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考察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随后,总书记在贵州、云南等地视察时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大龙乡按照"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精准识别贫困户295户952人,敢打"创新牌"、擅打"组合拳",以"135"(1个脱贫目标,即  相似文献   

3.
正近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考察和讲话中反复强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6月在贵州省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前不久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将"精准扶贫"作为重要战略部署,在全国各地贯彻实行。把精准的概念和扶贫联系起来,工作思路和方法有了创新。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的决策,还可以举一反三,将"精准"的思路和要求推衍到更多工作领域,争取更好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核心,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总体思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贫困是困扰世界发展的难题,各国在面对贫困问题时采取了适合本国国情的不同的相应措施。中国在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习近平针对国内存在的贫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靶向方案——精准扶贫。有陕北农村梁家河插队七年经历,又在中国多个基层岗位任职的习近平,对贫困是有深刻理解的。他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习总书记在湘西进行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他要求各地区要对扶贫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统计,要确保扶贫工作能够真实落实到村、到户,真正帮助贫困人口致富,实现"精准扶贫"。近两年来,笔者一直下乡"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引发了一些思考。精准扶贫工作难点专业扶持欠缺。通常扶贫部门都会将产业扶贫项目交由各地农业局以及畜牧局等部门,这些部门更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新要求。所谓精准扶贫,它是指"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社会治理主体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有计划性地对特定的贫困区域及其贫困人口进行帮助与扶持,以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正向社会变迁过程"。诚然,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其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三个精准",即精准识别贫困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后来他又在多种场合进一步阐述并丰富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他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要求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省委书记孙志刚强调,贵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是要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更加重要的位置,总结成功经验和有益启示,研究问题、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脱贫攻坚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把握的思路和方法,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我们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如果扶贫工程能够真正做到精准,落地有声,那么成效自然也是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观点。在贵州省调研时又讲了"六个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再次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于如何做好精准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7,(3)
<正>2016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针对黑龙江省脱贫攻坚的实际,做出了以精准扶贫为抓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脱贫攻坚的殷殷嘱托、对黑龙江贫困群众的深切关怀,也是推动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全省扶贫战线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  相似文献   

13.
2015年6月侣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工作时强调:“扶贫工作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大扶贫”战略和黔西南州委六届八次全会提出的“1+3+3”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4.
《前线》2017,(12)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思想从根本指引、重要依托、力量之源、基本框架、重要途径、核心要求、总体方略等不同角度,全面深刻阐明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充分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念兹在兹的人民情怀和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一个村里的五户贫困户如何开展精准扶贫为研究视角,在实践中提出了以"五个精准"托起村里的扶贫重任,结合精准扶贫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以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即要注重"大水漫灌",又要"小水滴灌";既要注重扶智、扶志,又要加大宣传和教育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7,(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践证明,精准扶贫是适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新特征的扶贫方式,是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重要举措。结合基层实际,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应该聚焦"三个问题",方能精准发力,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一、变"漫灌"为"滴灌"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  相似文献   

17.
谢承新 《湘潮》2023,(12):22-23
<正>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湖南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扛牢政治责任,展现首倡之为。湖南人民充分感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可喜变化,深切领略到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心怀百姓、为民强民的博大情怀。发出脱贫攻坚总动员令,凸显人民至上的人民史观  相似文献   

18.
正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进行调研,以实际调研为基础,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特点,对扶贫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要求,并多次强调扶贫工作重点在于"精准",标志着我们党对扶贫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科学,为我们打赢扶贫攻坚战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精准发力,攻坚克难,为  相似文献   

19.
正实践是思想之源,思想引领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扶贫思想就是小山村里产出的一个"大学问",它的核心要义就在于精准和务实。学习落实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做好扶贫大文章,重在"三为"。精准扶贫要肯于作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消除贫困、改善民  相似文献   

20.
<正>小康社会最基本的要求是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实现生活富足,但是我国现在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视和亲自指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