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公民作为公共政策系统的重要主体之一,对于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意义重大。中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目前中国来说,公民已经广泛地参与到党和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调整等一系列环节。但传统文化、公民素质、决策体制、公民社会和法律制度等制约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进一步发展。要在执政理念、法律制度、信息化平台、社会价值文化和公民社会等方面加强建设来提升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要求。公民参与程度是衡量社会民主的一个重要指标。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作为政府治理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政府政策公共性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构建服务型政府,对于保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公民与政府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政府和公民对公民参与的认识存在误区,公民组织发育不成熟,制度化的缺失,使得当前我国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有效性严重不足,这就要求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入手,积极探索公民参与的有效途径,完善听证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民参与有助于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合法化和理性化.公民参与必须具有自愿性、有效性,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中还存在着任意性、非透明性以及公民参与的不平衡性等问题.因此,必须明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法律法规;建设公共政策的公示制度和有效的反方机制;增强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精神;形成"善治"的社会治理理念,增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张杰 《世纪桥》2009,(18):66-68
公民参与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民主化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政策科学性、合法性和民主性的理性选择,而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具有其现实可行性。本文在分析了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转变决策主体的思想观念,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构建多元化的参与渠道和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张杰 《世纪桥》2009,(17):66-68
公民参与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民主化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政策科学性、合法性和民主性的理性选择,而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具有其现实可行性。本文在分析了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转变决策主体的思想观念,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构建多元化的参与渠道和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更加侧重于操作层面并且涉及区域利益竞争,这就决定了公众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目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还受到传统政治文化、公众政治参与素质、制度保障、行政主体观念以及公众参与途径有限等因素的不利影响。要通过克服传统政治文化负面影响、培育现代民主政治思想与公民社会、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转变地方政府行政观念、重估公众参与价值、拓展公众参与路径等措施,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效果,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行政管理时期,公民参与实际上是被排斥的。新公共行政管理理论提倡公民参与以确保更高程度的社会公平,更多的是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所需的回应。只有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更好地推动公民参与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民间组织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公民社会逐渐兴起,从而推动着公共政策制定过程逐步发生与其相适应的范式转移。公民社会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制定将呈现出从个人参与到集团参与、从政府垄断政策制定权到政府与社会合作、从政府统合政策问题建构到多元利益博弈、从方案规划和抉择中的政府单向运作到主张对话与讨论的决策模型、从政府内部合法化到以公众认可作为政策合法化基础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陈伟扬  陈秀招 《理论研究》2012,(3):35-37,43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网络平台影响和推动政府决策过程的活动。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公民政治权力的行使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但不良的网络政治参与会影响真实民意的表达以及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有效性。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是实现网络政治参与有效性和有序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精英决策是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典型模式。新形势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已具备理论基础和社会背景。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以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贾博 《学习论坛》2008,24(6):48-51
优化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多种多样,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优化公民参与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重塑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和治理的理念;加快信息公开、听证、民意调查和决策咨询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培育公民精神;提高公民参与技能.  相似文献   

12.
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公民持主动参与态度与政府持积极回应态度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互动的两种主要范式。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强调公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公民在政策制定互动中的合法性;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确保公民在政策制定互动中的知情权;拓宽公民参与途径,深化政策制定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完善后继配套措施,巩固政策制定中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成果。  相似文献   

13.
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已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种新形式,但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以及公民自身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性不足。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效性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既是公民表达个人偏好实现自我利益的重要渠道,也是公民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确保公共政策的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应然价值取向。传统的公民文化、缺失的参与机制和有限的参与能力等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化的建设。培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和构建公民参与型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政府推进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民意表达是公民参与的基本表现形式。从政府过程看,民意表达是制定决策的根本前提,是决策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也是决策调整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民意表达“进入”政府的决策过程正在成为一种现实存在并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当前首要的是要为民意的充分地表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朝珠 《探索》2008,(2):66-68
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公民通过各种不同的参与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由于网络环境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重要影响,所以造成了政策制定参与主体间的不平等,以及参与主体极端化的态势等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增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民参与素质,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和理性化.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7,(7)
社会智库是以公益性为导向,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思想产品和决策咨询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社会智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利于提升公共政策咨询服务的整体水平,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平。因此,探索社会智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以及社会智库面临的制度环境制约着社会智库功能的发挥,因此政府需要为社会智库提供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常态化的制度途径;同时社会智库也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研究能力,提升品牌影响力,以特色化的研究占据政策咨询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公民的政策参与是在公民自治过程中起步的,已经建立起了有效的公民参与系统,政府也已把公民参与作为政策工具,公民的政策参与方式多样化、效果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参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得以拓展,但与西方国家公民参与的实践相比还有许多不足。借鉴他国的经验,我们要健全和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和机制,培养公民资格与参与能力,使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的公共生活,把公民的政策参与推进到一个较高层次。  相似文献   

19.
朱德米 《探索》2012,(4):57-62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在实践中对社会矛盾进行源头治理的新创举,它是指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规划、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改革等,决策前需要对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促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安排有效地发挥功能并使之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需要开发其民主功能。在公共决策过程中通过推进公民参与、转化公民立场来促进决策过程向透明、包容、公开、协商等方向发展。而公民参与体现在信息公开、在场、发出声音、同意等层次。维稳与维权、社会管理与民主建设、强有力的政府和积极的公民参与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诠释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内在要求。在现阶段,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公民参与能力、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强化公民参与意识、拓宽公民参与渠道、提高公民参与水平、加快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等途径,可以扩大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提升我国公共政策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