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旭 《党建》2010,(8):46-46
雅安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省六个重灾市、州之一,在灾后重建中,我们一手抓物质家园重建,一手抓精神家园建设,两年多来,雅安的"物质家园"已初具规模,"精神家园"也生机盎然,基本实现了灾区群众"物质生活充实富裕,精神生活幸福满足"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党建》2009,(3)
成都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实施全域成都、全面创建工程,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日趋和谐。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灾害,全市人民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灾后重建,率先完成抗震救灾各个阶段的任务,取得抗震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3.
5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芦山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芦山强烈地震抢险救援阶段工作取得重大胜利,抗震救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继续大力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全力救治伤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科学布局灾后恢复重建,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  相似文献   

4.
2010年4月14日.我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美丽的三江源顿时满目疮痍。各族群众遭遇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以人为本,人民第一。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与人民在一起.第一时间亲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举全国之力组织领导抗震救灾。大灾之际.充分显示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大的领导、组织和动员能力.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相似文献   

5.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经过举国同悲的黑色五月,抗震救灾的重点逐步转向灾区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但是,废墟上的灾区重建,是一个空前的系统工程,牵涉众多的领域,需要面对无数的细节,仅靠政府单方面的能力和智慧,显然不够,开启决策的大门,广纳民意,堪称明智之策。  相似文献   

6.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连续三次主持会议,紧急部署本市抗震救灾和支援四川灾区的工作。市委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拿出当年“支前作战”那样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忘我工作的热情,“举全市之力”,“倾情倾囊”,“多快好准”地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迅即,我市的抢险队、医疗队赶赴灾害现场,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四川灾区;相关工厂加紧生产为灾民遮风避雨的帐篷、简易板房、棉被、睡袋;餐饮企业到灾区紧急设立粥棚,为解决受灾群众的吃饭、饮水、穿衣、住宿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随后,又紧急组织生产防疫药品,组织防疫人员、危房鉴定专家赶赴灾区,为预防大灾之后可能出现的大疫及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支援和帮助。同时,在我市受汶川大地震影响的梁平县重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职工团结奋战,也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的感人乐章。  相似文献   

7.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0,(20):42-43
2010年是"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值此"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重要时节,中共四川省委党的建设杂志社承办了"全国党刊四川地震灾区集中采访活动",全国各省市(直辖市)30多家党刊社,近百名记者到地震灾区集中采访,记者们走北川、访汶川、看安县……两年过去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惨裂场面仍然令人震撼!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令人敬佩!灾后重建的喜人景象令人吃惊!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年多来,四川人民奋力建设灾后新家园,创造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本刊记者见证了"汶川奇迹",实地采访了灾区群众,通过本刊把灾区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创举介绍给我区读者。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便于玉树地震灾区人民更快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关于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一系列相关政策,进一步做好关于玉树地震灾区的宣传报道工作,本刊结合党刊的优势和特点,精心策划了第3期,本期藏文版在原有印刷量的基础上又增印两万份。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09,(9):18-19,29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年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任务,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目前,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正按照《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0.
重建之光     
大灾之后,几十年心血积攒的家业,毁于一旦;几十年辛苦建设的城市,土崩瓦解;千年以来延续至今的古镇,竟成齑粉。在满目疮痍的山河上,在悲泣低旋的废墟中,重建家园的壮歌已然响起,其雄浑激越,与四方来声相和,直冲云霄……举国之力“抓紧时问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进行部署。  相似文献   

11.
近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主任刘奇葆主持召开地震重灾区市(州)长座谈会。他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扩大内需、促进增  相似文献   

12.
地震无情人有情,辽宁四川人民心连心。6月26日至28日,带着全省4200万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无私大爱,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文岳专程赶赴四川省安县察看灾情,研究对口援建工作。他强调,按照中央“一省帮一重灾县”的统一部署,我们要继续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科学重建,举全省之力为安县灾区提供人力、财力、物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生活(青海)》2010,(5):151-151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灾情发生后,青海物通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数千名员工通过青海省委统战部、省民政厅、城北区总工会、祁连县民政局向玉树灾区捐赠303.79万元,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献出一份爱心。  相似文献   

14.
在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中,正确的传媒导向也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灾区重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柱,展现出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15.
“四川抗震救灾工作正处于恢复重建全面推进阶段。尽管地震给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损失,但总体上看,四川的生产能力,物质基础和投资环境没有遭受全局性的损害,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四川灾后重建催生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刘奇葆在香港“四川抗震救灾致谢会暨灾后重建投资说明会”上的致辞  相似文献   

16.
“基层基础工作越是扎实,群众的意见就越少,灾后重建工作推进的速度就越快,效果越好;相反,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群众的意见就越多,工作就越被动,效果就越差。”在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彭州市今年提出“抓基层基础工作就是抓灾后重建”的思路,开始在全市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刘淇 《前线》2010,(10):I0008-I0009
2008年5月12口四川汶川发牛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忐成城、迎难而上,迅速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工作,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凯歌。为了尽快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央决定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确定了北京市对口支援什邡市灾后恢复重建。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年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本完成城乡居民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任务,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达到或超过灾前水  相似文献   

19.
在灾后重建中,玉树州积极顺应灾区复杂的社会管理形势和特殊的重建工作要求。以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工作力量为目标。结合“两基一强”活动,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积极推进基层组织转型。先后实现了四次成功转型:一是从常态的镇村管理模式。向抗震救灾短暂非常态的帐篷社区管理模式转型;二是从抗震救灾短暂非常时期的帐篷社区管理模式,向灾后重建较长特殊时期的片区管委会管理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20.
侍俊 《求是》2011,(10)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废墟上重建一个幸福美好的新家园,是党的重托、人民的厚望和灾区干部的重任。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对口援建省市的大力帮助下,阿坝州各族干部群众如期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总体目标,创造了灾后重建的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