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全国各地报纸逐步从铅排过渡到电脑排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采编人员、校对员的文化素质和工作经验的累积,报纸产生的差错大大减少。然而,报纸的差错仍然时有产生,且防不胜防。每每一个差错的产生,黑字落在白纸上,像吃了苍蝇般难受,又无奈。可以说,恐怕没有一个总编敢拍着胸脯说:我们的报纸绝对不会产生差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方报纸尤其是保留下来的县级报纸,见报文字差错率有所下降,文字正确率逐步提高。然而,地方报纸相对于中央、省一级报纸而言,其见报文字差错率仍然偏高。笔者尝试从文字差错类型、差错起因和如何纠错等方面进行简要剖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消灭报纸上的差错,已经严峻地提上了我们新闻工作研究的议事日程,成了每个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如何才能比较有效地达到消灭报纸差错的目的呢?根据我多年以来阅读报刊杂志的经历以及参加报社内部评报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报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狠抓基础工作,消灭文字差错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工具。报纸每天通过大量的文字语言来传播党和人民的信息,是文字语言使用的大户。如果报纸的文字语言不准确,不规范,出了差错,那就不能准确地向读者传播信息,甚至还会引起误解,传出错误的信息,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如何减少和杜绝报纸版面的文字差错,是各报十分关注又颇感头痛的事情。南阳日报在河南省1999年度报纸编校质量抽查评比中,荣列19家省市党委机关报之前茅。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从队伍建设着手,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堵住思想上的“漏洞”报纸编校质量是衡量一个报纸整体质量的重要方面,但长期以来,不少人受“无错不成报”思想的影响,认为只要报纸政治方向正确,字词、语法、逻辑、标点等方面出点差错是“小事”。在此思想支配下,一些编辑记者思想上放松了对这方面的警惕,因而差错不断。针对这种情况,南阳日报社党委、编委在制定1999年  相似文献   

5.
时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了,阅报时间也相对缩短,一张报纸读者究竟能否看下去,给读者第一印象的就是这张报纸的版面。因为报纸的表现力如何,决定着报纸对读者视觉的吸引程度。版面是报纸的一张门脸,不仅反映编辑的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艺术风格,而且关系到这张报纸的整体形象优秀  相似文献   

6.
一张报纸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一张地州市报纸的容量更是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版面应用新闻照片来传播更多、更好、更快的信息,让新闻照片在报纸上唱主角,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张报纸就是一面战斗的旗帜。《前方日报》作为一张地方性报纸,在抗日战争中,为宣传进步,宣传抗战,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张报纸就是一面战斗的旗帜.<前方日报>作为一张地方性报纸,在抗日战争中,为宣传进步,宣传抗战,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广告是报纸尤其是单一经营的地市党报的重要经济来源。报纸广告经营(二次销售)的基本目的是实现由采编(产品)和发行(一次销售)活动所创造的潜在价值,即将报纸所获得的注意力资源转化为货币收入。一张报纸要提升广告量,发行量是关键;而提升发行量,又与报纸的编辑内容有关。乍看起来,采编、发  相似文献   

10.
绝症者援助贫困者 2007年1月底的一天,河南省确山县张沟村村民张新长,从城里带回一张刊有他侄女张海霞照片的《东方今报》。张沟村是个偏僻的贫困乡村,平时连报纸都很难看到,可海霞怎么会上报纸呢。难道是因为一个月前的那件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专栏言论以其涉及范围广、写法轻松活泼而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专栏言论以小见大,风格多样,平易近人,富有亲切感。它以固定的版面、固定的栏目定期刊发,成为报纸宣传的轻骑兵,也成为媒体及读者表达观点的重要阵地。无论是日报、晚报,还是都市类报纸都有它拓展的空间,并逐渐形成特色,成为一张报纸的招牌。  相似文献   

12.
办报人都知道读者是“上帝”。因为没有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是很难办好一张报纸的。认真听取读者的意见、建议,博采广议,对办好一张报纸很有益处。笔者认为,在这方面《呼和浩特晚报》做得较好。2003年1月20日《呼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报业正处在一个转折期,特别是地市报纸更是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目前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新考验。上有省级纸媒的冲击,下有新兴传媒的分流,面临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另辟蹊径创新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我们地市级报社同仁面前不容回避的命题。地市级报纸发行现状地市级报社大多数都办有两张报纸,一张主报(党报),一张生活类报(子报)。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地市级报纸发行量已出现不可忽视的下滑态势。就拿襄樊日报社为例,2006年度《襄樊日报》发行出现了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局面,非…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4,(13):5-6
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办报特色,是光明日报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魅力。要坚守报纸定位,增强角色意识,以团结知识分子、服务知识分子为己任,吸引知识界特别是中青年知识分子关注报纸,培育“光明”情结,把光明日报办成一张知识分子爱看的报纸。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突出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品位,用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党报研究》2008,(3):60-60
4月1日,一张反映毛泽东第一次到安徽芜湖视察为主要内容的陶瓷报纸在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首次公开亮相,报纸选自1958年9月29日出版的《芜湖日报》,制作规格42×60cm,按1:1.2比例放大,重约6千克。研发人为芜湖市民集报迷程正发。目前他正在创制一套5张迎奥运的陶瓷报纸。  相似文献   

16.
193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这一重大决策是英明、正确的。然而,有关这一决策形成的原因和经过尚有疑问。疑问的焦点在于这一重大决策是不是由“一张报纸”决定的?为了弄清事实的真象,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考证。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辨正如下: 一、关于在哈达铺发现国统区报纸的几种说法及对“一张报纸”决定长征脚点的疑问。目前,关于在哈达铺发现国统区报纸的说法有以下三种: 1、没有报纸的名称和数量,只是笼统地说“从报纸上看到”、“感谢国民党的报纸”等。这种说法主要见于《彭德怀自述》和杨成武的《忆长征》等著述中。  相似文献   

17.
红军的第一张报纸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张报纸,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报纸,用植物叶子做成,创始人是红军某团的宣传员郭小才。1930年12月,红军一举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歼灭敌人9000余人,活捉其前敌总指挥张辉瓒。这一震惊中外的特大新闻传来,郭小才...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干部廖六田同志,花了十多元从一个老人手中买得一张纸色发黄泛黑残破不堪的旧报纸?这张1926年的《柳江日报》,是老人维修旧房时从天花板上揭下来的:虽然残旧,但是它记载了很重要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一张报纸定去向”,有失偏颇 长征落脚陕北,到底是在哈达铺,还是在榜罗镇确定?历来有所争议。目前学术界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是:中央领导人在哈达铺通过缴获的敌人报纸,得知陕北有许多红军的消息后,很快就作出改变俄界会议决策,将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这种说法的代表是杨材美同志的《红军长征去陕北是在哈达铺决定的》一文,该文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有“一张报纸定去向”的小  相似文献   

20.
报纸改版如果说有一个原则,那么这个原则应是更加全面的资讯,更加合理的架构,更加清晰的脉络《财经时报》总编辑杨浪在《版面定位的十个关键词》一文中谈到版面的基本要求时指出:“如果没有对版面的独特要求和表现,便是一张不成熟的报纸对报纸内在素质的所有追求,最终必将由版面形式体现出来。一张有别于其它报纸的报纸,应当具有有别于其它报纸的版面风格”(《中国记者》2001.5) 一、货架版式的特征“货架版式”可用16个字来概括:“大路突破、边路兼顾、模块结构、都用横题”这种版式受英式报纸影响较大,清爽、明了、大气,所选字体通常只有宋体、黑体和楷体三种这一区别于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