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刘澜 《当代贵州》2013,(11):65-65
领导力是什么?领导力就像爱情一样,每个人都渴望它,每个人也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是就是说不清楚它是什么。在我的领导力讲演中,我也会问现场的学员:领导力是什么?有的经理人回答说,是带领团队实现目标。我问:那跟管理有什么区别?管理不也是带领团队实现目标吗?有的经理人说:领导力就是影响力。我问:李宇春很有影响力,那么她有领导力吗?还有人说,领导力就是领导的能力。我问:你说的"领导"是身处"领导职位"的那个人,还是实施了"领导活动"的那个人?  相似文献   

2.
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甚至还有一些不认识我的人在知道我要下基层从政后,都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在毕业办理户口手续时,一个素不相识的办事员就这样问我:“你家在孝感?”我说:“不在”。“那你爱人在孝感吗?”“不在。”“那你为什么到孝感去,是犯了什么错误在学校呆不下去了,还是学校故意坑你?”我说:“都不是,是我自己申请去  相似文献   

3.
<正>"请问,去成都是往这个方向吗?""我们想去瓦切塔林,离这儿还有多远呢?"红原县邛溪镇瑞庆社区东珠商店内,店长胥维慧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拨进店问路的游客。胥维慧说:"我们店摆放有党员经营示范户的牌子,来来往往的游客都看得见,正因为比其他商铺多了一块牌子,所以做生意之余,我们的另一项工作就是为游客提供服务。"让党员住户亮身份是该社区开展"党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民众每天都做的事,饭后该如何养生,是很多人都关注的话题.相关养生建议在网上不少,有的说"饭后不能运动,否则会胃下垂",有的说"饭后喝杯茶,提神助消化"……这些养生小妙招数不胜数,让人难辨真假.  相似文献   

5.
我曾经纠结于一个问题,一盏灯对于一个眼盲者的意义,或者说,一个看不见任何事物的人,是否还需要一盏灯的陪伴?母亲眼盲许久,可是每天傍晚,她还是习惯性地打开了灯。有一次我和她聊起这个话题,看不见东西,点灯不点灯还有啥区别吗?母亲说,这灯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你们点亮的啊!让你们知道,我在这屋子里还活着,不然,连灯都不点亮,和死人还有啥区别了。  相似文献   

6.
正一一片羽毛在风中飘,看似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但羽毛要飘向哪里呢?羽毛要飘向哪里,连羽毛自己也不知道,只能是风吹它到哪里,它就飘到哪里。羽毛是自由的吗?连自己去哪里、到哪里都不知道,都掌握不了,能说是自由的吗?随波逐流不是自由,随风飘荡也不是自由。自由,是知道自己去哪里。二有过真空体验的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身不由己,难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行动。在我们的想象中,在失重的状态下,在没有重力约束的情况下,人应该更无拘无束,更自由自在。但自由,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任何自由,都是在适度约束  相似文献   

7.
蔡建军 《前线》2020,(4):44-44
明朝名士王守仁,小时候去私塾读书,要经过一条热闹的街道,在街尾处有家每天都挤满人的赌场。王守仁对同伴说,这条街上有赌场,我怕看多了会产生欲望,换一条路走吧。同伴不以为然,只是看几眼,有啥关系?一个多月后,同伴染上了赌博恶习。王守仁感慨地说,要想避免沉迷于欲望,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它,甚至“不多看一眼”。  相似文献   

8.
正热播电视剧《欢乐颂》海归金领安迪家门口安装了监控,实际生活中,擅自在自家门口安装监控探头,邻居会答应吗?会不会侵犯别人的隐私权?物业:只要邻居没意见,门口装监控也无妨南京城东苜蓿园大街上一小区的物业负责人表示,装监控的业主大都事出有因,有的新业主装个监控手机远程"看家",主要是看看快递员是否上门送快递,或是不在家的时候家里都有哪些人来访;有的小区居民因为有一次自家放在楼道的自行车曾被盗,而小区监控又"偏巧看不到",所以干脆自己装个"不眠之眼"以防"下一次"。还有一个业主因为之  相似文献   

9.
正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又到母亲节了。小时候,我爱跟母亲撵脚,有一次跟着母亲到城里叔叔家走亲戚,母亲牵着我的手,走了很久很久,我非常累了。叔叔家怎么那么远呢,远得好像永远都走不到。我不停地问母亲:"快到了吗?还有多远?"母亲安慰我说:"快了,快了!"我走几步就要  相似文献   

10.
党员来信     
《先锋队》2013,(6):21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基层的公务员,记得刚工作第一年的春节,县里一宣布放假我就想高高兴兴回去和家人团聚。跟同事告别时,一位好心的大姐说:"过年了,你刚来,怎么不去领导家里转转?以前没事儿,现在别人都去,就你不去显得你多失礼!一年的工作不白干了吗?"然后对我说该去谁家、该哪  相似文献   

