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锐平 《党建》2013,(12):66-6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毁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阶段,践行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无止境。要紧抓制度建设不放松,以制度机制建设㈣化活动成果,推动贯彻群众路线.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相似文献   

2.
以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推动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成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必然选择。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化水平的提高首在明确人民群众在制度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重在制度本身的建构、开发与整合。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化建设,是实现党建工作制度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重要法宝。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化建设,要从鼓励各地进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创新、总结提炼我党在群众路线制度化方面已取得的成果、推广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群众路线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制度等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减弱,避免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有必要强调从制度上规范群众路线的内容和形式,让制度成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常态化机制.克服实际工作中走群众路线的随意性.从而保持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苏锐 《学习月刊》2013,(16):78-78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了加强为人民服务力度、加强党的工作务实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今年我国各地方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大力提升我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能够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6.
群众路线是党的制度性要求,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加以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中的制度机制建设问题,深刻认识到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制度机制是对党的群众工作长期实践的总结,是解决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的根本途径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保证。党在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机制、信访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党在实践中认识到,群众工作制度的成效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提高群众工作制度执行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更要透过问题抓根本抓关键。  相似文献   

7.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问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群众路线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践探索出一套有效制度,主要包括群众路线宣传动员机制、理论学习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工作考评机制。这些制度建设和实践经验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在制度建设中共保德县委书记周振华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它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之一并相应作出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县乡村三级来说。应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广泛听取群众...  相似文献   

9.
刘敦荣  孙玉娟 《奋斗》2013,(10):42-44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新时期,群众路线仍然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加强群众路线制度建设,对贯彻和落实好群众路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从思想教育、改进作风、提升能力、解决问题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建构新时期新阶段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常态化、制度化,这需要一系列机制作为支撑。一是党员干部的群众路线教育培训机制;二是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三是群众的利益表达和保障机制;四是群众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群众路线的机制制度建设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席文启 《新视野》2015,(2):5-13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时作为革命党的根本路线的群众路线,主要属于观念形态、作风形态、工作形态。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作为观念形态、作风形态、工作形态的群众路线,必然也要合乎逻辑地转变为国家法律形态和制度形态。而作为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和最好实现形式,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最高实现形式和最好实现形式。也就是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群众路线的国家制度形态,是群众路线的高级形式。必须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人民监督国家权力方面的制度功能,充分发挥它在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和国家联系群众方面的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党的思想哲学路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对高校机关效能建设具备一般性的导向作用,而机关效能建设又是检验高校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标准并与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相契合。在明确二者内在耦合机理的基础上,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导,以高校机关工作人员为建设主体,通过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加强机关队伍建设,构筑科学的效能建设制度体系及保障机制,辅之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及良好的组织协调框架,可有效助推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必须永远坚持。但是,群众路线也会被部分党员干部“遗忘”。意大利政治社会学家罗伯特·米歇尔斯甚至提出,领导和群众分离、走向“寡头统治”是“铁律”。历史经验已经说明永续践行群众路线的条件:首先,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路线理念,是自觉贯彻群众路线的思想前提;其次,群众智慧和力量是促进群众路线永续贯彻的现实动力;再次,党的制度、目标、理念等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关键;最后,上级领导持续重视、人民群众有效监督是建设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有效原则。  相似文献   

1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重要的政权组织形式,既是人民民主专政根本国家制度的体现,又是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条件。群众路线内含"一切为了群众"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践行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最严格和最切实地执行群众路线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群众路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实践创新,体现了党在"人民主权"和"以民为本"、"赋权于民"原则上知行统一的精神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项政治理论性和政策实践性要求都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思想政治认识,还必须完善贯彻群众路线的各项长效机制,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制度机制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在实践中,要真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把握总体布局,进一步完善干部授权机制,实现"权为民所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和利益维护机制、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此来推动党的群众路线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7.
党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和联系群众,在践行群众路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形成长效动力机制的良好契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应以保持长效为切入点,立足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从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构建服务群众的制度、构建提高党的基层组织能力的制度这三方面入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着眼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着眼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内制度体系建设,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要求,对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认识论与群众工作相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党的工作方法和领导作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和方向。群众路线包含的诸多要素同样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群众路线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协调发展,需要从结合中国实际、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突出制度建设、建立服务型政府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只有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各项制度,才能使党和群众的联系常态化长效化。具体应考虑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培训方面的制度;二是体现党的群众路线的干部任用方面的制度;三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方面的制度;四是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的民意表达方面的制度;五是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方面的制度;六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面的制度;七是群众参与、透明开放的考评监督方面的制度;八是要着力提高党的群众路线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执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