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西方企业管理差异及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楚婷 《学习月刊》2009,(16):22-2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跨国企业的不断壮大.中西方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因此.想要充分发挥跨国企业的优势.了解中西方企业管理文化的差异显得甚为重要.与此同时.在这两种企业管理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磨合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可以选择性获取西方管理之精华.舍弃西方管理之糟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詹得雄 《党员文摘》2008,(12):36-3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影响深远。近几年关于“中国模式”(或曰“中国道路”、“北京共识”等)的议论频频见诸报端。其实,所谓“中国模式”只是国外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解读。由于立场和角度不同.这种解读是形形色色的.大体而论.可以分为“西方解读”和“非西方解读”两大类。前者充满着曲解和误读,但也有不少明智的人士讲了一些睿智的公道话;  相似文献   

3.
黄艾禾 《党员文摘》2009,(12):10-11
百年前,被西方列强打得一败涂地的中国.曾经派出过一个空前规格的政府代表团,赴西方考察政治.诚心取经.一路受到西方各国高规格接待这在晚清中国的国际形象普遍不好的情况下,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1842年,腐败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伴随着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在西方人眼中,昔日的天朝上国成了落后和野蛮的国度。在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的那个时代.一位特立独行的中国文人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他就是著名的思想家、国学大师辜鸿铭。  相似文献   

5.
张鸣 《廉政瞭望》2014,(8):52-52
军打仗,需要雇人干苦力活儿.运送弹药和伤员什么的。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需要的人手就越多。晚清时,西方入侵,打了好些仗,每次来华,都要雇中国人。进到西方军队中干活的中国人,有雇来的,也有强拉来的,但也付工钱。  相似文献   

6.
盛畅 《新湘评论》2003,(9):24-24
(一)正确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三点:社会主义实践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是借鉴和吸取的对象。在这个问题上,还必须克服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要注意克服“左”的思想的影响,一概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搞什  相似文献   

7.
刘青 《学习月刊》2009,(8):29-30
自中国晚清以来.随着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倡导.西方近代学术中的理性精神与治学方法.逐渐深入到中国的学术界。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对于本属于“旧学”的史部之学的重大影响。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批判了中国传统史书“只见有君主.不见有国民”,仅仅“纪述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然其名为“史”.实则只是“一人一家之谱牒”而已。因之.梁启超取准于西方的历史哲学.呼吁“新史学”的开启.他认为.“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因梁启超的倡导与他同时代诸多学者的唱和.中国的历史学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张鸣 《廉政瞭望》2014,(6):46-46
在中国第一个转型时期,张之洞和袁世凯都是向西方学习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9.
观点     
《廉政瞭望》2012,(20):10-10
“和平崛起”为何屡被误读?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明进撰文称,国际上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种种误读,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首先是基于自身的历史经验,英、法、德、俄等西方大国都是伴随着战争崛起的。其次,西方文化的外向性和对“力”的崇拜,演变成了武力竞争和扩张意识。西方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宗教上的一元论.造就了对中国某种身份上的排斥。此外,对古代史上东亚朝贡体系和当代中国认知上的时空错位也是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中国.不仅面临某些强国的挑战.更面临着那些追名逐利的西方军火商的挑战。下面就是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全球七大军火商。  相似文献   

11.
施展 《学习月刊》2009,(5):45-46
2009年1月27日至2月2日.温家宝总理对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展开地图看一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这是一趟“环法之旅”——温家宝总理访问了法国周边的诸多邻国.唯独没有访问法国!法国作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作为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欧盟核心国家.遭到中国如此冷遇.  相似文献   

12.
玛雅  高连奎 《学习月刊》2014,(11):56-56
中国模式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能否实现?如何完善中国模式.建立“后西方话语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15位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战略思想家,从各自的视角、专业对“中国道路”进行了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3.
乔布斯去世后.很多言论认为.集体主义压制创意和创新。在中国两千年的帝制里,中国人创造了恒河沙数的思想系统、准科学发明(现代科学前的发明)、文学、绘画、音乐、饮食等方面的成就。而从民主自由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看.现代欧洲跟美国基本上没有分别.但高科技这方面的创意却没有在那里扎根。所以,无论在西方或中国,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新闻报业的影响.学术界争论已久.各个观点都标榜客观公正.声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而其问不乏利益驱使和意识形态的片面影响。事实上.新闻的本质既然是独立并且客观.那么对中围新闻启蒙发展的动因和推动因素做出正确评价.尤其是在此过程巾对西方文化扮演的角色进行客观评价.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各国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主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我们既要明辨是非,必须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又要善于学习.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张灿 《学习月刊》2010,(20):10-11
一百多年前.东亚在西方人的眼里既是一个神秘的所在.又是一个贫穷、愚昧和落后的地区。因此被西方人称为“远东”,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日本、朝鲜和台湾列岛也被视为蛮荒之地。可是.100多年后的今天,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却飞速发展,并先后启动现代化进程。创造了“东亚奇迹”。围绕东亚奇迹,世界各国学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理论。结果学者们惊奇地发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包括随后崛起的亚洲“四小虎”,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西方历史上都有优良的传统.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既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德育的批判继承.也需要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经验。本文拟通过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考察和研究.借鉴其有益经验.以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做.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重温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述.联系当前我国思想理论战线出现的主张对“三权分立”予以重新定义。把“三权分立”提升为适用于一切集团性利益主体的普遍规律和原则.并由此提出“三权分立规律说”的错误观点,有必要对“三权分立”制度作一番简要的分析.并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弄清楚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这对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左祥云 《学习月刊》2010,(21):43-44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势力对中国一直有唱衰与捧杀两种论调相辅进行.发展到现在.唱衰论与捧杀论有种种实同而形不同的变体。“唱衰”中国有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傲慢沦、中国强硬论等等。捧杀中国论则有,中国机遇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必胜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