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文革”中,诞生了许多知青歌曲,其中《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南京知青之歌》的作者任毅同他的歌一样,也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教授赵宝煦在《民主》1990年第一期上撰文指出,对于文化大革命应该彻底否定,但是历史无法割断。因此,认真研究“文革”的这段历史,科学回答“文革”中提出的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实为当务之急:首先,这是一个政治敏感度极高的课题。研究“文革”,是否会导致心态的再度失衡?是否会使人重怀旧怨而影响今日的安定团结?会不会诱发青年人的“造反”情绪?  相似文献   

3.
罗广斌,风靡全国的长篇小说《红岩》的第一作者,当年从白公馆、渣滓洞“11·27”大屠杀脱险的革命志士,如何会在文革中起而造反,又如何未能脱险而死于非命?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革命”中,湖南针对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扼杀湘剧《园丁之歌》,进行了一场尖锐的斗争。《园丁之歌》是从基层产生的一出好戏《园丁之歌》是湖南省1972年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会演中涌现出的一出反映比较好的戏。这出戏最早是长  相似文献   

5.
二、人民大会堂,面见康生进忠育 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面夺权的阶段。 夺权,始于上海的“一月风暴”。1月4日,上海《文汇报》社的“星火燎原革命造反总部”宣告接管了《文汇报》。1月5日《解放日报》社的“革命造反联合司令部”也如法炮制,夺了报社的权。这一天,“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等11个造反组织在“新生”的《文汇报》上发表了《抓革命,促生产,彻底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相似文献   

6.
正在长征途中,红军歌曲和红军戏剧,是红军用以教育人民、鼓舞士气、打击敌人的有力宣传武器。在长征路上,流行的红军歌曲虽然不少,但属于红军自己创作谱曲的却不多,绝大多数歌曲都是利用民间小调或外国歌曲的曲调填写新词。笔者收集到的20多首流行一时的红军歌曲,其中只有陆定一作词、贾拓夫谱曲的《长征歌》是创作歌曲。其他如《红军处处受欢迎》《三项注意歌》等,是用《苏武牧羊》曲调填新词;《调兵歌》《胡琴拉起来》,是用《苏  相似文献   

7.
钱江 《湘潮》2013,(6):39-42
1966年5月25日下午两点左右,北京大学大饭厅东墙上贴出了引人注目的大字报,作者是聂元梓等7人,标题是:《宋硕、陆平、彭珮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大字报抨击的宋硕是北京市委大学部副部长,陆平是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彭佩云是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内容直指北京大学的领导人和北京市委的领导人反对“文革”,煽动人们起来“造反”。  相似文献   

8.
一坛傩戏     
宋代朱熹《论语集注》曰:“傩虽古礼而近于戏”;清人杨静亭《都门纪略》谓“戏肇端于傩与歌斯二者之间”。傩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在古老的艺术表现中,那些久远的故事正被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31日.造反书生徐景贤因心脏病突发,病故于上海家中。在“文革”中,徐景贤算得上是“海上闻人”。“文革”初期,他带头造上海市委的反,在“一月风暴”中进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领导层。后来又成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在上海滩的权势仅次于张春桥和姚文元,人称“徐老三”。  相似文献   

10.
几个高中学生谈得很投机,决定办一份铅印小报,《中学文革报》问世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青少年中首先发起了红卫兵运动。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6月出现于北京。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认为他们的行动说明“对反动派造反有理”,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同时要求他们“注意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从此,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红卫兵高呼“造反有理”的口号,造所谓“牛鬼蛇神”的反,揪斗所谓“走资派”,搞乱了地方党委,并造成群众之间的派别纠葛和纷争。红卫兵在1966年8月以后进行了大串联,毛泽东支持他们的串联活动…  相似文献   

11.
孟红 《广东党史》2009,(3):42-45
提起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许多中国人曾身临其境、深受其害而终生难忘、反思不已,也大都知道那是中国人自己非常岁月的非常事。鲜为人知的是,当时竟然有不少外国人也亲自参与“文革”,数位美国专家还写出过“造反大字报”,与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红卫兵闯将一样搞过免费“大串连”,更不可思议的是“文革”的滔天风浪还波及到海外……  相似文献   

