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有"四大文化怪人",他们不是一般的"怪",而是相当的"怪"。第一怪是要求吃鸡的冼星海。冼星海是个留法回来的洋学生,刚到延安时,非常讨厌吃小米。后来有人要他为《黄河大合唱》谱曲,他便提出:"必须每天给我  相似文献   

2.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8年冬来到延安,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他政治、艺术生命的新起点。在延安一年半的时光中,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他的创作获得大丰收,这是他40年短暂人生历程中最光彩的一页。追求光明奔延安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出生于澳门一  相似文献   

3.
在下小时候听大人讲过一个故事,至今仍印象颇深:某甲拿着刚吃了一口的鸭蛋大叫:“怪了,怪了,以前吃的鸭蛋都是淡的,今天怎么是咸的?”坐在旁边的某乙说:“你真是少见多怪,连这等简单的事儿都不懂,……”某甲忙催问“那你说为什么是咸的?”乙更是得意了,“不是...  相似文献   

4.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述这样一段往事。 抗战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回国慰劳抗战军民,分别来到重庆和延安。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银元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之后,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这一顿饭,只花了1.5元钱。  相似文献   

5.
1939年除夕,在延安演剧三队举办的晚会上,张光年充满激情地朗诵了一首用八种格式组合起来的、有着四百行诗句的长诗,在场的冼星海猛地站了起来,冲到张光年面前,一把抢过了他手中的歌词,激动不已地对着人们大声说:“我有把握写好它!”随后,冼星海躲进了他的小土窑里,沉醉在创作的激情中。6天后,八首风韵各异的乐曲组成的大合唱全部完成了!一次诗与乐的完美结合,分娩出一部充满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不朽之作———《黄河大合唱》,它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当年物资极其匮乏的延安,乐器除了三四把小提…  相似文献   

6.
1946年11月,任弼时的长女任远志、次去任远征从湖南老家来到在延安工作的父母身边。不久,远志进了延安中学,远征进了“抗小”。延安中学和“抗小”离任弼时住地不远,她们回家吃住都很方便,可是任弼时不同意。他说:“还是让她们住在学校里好,可以得到锻炼,学会独立生活。”任弼时让她们住在学校,吃延安当时规定的三种伙食标准中的最低档──大灶。由于远志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初到黄土高原,生活不习惯,水土不服,入学不久就病了。延安中学及时通知了家里,任弼时也知道了,可是他既没有来接,也没派人来看。远志吃不下饭,同学们…  相似文献   

7.
徐徐 《共产党人》2004,(12):53-53
抗战时期,在延安的中共中央领导没有小汽车,到哪里去都是骑马或步行。一位爱国华侨,送来了两辆小汽车,管车的同志首先分给毛泽东一辆,毛泽东则提出:“分车一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二要照顾年纪较大的同志。”按照这个原则,他坚持一辆让管军事的朱德总司令用,一辆给延安的“五老”(徐特立、董必武、  相似文献   

8.
罗鸿 《支部生活》2011,(6):21-21
杨善洲同志从不搞试吃、试用。1980年,小麦丰收,粮食局试验用小麦酿出第一批酒,送了一些给地委领导试喝。杨善洲说:“白送的一口不尝,付了钱的可以喝。”他从不利用职权揩国家的油、占公家的便宜。杨善洲家住在离地委110多公里远的姚关公社。有时因私事回家,都是买客车票。他跑农村回来晚了,不想麻烦炊事员.就吃点干粮或到街上去吃。直到退休,他的家人还在农村,  相似文献   

9.
“我曾亲眼见到总司令朱德自己装了饭杂在勤务兵中,狼吞虎咽吃了个饱。”1940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延安的见闻,改变了他的看法。在重庆,蒋介石请他吃了一顿800大洋的盛宴。在延安,毛泽东则用亲手栽种的蔬菜和邻居送来的一只母鸡宴请他。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3,(11):41-41
在延安时期,曾经发生过“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的故事。当时,毛泽东到各个干部学校给学员作报告,经常是安步当车,不让接送。1939年秋的一天,他去马列学院作报告。从学院到毛泽东的住地杨家岭有四五公里,中间还横着延河水。当走到延水河桥头时,毛泽东碰到迎面走来接他的四个人。毛泽东打量了一下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  相似文献   

