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1,(14):41-41
马太效应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经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2,(1):21-22
接掌《纽约时报》并由此创造了该报辉煌的阿道夫·奥科斯,经常给他的下属讲一个“三个石匠”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付秀宏 《学习导报》2013,(16):45-45
我曾看过一个故事:有三个人去买饮料,第一个人说他要喝果汁,因为果汁是甜的,味道从头到尾都是。第二个人说他喜欢咖啡,咖啡刚入口是苦的,等咽下肚后,嘴中却有一股甜甜的味道。第三个人说他喜欢矿泉水,味道虽然平淡,但平淡之中另有玄妙。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对于人格的一份解读。 我曾经看过一个禅宗故事,弟子问师父:“都说人心有大有小,可人都长得差不多,心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多小呢?”师父说:“你把眼睛闭起来,用心来造一座城池,看看能造多大。”弟子于是闭上眼睛,开始想象宫墙万仞、深深的护城河以及其中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师父又跟他说:“你再闭上...  相似文献   

5.
曹光晖 《党建文汇》2002,(17):33-33
著名画家、雕塑家韩美林先生最近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城市请他做城市雕塑。给他接风时,该市的副市长冲着韩就说:“怎么样,2000万够不够啊!”也算是见多识广的韩先生吃了一惊,刚刚看完场地,一切费用都未核算,副市长竞如此“豪爽”。三天后,副市长的秘书毫不掩饰地直奔主题:  相似文献   

6.
“此骨非饥寒所困,一身为人类之桥。”这是陈独秀的自我写照,他曾经说:“你过蝗虫怎样渡河么?第一个走下水边,被水冲去了,于是第二个又来,于是第三个,于是第四个;到后来,他们死骸堆积起来,成了一座桥,其余的便过去了。  相似文献   

7.
感恩的心     
艾迪 《党课》2009,(3):104-105
有个故事,是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把心里最想说的话用两个字表达出来。第一年的年底,住持问新和尚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相似文献   

8.
董必武同志生前曾对自己作了三个包含哲理的比喻:第一,他说:“自己是一块破布,党要我做抹布擦桌子,我就去擦桌子,这也是一种需要嘛。”第二,他说:“演戏时元帅、大官上场,有四个拿小旗的分站两边,这叫跑龙套,我一辈子就是做这个的,不要小看跑龙套,跑龙套也要认真,不然也会搞成一边一个,一边仨哟!”第三,他说:“中央的工作就像一支大乐队,有司鼓、有司锣、有司钹、有司弦。我呢,就是那个敲边鼓的。”这些生动的比喻,充分体现了董老广阔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1994,(1)
彭德怀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他常常“鞭策自己,手中有了故但决不要腐化.”他给自己提出了拒腐防变的“三诀”:第一,自己不贪;第二,别人不送;第三,敢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捎回去.彭老总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在北京工作期间,他最反对奢侈生活和摆阔气,从不搞特殊化,处处想到的是人民.他常常对自己的侄儿、侄女说:“我们现在比起过去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倍,要和过去比.”现在,我便广冬天有暖气,洗澡还生个热火炉,象我们这样的生活,全国人民要50年以后才有哩。”他家人口多…  相似文献   

10.
为民 《支部生活》2007,(7):45-45
央视《面对面》的《方永刚:无悔青春》中,方永刚说:“人的工作啊,有三种境界,一种境界呢,强迫的感觉,这活又让我去干,为什么不让他去干呢。还有第二种境界,就是职业精神的,职业道德的,我拿了这么多老板的工资,我就应该把这个事干好。第三个境界就是快乐的工作,我感觉到我的工作,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看到这里不仅又想起了两个故事。  相似文献   

11.
先看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三位砌墙工人同时在认真地工作着。有个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位工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位工人抬头笑了笑,说:“对,我们是在砌墙。我们在做每小时1美元的工作。”第三位工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说:“我们不只是  相似文献   

12.
《鹖冠子》中讲了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问,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是治病于未发,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是治病于初起,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这个“良医治未病”的故事,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同样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13.
1.让孩子珍藏梦想。巴金说,一个人应该有幻想,幻想不但鼓舞人上进,还可以安慰人的心灵。马克思的小女儿艾琳娜一天问父亲:“我想做一位船长,我是否能扮成一个男孩儿,偷偷地逃去租一艘军舰?”马克思悄声地对她说:“这自然是可以的,不过在计划未实现之前,不能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他没有批评女儿的想法不切实际,而是认真地赞同并保护了孩子美好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刘瑜 《廉政瞭望》2010,(6):48-48
几年前,一个博士同学突然宣布不读书了,我问他去干什么,他说:“我要做一个地铁售票员”。我大笑,一个常青藤大学的博士生,辍学要当地铁售票员?  相似文献   

15.
石匠张富才,在弟兄中排行老三,方圆几十里都知道大名鼎鼎的石匠叫张三,却忘记了他的大号叫张富才。由于习惯成自然所以张老汉就没有计较过这事反正张三就是我,我就是张三,老石匠。老石匠这辈子给庙里打造过神,给衙门打过石狮子,但更多的是给庄户人家打石碾子、石磨、石磙子、石臼。他心灵手巧,天赋聪明,虽然没上过一天学,可在石头上刻得一手好字,或深沉厚重,或龙飞凤舞,或斗大一个气势恢弘或小如蝇头俊美秀丽。七十有五的人了,八磅重的铁锤还能一口气抡他十来下。如今已是“徒子徒孙”均已成大器,凡人间要做的石头活没有难倒…  相似文献   

16.
“马季下蛋”的联想牛耕今年春节的正月正晚会,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和他的弟子们合演了一个相声小品,大意是说不认识马季的人向马季传播一个“最新”消息:马季下了一个蛋。第一个人说马季下了一个鸡蛋,第二个人说下了一个鸭蛋,第三个人说下了一个鹅蛋。不论马季怎样否认...  相似文献   

17.
赵明华 《学习导报》2013,(14):21-22
我从小深受原生态瑶族文化的熏陶和洗礼,那时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长鼓文化。我是第三代长鼓舞传承人,大伙都叫我“长鼓王”。在全国上下都在探讨各自梦想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也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说出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位修行者听我说当今之计守静读写为要时,批评我说,你现在是要动的,你不出来哪有出路?但出门交往,朋友们三句话不离挣钱。一个在好几个单位做顾问的法律学者说他懒得写文章,写文章至少一个字要一块钱吧,问我一个字是多少钱的稿费。另一个作家则说他的书起印数是多少,问我的书销量如何。一个台湾的学者逼问我需要多少钱可以生活,我嗫嚅地说出一个数字,一百万。  相似文献   

19.
传承     
许爱馨 《求贤》2009,(10):16-16
打我记事起,常听爷爷说:“富不过五代.穷不过三代”.后来我才逐渐闹明白,他是在教育晚辈节俭励志.说的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据说,爷爷管教八个孩子个个成器,却从没伸手打过一个,达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据说,这还和一个关于警察的故事有关。今年是共和国60华诞.我总想收集点与共和国发展有关的记忆,自然就想到了爷爷。可他说.他记忆最深的就是一个警察。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家兄弟三人,皆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 “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很好奇,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