相似文献   

19.
观点集萃     
《当代贵州》2007,(8):6-6
民生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学者汪玉凯认为,在我国目前的体制政策环境下,民生首先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看起来属于经济、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它后面直接关联的,与政府的公共服务有关;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关:与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关。如果不从政治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就解决不好或者解决不了。  相似文献   

20.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方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民生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