11.
“二怪”,虽然人称“二怪”,其实人并不赖,而且还有一副行侠仗义、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只因他平日里说话办事诙谐幽默,爱与人开个玩笑,遇事常有“怪着”,他又排行老二,久之乡亲们便送他一个“二怪”的雅号。近来村里申办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果品加工厂,正处在立项论证、申请贷款的节骨眼上,报送到乡政府时却“卡了壳”。经办秘书言称条件不成熟,暂缓建办。林果业是当地一大优势,搞深加工不仅关系农家眼前利益,而且影响到全村的小康进程。此项目已经有关专家学者首肯,岂会有误?卡壳的原因很简单,经办秘书没见“好处”。据说此人可…  相似文献   

12.
杨尚昆是1940年底从太行回到延安的,一直到1947年撤退。他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六、七年。在“难忘的延安岁月”中,直接参与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本文试着对杨尚昆在延安的工作和生活作一简述。“延安整风是很伟大的,不然全党的思想统一不了”杨尚昆是1940年底回到延安的。那时,延安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七大,把各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都召了回来。但皖南事变的发生,使形势骤然紧张,会期被迫推迟,杨尚昆等也就留在延安。杨尚昆回到延安不久,中央决定由他协助王稼祥管理华北委员会的工作。8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改组,他仍任北方局书记…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拜访林伯渠同志的女儿林莉同志时,她向我讲述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1945年,李立三夫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竭尽全力照顾和护理病中的冼星海同志。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县,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广东番禺一个贫苦渔民的家庭。 冼星海自幼酷爱音乐,23岁时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25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指挥。 1935年,冼星海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参加抗日救亡音乐工作。1938年奔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赴苏联,因积劳成疾,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毛泽东为此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相似文献   

15.
节制的智慧     
一天,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甜熏鱼端上来了,梁先生没有动筷子,他说他的血糖高,不能吃太甜的东西;冰糖肘子端上来,梁实秋也没有吃一口,他说,这道菜里面加了冰糖,他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八宝饭端上来了,朋友们都猜他一定不会吃,就没有放到他面前,没想到梁先生居然急不可耐地说:“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淀粉呢!”“我当然知道,就是因为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吃前面的菜时我才特别节制。”梁先生笑着说,“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能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z/,所以必须计划着吃含糖的东西,把最大的‘余额’留给最爱的食物……”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萧军到革命圣地延安后,与毛泽东一见如故,有过一段十分密切的交往。毛泽东经常邀请萧军“惠临一叙”,称赞萧军说:“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在延安,毛泽东三留萧军,令这位非常重义气讲感情的东北汉子,终生十分感念。1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军从大上海一路辗转,于1938年2月间流亡到了山西临汾。在这里,他决定弃文从武,重操旧业,参加抗日游击队,直接投身前线的战斗。为此他独自一人,风餐露宿,徒步跋涉20余天,于3月18日抵达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招待所安顿下来。毛泽东听说萧军到了延安,就派秘书前往邀…  相似文献   

17.
何佳 《当代党员》2007,(3):57-59
“吃一口,听话啊,哦,对了,再吃一口……” “乖,不听话我打你哟,多吃点身体才壮壮的,张嘴啊……这才乖嘛……”  相似文献   

18.
杨善洲同志从不搞试吃、试用。1980年,小麦丰收,粮食局试验用小麦酿出第一批酒,送了一些给地委领导试喝。杨善洲说:“白送的一口不尝,付了钱的可以喝。”他从不利用职权揩国家的油、占公家的便宜。杨善洲家住在离地委110多公里远的姚关公社。有时因私事回家,都是买客车票。他跑农村回来晚了,不想麻烦炊事员.就吃点干粮或到街上去吃...  相似文献   

19.
与共产党的渊源毛泽东称“他(张治中)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周恩来曾评价说:“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博览之窗     
胡乔木琐谈 延安整风 胡乔木在《关于历史问题决议的起草》中,曾涉及到延安整风问题。他说:“让我给整风打分,我不会打100分。”那时,胡乔木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他说:在整风中,康生几次攻击说陈云关于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