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早在1980年5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文献,可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大的贡献之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我国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理论,对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创新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报告,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称呼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称呼言简意赅而又准确深刻。这里,首先是“当代”,说的是时代性,即时间条件;其次是“中国”,说的是地域性,即空间条件;第三是“马克思主义”,这是主词,是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定性,而“当代中国”则是它的限制语。合起来说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这个特殊的时空条件下的一个特殊形态。阐明其中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思想、理论内容,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报刊博览     
通风报信 围绕主题抓本质 《了望》近期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学习这个理论,要紧紧地围绕主题,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其关键在于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段论述科学地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我们应当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6.
姜喜咏 《探索》2007,5(3):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根据和首要的基本理论前提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时代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质和方向问题。必须追问:我们需要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言说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首先要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理论向历史转化的复杂内在递进逻辑,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中间逻辑环节。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实践方面: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实现“软着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融合,民族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2)理论方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根,等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前线》1995,(1)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内容提要第一部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九九二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科学的概括和评价,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内容,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如果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划分为革命、建设的发展阶段的话,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便是典型的建设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历史地位到指导意义,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概括。他明确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我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主题,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江泽民同志确立了党执政兴国的发展第一要务,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发展观拓展了基本框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发展根本观念,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落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历史发展必然和理论创新的逻辑发展必然.  相似文献   

13.
方芳 《世纪桥》2010,(1):25-2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核心是生产力理论。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立足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这一论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的理论问题,对社会主义所作的一系列论述和论证,特别是其中具有独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对于我们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  相似文献   

16.
龚成 《学习月刊》2009,(22):6-6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逻辑和内在要求,其基本要求就是,通过多种措施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具体化、通俗化、  相似文献   

17.
略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宋林太本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初步形成。这是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时期历史...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而非常准确地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正确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对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将当代的与经典的社会主义观作一比较研究,以求有所获益。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深深的扎根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而且还以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观点为其哲学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邓小平同志在解决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时,都以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观点为指导,从当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实际出发,建构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一、以当代中国生产力状况作为划分社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特别强调了“举旗”问题,并明确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新阶段”之论断的提出是有充分根据的。因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确实产生了思想理论上的伟大历史性新飞跃。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