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载,清代大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老来得子,取名宝儿,对其疼爱有加。郑板桥在病危时把儿子叫到床前,指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馒头送到床前,却发现父亲早已断气。儿子跪  相似文献   

2.
26年前,河间市尊祖庄乡杨张各村农妇侯虎存,毅然把瘫痪在床的"哥哥"孙迷糊接到自家悉心照料。而此前,她的母亲已经照顾了整整30个年头。为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瘫痪在床50多年的乡邻,母女俩进行了一场前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爱心接力,演绎着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乳娘悉心照顾瘫"儿子"孙迷糊原是河间市杜王化村人,因家境贫寒,8个月时,生父母就把他卖给了附近村庄一户孙姓人家。养父母随后把他送到河间市南城各庄,找了个乳娘李清秀喂养。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7,(4)
<正>郑板桥,清代"扬州八怪"之首,以"诗、书、画"三绝名冠于世。他52岁时才有了儿子小宝,十分疼爱。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他非常注意教育方法。郑板桥被派到山东潍县做知县时,将小宝留在家里,让妻子及弟弟郑墨照管。当他听说小宝常常对孩子们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还欺负别人家的孩子,他立即  相似文献   

4.
李武西 《新湘评论》2010,(16):53-53
她用一根皮带,把双胞胎儿子的脚脖子捆上,摁到沙发上,她坐在儿子的腿上,对儿子说,只压一会儿就好了。可是她坐上去就不起来了,儿子痛得大哭,在后面使劲砸她的背,骂她:"妈妈是大坏蛋……"  相似文献   

5.
正近读某开国大将传记,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件事:20世纪70年代初,将军的儿子准备结婚时,除了一间房、一张床和两床被子,再无他物。警卫员和将军的儿子商量,先把将军办公楼休息室的两把丝绒面椅子和一张茶几暂时借用一下,办完婚礼就归还。正在搬动这两样东西时,被将军发现了,查问是怎么回事,警卫员只好如实  相似文献   

6.
去年7月4日凌晨1时许,南溪县留宾乡集体村3组村民李洪芳为9个月大的儿子代明林喂完奶后,便上床休息了.正当她睡得迷迷糊糊时,忽觉床前有个人影在晃动,她一下子坐起身来,隔着蚊帐伸手去抓床前的人.  相似文献   

7.
崔鹤同 《先锋队》2014,(1):29-29
郑板桥对底层百姓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总是不时地透露出这种生动的内容、别致的格调和纤尘不染的高风亮节。"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言志,画写意。这是郑板桥画过的一幅墨竹图上面的题诗。郑板桥一生勤政清廉,  相似文献   

8.
压岁钱     
压岁钱陈宏伟子夜时分,爆竹声四处响起,烟花冲天。韩曙明书记4岁的儿子冬儿冲进屋来,拧住曙明的鼻子一个劲地往外牵:"爸,快看呀,天上开花啦!好多好多的花!"曙明把儿子揽在怀里,很响地亲了一下儿子红扑扑的脸蛋,走出屋外。屋外,爆竹正起劲地炸响,烟花更是呼...  相似文献   

9.
高峰 《当代党员》2009,(9):56-57
5月14日,家住丰都县董家镇余家山的86岁老人余万权到了弥留之际。儿子守在床前,等候父亲的遗言。余万权嗫嚅着,断断续续地说:“告诉黄一志,我永远感谢他,他是个好人!”  相似文献   

10.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52岁始得一子,取名宝儿,对其管教甚严。宝儿长到6岁以后,郑板桥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指导他读书,并让他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宝儿12岁时,他又叫宝儿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北京的冬天似乎比往年冷些,冬月的严寒对老年人居安健康是一种威胁。 赵君陶因身体多病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她的病比以往有所加重。儿子李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之后,任务很重,工作很忙,但他想尽办法抽出时间来医院陪伴母亲。他不来时,也让爱人朱琳和妹妹李琼到病榻前侍奉照料。朱琳不仅在病床前照顾,还经常采购物品为婆婆调理饮食。中午送饭,忙不开时就让儿子大鹏、小勇和女儿小琳来照料奶奶。 赵君陶虽然患重病躯体不适,但见儿孙们如此孝敬,床前床后照料,加上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看护,不仅病体已有好转,而且精神上也是一种极大安慰。她看到孩子们来,几乎忘了病痛准备出院欢度12月19日83岁寿诞。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3,(12):24-24
五代诗人郑谷为诗僧齐己改《早梅》诗,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把"数"字改成"一"字,  相似文献   