11.
正时常听到一些群众指责有的党员不像党员的样子。思不正、言不逊、行不端,说到底,就是立言、立行、立功方面还有瑕疵。对此,有的党员深感委屈,振振有词地说,别看平时看不出,关键时刻还是能够豁得出。事实果真如此吗?事物发展都有个质量互变的过程,平时看不出,关键时刻也很难挺身而出,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有一件事令人唏嘘不已。杜聿明在其回忆录中披露,那时他一直怀疑郭汝瑰是"共军的间谍"。直到1981年杜聿明病逝前,在郭汝瑰前去探望时,还抓着郭的手问:"我最后再问一次,你当时是不是共产党?"几十年都过去了,杜聿明对自己的判断仍然坚信不  相似文献   

12.
我们小区是新建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谁都不认识谁。去年6月,党总支书记把我找去:"咱南湖东园社区有20多名党员,把关系搁这儿就全飞了,咱成立个第四支部,你先负责把大伙儿拢在一块儿。"我这个人有这么个脾气:要干就非干好不可。我找来花名册一看,这些党员的身份五花八门:退休返聘的、个体老板、外企上班的,还有的不常在这儿住……要想凑一块儿还真不容易。哼,我不怕,我就不信找不来。头一天,我抱着电话溜溜儿打了半天,连窝儿都没动,您猜怎么着?23个党员,有20个让我吃了闭门羹——电话干响没人接。这咋办呢?我上家找去!正是暑天,热得烤人,气儿都喘不匀乎,晚上我噔噔爬楼梯,一家一家敲门。人家不给开门,我就自我介绍。进人家屋不方便,我就站门外头跟人家交谈。有的家连续去了好几趟,最多的一家我跑了十几趟,还是连个人影儿都没瞄着。邻居告诉我:"他肯定在这儿住,就  相似文献   

13.
张秀芬的嗓子一直哑着.没有时间去看医生?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进来,有的是为她的源北保洁公司联系活源的,有的是为下岗失业工人提供用工信息的“现在有了点‘名气’,很多人都知道我,给下岗工人找工作容易些了。”张秀芬说。是10年前,张秀芬刚开始摸索着为下岗职工寻找岗位时,却难得多。  相似文献   

14.
李天扬在1月6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说,这几天,我一直在思量着"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这句话。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其一,如果有朋友邀请我去外滩跨年,我会不会去?答案很肯定,不会!人到中年的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去凑这个热闹的。其二,如果我的孩子要去外滩跨年,我会不会阻拦?答案也很肯定,不会。原因很简单,我无法做到让他永远不去"人多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孩子,见  相似文献   

15.
<正>河南省省长谢伏瞻4月27日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说,GDP增速再快,一堆人得病,那要财富都干嘛用?环境也是生产力,招商引资,没有优美环境、优良空气,哪些愿意来?治理大气污染,关键是看是否真下决心去管、去治。虽然不能"一针见血"、马上见效,但相信经过几年治理,会让河南的天空清朗起来。让老百姓呼吸上一口新鲜空气,这个要求不过分。谢伏瞻说,到底大气污染是怎么来的?仅仅靠刮风能换来蓝天白云吗?其实大家心里明镜一样。PM10显然不是汽车尾气排出的,罪  相似文献   

16.
正在你的微信朋友圈,有没有每天晒走路步数的朋友?走到朋友圈第一就代表着走向了健康吗?在微信运动页面,可以看到很多人每日步行数量是超过1万步的,其实,这1万步往往只是生活步数,不是运动步数。生活步数是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步行运动,比如早晨起身去洗  相似文献   

17.
文摘     
正金一南: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都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共产党人的社会正义,是我们话语权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是正义的吗?我们主持过正义吗?我们还将为正义奋斗吗?今天很多人对此发生动摇了,开始琢磨"忏悔",还要出"忏悔"的书。今天有一批人,觉得中国共产党没有做一件好事。说共产党基本错了是客气,说根本错了、从头到尾都错了才算彻底。于是出现所谓"两头真"——参加革命前是真的,今天退休了是真的,中间跟着  相似文献   

18.
消费与浪费     
汪金友 《前线》2021,(1):56-56
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5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当前的浪费现象依然严重。浪费的主要现象,有过度点餐、剩余食物不打包和大吃大喝等。导致浪费的主要原因,包括爱面子、讲排场和节约意识差,等等。让消费者说浪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办法。每个进入餐馆和去过餐馆的人,都可能会顺便想起,我浪费了吗?我浪费过吗?我为什么会浪费?你凭什么说我浪费?  相似文献   

19.
到哪里去     
近几个月,是毕业生集中找工作、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的时间。一则新闻中说,有几个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在宿舍里贴了一条口号:“向体制内进军,到公务员队伍中去!”但最后,他们6个人中,只有一个考上了公务员。其余几个人,有的去了国企,有的去了民企,有的当了村官,还有的仍在“游荡”。  相似文献   

20.
正我去欧洲旅游,在巴黎街头,碰见一位年轻的华人妇女向旅游团无偿赠送和分发一份报纸,头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毛泽东中国三年大饥荒饿死3500万人",记得还有一个副标题:"揭露中共刻意隐瞒的惊天秘密"。后来,我又去日本、台湾等地旅游,在那里也接到一些类似的赠阅报刊,都有"中国三年大饥荒饿死几千万人"的内容,只是数字有些不同,有的说饿死4000万人,有的说饿死5000万人,甚至有说饿死7000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