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雷锋精神熔铸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炼和结晶,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深受儒家文化为主干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影响,牢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充分汲取毛泽东对儒家心性修养和民本思想的批评和继承等三个方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雷锋精神的思想文化源流,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思想精髓、精神品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优质基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互为养成、融而为一,共同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体现文本维度与价值维度的辩证统一、历史维度与现实维度的辩证统一、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的辩证统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多维审视,能够为文学艺术创造和文化研究提供文献依据和想象空间,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不竭动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清正廉洁价值观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克勤克俭、艰苦奋斗"和"反腐防腐、永葆本色"三大价值理念。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清正廉洁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核。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弘扬和践行清正廉洁价值观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特色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克服教条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危害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道路特色、理论特色与制度特色的统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气派、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的统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完美融合。文章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特色形成的理路,提出了从增强三个自信、坚持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着手,寻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彦夫 《先锋》2022,(9):23-25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三苏祠时强调,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润城化人,努力打造彰显中华文明魅力、天府文化特色的世界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6.
孙代尧  李健 《前线》2017,(3):38-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革命文化用唯物史观观察自然、人生和社会;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崇尚利己的个人主义。近代以降三者之间的碰撞历史,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只有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并借鉴西学合理成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树立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毛胜 《党的文献》2021,(2):46-55
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决策部署,必须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重要地位和实践要求.要正确认识我们建设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认识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关系,深刻理解文化自信何以可能;要正确认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理解文化自信何以重要;要正确认识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的精神状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刻理解文化自信何以坚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以及与坚定文化自信之间的辩证关系。报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目标。这些理论、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在十八大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进一步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和原则的进一步升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政策纲领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新湘评论》2020,(3):4-6
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显著精神标识。在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往往能够在历经艰辛的探索之后浴火重生,逐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并使其深深植根于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从而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与建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互动中勃兴。这三种文化有机融合、交相辉映,构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彰显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厘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申佳欣 《世纪桥》2023,(6):11-13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对文化发展的全方位擘画。文化自信自强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提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当前,党和国家已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做出相应部署,但仍面临各种挑战。因此,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协同发力,探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路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李伟 《世纪桥》2023,(3):21-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政课具有积极意义,不仅使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力地推动文旅融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融入内容上,根据价值维度、政治维度和时代维度,结合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突出精神内涵,选择家国情怀、天人合一、崇德向善的理念融入思政课,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旅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革命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在中华传统优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充分认识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和把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对青年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爱国主义、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教育,并在形式、内容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一是强调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梦的理想信念,给出坚定理想信念的科学路径;二是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来引领青年的道德情操教育,并给出践行的路径;三是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基因,进而实现"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6.
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弱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动力,歪曲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认知和对革命理论的理解,动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抵御错误社会思潮,提高网络安全建设;引领主流社会思潮,加强高校文化建设;优化大众社会思潮,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主导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的发展对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兵团政治文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并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融合创新了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现行政治制度为保障,与"五个认同"思想高度契合。从多维度去明晰兵团政治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认知其的丰富内涵和外延,是实现兵团政治文化持续向好发展的基础与关键。通过理论、历史、制度、认同四个维度来分析兵团政治文化,对于建设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我国软实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网络文化精品建设,建设高质量的中文网站,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始终坚持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将党的领导和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开阔姿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交融;始终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品质紧密结合。总结这些经验,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华传统文化,都是探究人的生存、自由、发展的学问,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前后相继相通的历史成果。儒学等思想遗产是中国人关于人类生活和世界发展本质和规律的丰富独特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源泉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不宜按西方学术传统矮化为伦理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运用马列与借鉴西学的基础上,通过时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去创建弘扬中国传统、体现中国精神、充满中国智慧、形成中国话语,面向世界与未来的世界观、历史观与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地成为它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