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有必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化金融机构区域布局,扩展欠发达地区和乡镇金融服务覆盖面;创新金融工具,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多样化需求;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创新金融机制,为新型城镇化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充足的建设资金是保障新型城镇化重大项目落地的重要条件。从宁波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供需矛盾、融资渠道、政府债务率、公共服务领域融资看,各级政府应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李全庆 《求实》2016,(11):55-6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能扩张总需求,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成本上升、供需错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杠杆率较高和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结构性失衡问题,深入剖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城镇基础设施和功能不完善、城镇体系和特色不足、城镇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原因,系统提出了化解新型城镇化困境的实现路径,即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以加快建设特色中小城镇为突破口,全面带动新农村建设;以土地利用、住房保障、投融资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征程中,作为财政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和保障,积极通过财政政策、财政资金、财政体制、创新投融资机制等多种手段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当前财政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以建始县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持与服务。针对目前我国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资金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效率不高、支持结构单一等问题,应通过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拓展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加大信贷资金投放等途径创新体制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应通过形成金融支持体系、健全融资担保增信体系等措施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4,(17):5-5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县和重点镇是集聚人口和优化城镇结构的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害所在,特别在县一级基础薄弱、需求巨大。政府要加大投入,更要通过改革,创新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加快建设,造福当代,惠及子孙。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战略措施之一。一直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与现代化水平相当滞后,不佳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所以,提升城镇化率与城镇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改进西部城镇化发展的软、硬环境,就成为了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剖析了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城镇化和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和核心意涵。基于当前实践中存在的"不充分城镇化"困境,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因;结合社会工作的人本理念、关系重构功能、资源整合优势、政策倡导角色等属性,探索了社会工作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多元嵌入空间;进一步阐释了社会工作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策略,为社会工作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创设了合法空间,为实现以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目标提供了新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城镇化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一些新态势。这主要体现在:发展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建设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发展格局从板块化转为网络化,发展理念从速度化发展转向深度化发展。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钱"有效供给问题,最重要的是深化户籍、土地和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叶学平 《学习月刊》2013,(13):33-35
当前,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背后,却还存在着城镇化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异地城镇化、"化地不化人"、摊大饼、"房地产化"等问题,因此,我们在加快推进湖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千万不可忽视城镇化建设中存在和产生的一些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毫无疑问,要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巨量投入的资金从哪儿来?成为当前困扰各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城镇化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呈现一些新态势。这主要体现在:发展速度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建设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发展格局从板块化转为网络化,发展理念从速度化发展转向深度化发展。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钱"有效供给问题,最重要的是深化户籍、土地和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需要建设大量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如何筹集建设资金,采取何种建设模式对促进兵团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兵团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兵团城镇化建设中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应用PPP模式,对兵团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探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一体的重要模式,是促进城乡共荣发展的关键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要突出创"新",重点在转"型",其内涵是四个"协调"。首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农村建设"人的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土地的占用,新农村建设"地的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了农村资金的"流失",新农村建设"钱的问题"更加突出。为此,要求我们采取措施,消除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负面影响。一要通过留住农村人才、引进外部人才、提高农民素质,解决好"人的问题";二要围绕土地数量质量、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土地权益,处理好"地的问题";三要立足农村资金、信贷资金、财政资金,化解好"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的城镇化建设实践证明,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是完善发展规划,着力提升城镇的集聚效应,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二是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内生动力。三是转变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四是推进中心镇建设,进一步放大辐射效应,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抓手。五是注重人文关怀,尽快实现居民文化自觉,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承载着"扩内需"重任的新一轮城镇化建设进程如火如荼,但城镇化绝无捷径可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应当是与信息化、工业化互相适应、互为促进的过程,也是与农业现代化互相支撑、协调推进的过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金融尤其是县域金融的支持,这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能否健康可持续的关键环节。相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深入推进,县域金融服务却未能同步加强导致出现相对"弱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康红波 《实践》2014,(2):8-8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2014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特别是针对调整和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注点进行了热议。推进以质量为关键的城镇化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快速提升,2013年我区的城镇化率达到58.7%,但存在着城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处于城镇化发展中期,区域城镇群建设和县域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和改革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2014年3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既取得了一些城市建设"政绩",也凸显了一些城市建设"政疾",包括新城建设"摊大饼"、粗放发展新区、强制征地拆迁等各种城镇建设"诟病"。解决好过去城镇化建设的"诟病"问题,关键是依靠新型城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为群众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把"群众路线"的"普遍性"理论,落实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特殊性"实践当中,发挥"群众路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理论指导作用,从而有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发展,谱写"中国梦"的"美丽城镇"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使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污染逐渐加剧、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越来越多的城市陷入生态困境。激增的城镇人口、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生态机制不完善、环境保护教育缺失,是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促进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需着手保护生态环境,科学筹划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积极调整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确立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加强城乡生态环境综合监管治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