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36年8月2日,抗日英雄赵一曼牺牲前留下了这样一封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遣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遗书中的宁儿,就是赵一曼的亲生儿子陈掖贤。陈掖贤长到刀岁(1955年)才知道赵一曼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相似文献   

2.
<正>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细胞,家道正则天下安,家风廉则政风清。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部长吴波,就是一位守清拒浊的领导干部。他以公而无私的"两份遗嘱",赫然彰显了共产党人克己奉公的廉洁家风。在一些党员干部无法绕过权力与房子、票子、车子、"帽子"的利益纠缠时,吴波两立"遗嘱":一是不给儿孙留下一间房,二是不给儿孙留下一分钱。这样的"遗嘱",也许在一些人看来不近人情,甚至不合时宜,但它凸显的舍己无私的家国情怀,与那些腐败分子把"家"变成权钱交易的"铜臭场"相比,一个洋溢的  相似文献   

3.
铮铮硬骨──读刘伯坚遗书曹君贵刘伯坚同志离开我们60年了。他牺牲时年仅40岁。他短暂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崇高的人格,坚贞的节操,他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无限的赤诚是可歌可泣的。1934年,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突围长征,为了掩护突围,刘伯坚把生的...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6日中午,青岛人王国栋(微博名“青岛横枪立马”)在新浪微博上传了一份遗书。遗书说,他是青岛四方区的一名拆迁户,由于拆迁程序明显违法,补偿不合理,他坚决抵制拆迁。交涉、投诉、上访、起诉,该做的都做了,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命运——他收到了强拆令,勒令他12月17日前搬出。“强拆就要开始,故留下一份遗书。”  相似文献   

5.
据报载:在今年“四·一六”湖南娄底矿难中,身为煤矿安监员的聂清文临终前,用粉笔在安全帽上留下了一封遗书: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二百元,我欠邓曙华一百元……我在信用社给周吉生借一千元……看完这则报道,我内心非常激动:一名普通矿工,在漆黑的矿井下,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迸发出一束昭示世人的耀眼火花———诚信!聂清文和他的十六名工友,是在煤矿发生透水,被困井下六天六夜,抢险失败的情况下走向绝境的。我们想象不到,在那巨大的恐惧到来时,聂清文的复杂心路历程。然而,我们从他留下的遗书中,鉴定出聂清文是一个恪守诚信的人。让他最…  相似文献   

6.
<正>家书原文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岁属丁丑八月傅常家书故事1937年9月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少城公园举行约万人参加的"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许多出川抗战的官兵都抱着必死的信念,给家人写下遗书。时任川军总参谋长的傅常给妻子留下家信一封,权当遗书。  相似文献   

7.
<正>"会找个隐蔽的地方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人知道……"这封纸页已经泛黄的"遗书",出自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乡(2015年改为象洞镇)村级财务服务中心会计李育生。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期间,李育生利用职务便利,多次支取"村账乡管"专户中的资金款项22万余元用于赌博。之后,他留下一封"遗书"便杳无音讯。2019年3月底,潜逃15年的李育生被缉拿归案。他交代:写"遗书"是迷惑当地党组织和政府的"伎俩",妄想有关部门放弃追逃。但"十几年过得非常苦,  相似文献   

8.
夏思痛是湖南颇具盛名的民主革命家,他的一生是在“反清”、“倒袁”斗争中度过的,其民主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品德,不愧为广大革命者的学习楷模。他晚年妻死子亡,茕茕独身寄居武汉胞弟夏寿祺家,其时正值南北军阀混战,全国人民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年已70多的夏思痛哀叹辛亥革命失败,国家四分五裂,自己人老体衰,无力回天,遂于1924年农历端午节,效屈原怀沙之举,在汉阳鹦鹉洲蹈江自绝。死后人们发现了“此生无补于国,决一死以谢国人”的遗书,还留下了一首自挽联,抒发忧国伤时的  相似文献   

9.
李岱 《湘潮》2006,(8):1-1
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一个展柜中,并排陈列着两封催人泪下的遗书,一封是丈夫就义前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一封是母亲留给尚在襁褓中女儿的遗书,它们的主人是一对年轻的伉俪,即著名的革命烈士陈觉与妻子赵云霄。陈觉,原名炳祥,号秉强,湖南醴陵人,1907年2月5日生,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受党组织选派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在校认识赵云霄并与她结成革命伴侣。赵云霄,原名赵凤培,河北阜平人,1906年12月生,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9月,国内正处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之中,陈觉与赵云霄奉调回国,被分配到湖…  相似文献   