13.
“难得糊涂”新解牛治国“难得糊涂”是清人郑板桥的一句名言。出于何故而做,没有考证,不敢臆断,但是这句话却像郑板桥的字画一样有名。在我的记忆中,较早是一些人把“难得糊涂”的书法贴于书房、客厅,后来又有人把它挂在了办公室,成了座右铭。最近,“难得糊涂,板...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1,(2):60-60
案例小故事:老王有一儿一女,名下一房一车。老伴去世得早,老王写了一份遗嘱,将车子给女儿、房子给儿子。后老王生病,只有女儿尽心照料,老王又到公证处立了一份公证遗嘱,把车子给儿子、房子给女儿。又过了几年,两个老友来看他,老王又让老友帮忙代写了一份遗嘱,确定把房子给儿子、车子给女儿。老王去世,兄妹两人收拾遗物时发现了三份遗嘱。儿子把女儿告上法庭,要求继承房子。法院依据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法规最终认定了公证遗嘱的效力,女儿继承房产,儿子继承车辆。民法典生效后,对类似情形有不同的裁判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小说三则     
小小说三则杨双兵童心儿子:"爸爸,给我买作业本去。"爸爸:"今天没工夫。"儿子迅速从酒柜里拿出一瓶酒,递到爸爸面前,说道:"这点小意思,请科长收下。所托之事,还望速办。"训斥父亲:"你小小年纪,每天要抽一包烟,将来还了得?"儿子:"你每天抽两包哩。"...  相似文献   

16.
王锦慧 《党建》2012,(8):58-60
再过几天,就到了老舍先生舍身反抗"四人帮"迫害的忌日——8.24。为追念这位文化大师,我来到他的儿子舒乙家。对于世人而言,大师是一个神话。但对于儿子来说,大师无论多么令人高山仰止,他永远只是父亲。老舍先生死后,舒乙陪伴父亲度过了一个漆黑的雨夜。他摸了父亲的脸,拉了父亲的手,把泪洒在父亲满是伤痕的身上,他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做爱回报给父亲……舒乙回忆道:我真正懂得父亲,是在他去世之后的日子。我看了他的全部著作,采访了他的很多朋友。我发现大家之所以敬仰他,不光是因为他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更因为他炽热的平民情怀。  相似文献   

17.
说“谄”     
韦公远 《共产党人》2004,(17):49-50
现代汉语词典对“谄”字的解释是:“谄,即谄谀,卑贱地奉承人或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俗话讲就是拍马屁.是一些人由于觊觎别人的财产权力或其它好处而使用的一种卑劣手段.为人所不齿。不过,古往今来。很多人把“谄”字奉为金科玉律,在社会上大行谄风。《汉书&#183;陈万年传》曾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陈万年病了,把儿子成召到床前训话.一直说到半夜,成支持不住睡着了,头碰到屏风上。陈万年大怒,说: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日子,几个老友相聚。席间,大家七嘴八舌,说起这几年从严治党取得的变化,"大操大办的少了","公款吃喝的少了","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一个朋友问我有什么看法,我说:"从三五天到半小时就是变化。"大家听得一头雾水,纷纷问我详情。这话还得从一个月前说起。一天,儿子回到家,颇为感慨地对我说:"我的驾驶证到期了,去车管所换证才花了10元钱,不到一个小时就办完了。  相似文献   

19.
杨俊 《党建文汇》2006,(4):47-47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简称《馒头》)“恶搞”了一把陈凯歌的电影《无极》,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陈凯歌历时三年,耗资巨大的《无极》到底成就了谁?  相似文献   

20.
为落实中央提出的把培育健康心态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的要求,不久前,清原满族自治县全面启动了"幸福观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