12.
老鬼姓马名波,是作家杨沫的小儿子。在所著《母亲杨沫》一书中,老鬼大胆地再现出一个真实的、并非完美无缺的杨沫。“文革”之初,眼看《青春之歌》将遭批判的厄运,杨沫惶然中想起早先康生对这本书的“批示”,于是赶紧让女儿将“批示”油印成传单,到处散发;后来她又给曾赞扬过《青春之歌》的姚文元写信(老鬼在书中将此信作了全文引录)……这种从当时炙手可热的“左派”那里抓“救命稻草”的自保行动,现在看来完全可以理解,算不上是什么“污点”;但将这些重新抖搂出来,也毕竟不是光彩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谭震林对“文革”很不理解,埋怨“跟不上”毛泽东了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谭震林陷入迷惘之中。“文革”初期,谭震林是想紧跟毛泽东的战略部署,积极参加运动的。他曾经向农口所属院校派工作组,参加接待来京串连的红卫兵,到大专院校看大字报,同“造反”的学生谈话。但是,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却使他改变了想法。当时,全国大字报铺天盖地,学校停课,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专家写出“造反大字报”1966年,狂潮陡起,神州大地上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动乱开始了!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时,“万岁”声如雷,广场上百万红卫兵哭着、吼着,成为一片躁动翻腾的红海洋。斯特朗十分敬仰毛泽东,“文革”初起时,80岁的她也热血沸腾,在《中国通讯》中以8页半的篇幅介绍文化大革命,向国外心存疑惧的外国人解释说:它不是“一场接班之争”,而是“改造人的灵魂并建立新世界的梦想!”当时热情讴歌甚至亲自参与“文革”的外国人很多。1966年8月,在中国的许多外国留学生、专家,也像中国学生一样,搞起“大辩论”、“大字报”。…  相似文献   

15.
杨飞  王成会 《世纪桥》2012,(8):36-40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之一,多年来久唱不衰,一度被誉为“红色经典第一歌”,革命伟人毛泽东就曾两次领唱这首歌。近年来,随着一些档案的陆续解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创作过程已渐为人知。然而,对于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的诞生地,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6.
40多年前,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一部小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甚至传播到了国外。这部以解放初期反特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曾被称为“文革”“地下文学”第一书,这就是《一双绣花鞋》。这部小说从1958年创作完稿到2002年正式出版,历经劫难,至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笔者走访了该书的作者、年近八旬的况浩文先生,了解到许多发生在“绣花鞋”背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革”时间的下限,有人主张定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时;有人主张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伊俊忠、李兴革在今年第3期《河南党史研究》上撰文认为,这两种观点不尽合理,“文革”的下限应是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结束“文革”运动之时。因为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和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是“文革”的纲领  相似文献   

18.
纵览古今中外伟大作家的创作情况,可以发现,他们都是受到民间文化的哺育,认真学习过民间文化的。民间文化与作家创作,是“合则双美,离则两伤”的。先来看看中国的情况。试想,如果屈原不用楚国的民歌形式写诗,会创作出《九歌》、《九章》、《离骚》、《天问》等伟大作品吗?倘若关汉卿不深入下层成为“书会才人”,不吸取民间杂剧的营养,其作品怎么会得到人们的喜爱?同样,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蒲松龄等假如眼睛朝天,藐视民间的评书、评话和民间故事,会出现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19.
李振军与《园丁之歌》刘秉荣湘剧《园丁之歌》在"文革"期间曾经受到"四人帮"的疯狂攻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李振军曾经大力支持这出戏,和"四人帮"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这就鲜为人知了。《园丁之歌》是1972年湖南省文艺调演中涌现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从此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文革”时期的宣传画更加紧跟政治步伐,响应中央文革小组战斗部署,彻底改变了此前宣传画正常的发展轨迹,使刚刚活跃起来的美术理论探讨和创作活动也逐渐陷入停滞状态,取而代之的是大批狂热的革命群众以前所未有的革命激情创作出来的满足政治斗争需要的革命宣传画。当时《人民日报》曾评价道:“这些作品有的生动反映了全国人民学理论,反修防修的革命精神;有的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的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