10.
去年底的一天,我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采访,在那儿参观瞻仰了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在事迹展厅陈列着两封催人泪下的书信:一封是陈觉烈士就义前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一封是赵云霄烈士给襁褓中的女儿的遗书。这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与馆藏人员进行了交流,后到解放军军事档案馆查阅了革命夫妻陈觉和赵云霄的一些资料,写成文字,向读者讲述一对革命夫妻催人泪下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段谭云 《湘潮》2016,(4):175-178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两封催人泪下的书信:一封是陈觉烈士就义前给妻子的诀别信;一封是赵云霄烈士给襁褓中女儿的遗书。这是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陈觉、赵云霄夫妇生命的火花,凝铸于铁窗镣铐之下,迸发于刀光血影之前,流芳百世,永照后人!他们在革命岁月中锤炼出的忠贞爱情、不舍亲情与战斗豪情煜煜生辉,成为共产党人的楷模。一、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陈觉、赵云霄,在革命时期,并肩战斗,互相扶持,即便在最后关头,也绝不向反动派低头,互相鼓  相似文献   

12.
苦窑工找党     
在我们共和国的10位大将中,有一位出身十分贫苦的大将,他就是在战争年代一家有38口人为革命牺牲,他自己在南征北战中9次负伤,全身留下17处伤疤,左腿为二级残废的开国元勋——徐海东。徐海东原名徐元清,190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徐家桥村(今属大悟县)一个世代陶工之家。徐海东小  相似文献   

13.
1946年6月3日上午,检察官在苏州狮子口江苏第二三监狱里向55岁的第:二号大汉奸陈公博宣读了执行他死刑的判决。陈公博听后,称要写遗书,一封是写给家属的,后一封是写给蒋介石的。  相似文献   

14.
闻慧斌  孔维夷 《湘潮》2012,(7):30-32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邓中夏,在短暂的一生中,与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着不解之缘。在他革命的初期就在南京一带活动,最后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梅庵、玄武湖、清凉山、燕子矶、瞻园路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等地都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人民日报》刊载了一篇介绍“曹世文烈士后裔继承遗志6人大学毕业均扎根基层”事迹的报导,读后感慨颇深,使我欣然提笔,写下这篇题为《新时代的孝子贤孙》的杂文。曹世文烈士是土地革命时期惨遭敌人杀害的一位乡苏维埃土地委员。他在牺牲前,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新中国一定会建立,为子孙后代留下16个字的遗训:“不为官迷,不为财动,发奋读书,报效祖国。”曹  相似文献   

16.
1927年5月,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霎时,整个湖南乌云蔽日、血雨腥风,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倒在了敌人的枪弹和屠刀之下。共产党员、在国民革命军十三军任连长的朱茨堂也被驻常德的十三军军法处逮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于1927年古历8月被敌人杀害于常德小西门外。临刑前,朱茨堂给家人写了这样一封遗书: “双亲大人膝下:儿今天死矣,望大人勿以儿为念。儿认为中国革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革命胜利,除非万骨皆枯,儿只是万骨皆枯中的一个。儿死后还将有许多有志于中国人民革命的青年,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是杨靖宇将军牺牲80周年,也是杨靖宇将军诞辰115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我们要永远纪念他、学习他。杨靖宇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壮烈牺牲的事迹几近家喻户晓,但是杨靖宇与哈尔滨的密切联系,有些事情是鲜为人知的。本文阐述了从20世纪30年代,杨靖宇在哈尔滨担任党的领导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留下的感人事迹,继而来缅怀他、纪念他和学习他。  相似文献   

18.
档案故事:这是一封没有发出去的信,是杨开慧写给自己堂弟杨开明的,它藏在杨开慧老宅卧室的泥砖墙缝中,1982年3月10日,长沙县修缮杨开慧烈士故居板仓杨家老屋时被发现。这是一封托孤信,也是杨开慧随时准备为革命英勇牺牲的见证。这封信的原件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王仁锋 《党建》2021,(6):43-45
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部,是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来到龙岩,成功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闽西先后有10万余人参加红军和游击队,2.6万余人参加长征,其中2.4万余人牺牲在路上,闽西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片红土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厚重而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一天,大学士、军机大臣王鼎双手紧握一封写给道光皇帝的遗书,就在皇帝正度假的圆明园上吊自杀。他以生命为代价的举动,仅仅是想对皇帝提一条几乎全国人民都会支持的合理化建议。结果此举变成了徒劳,不仅未能上达天听,也不为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