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邓小平16岁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93岁辞世骨灰撒入东海.他的一生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在黄浦江畔,他第一次看到外国海军在中国领海耀武扬威.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黄浦江上,停靠着许多外国的商船、兵舰.五花八门的外国国旗在海风中飘动。”到法国巴黎,他和同学们更看到了令人震动的东西:“巴黎的王宫陈列所.还仍然将我们的戈矛、盔甲呀、烟枪呀、红顶花领(翎)呀、红绿绣鞋呀……一件一件地陈列在那里。  相似文献   

2.
杯子与水     
采桑子 《奋斗》2009,(5):61-61
一次,我们几位同学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老师问我们生活得怎么样,一句话勾出了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当官的仕途受阻呀……一时间,大家仿佛都成了上帝的弃儿。  相似文献   

3.
2005年的一天,塘沽区十一中初中班的同学正准备上课。突然一个孩子说:“今天的化学课可能上不了了,听说付老师病了,医生让她住院观察呢。”“付老师那么好的人,可不能生病呀。”“就是呀,付老师的课那么好,生病了我们可怎么办呀!”同学们正在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他们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是他们热爱的付老师!  相似文献   

4.
胡康民是我们同学团聚的核心。他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大家。建国前后,他带领我们重庆清华中学十一级的同学度过了那段幸福、欢乐而又困难的日子。他帮助了不少经济生活有困难的同学,也解决了一些同学思想上的困惑。单是重庆解放前夕,为了解决我们留校迎接解放的经济困难,他一次就从家里拿来一根金条交给了我。建国后参加工作以来,他继续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多少年来,一些外地同学回渝,他都是积极负责接送的带头者。  相似文献   

5.
烦恼的根源     
阿瑟 《党课》2006,(12):31-31
一次,我们几位分别了多年的中学同学相约去拜访老师。老师很高兴,问我们生活怎么样、工作怎么样。不料,一句话却勾出来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诉说起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做生意的商场失利呀,坐办公室的仕途受阻呀……我们仿佛都成了时代的弃儿。  相似文献   

6.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有一位少年,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就在大家都在四处寻找出路逃生的时候,他却毅然选择自己留下来帮助老师快速组织同学们撤离。随后又组织同学开展营救,用手掏、用木棒敲,很快在废墟中救出4名同学。为便于救助垮塌教学楼里的师生,他又组织同学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开辟了两条路,一条专门走担架,一条供救援人员进入。  相似文献   

7.
夏远生 《党史文汇》2002,(12):17-20
在诗人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永远升腾着共产主义的理想和激情。尤其晚年,在毛泽东的诗情词意之中,一种挥之不去、历久愈浓的心志、情绪,郁郁成结,追天逐日,寓于故园、故地、故国,成为诗人毛泽东的晚年情结和理想世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祈盼,他热望,迫切地想要尽快让中国进入共产主义世界,尽早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莺歌燕舞的美好生活。所以,仅从1996年正式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的毛泽东晚年诗词作品中,我们就不只一次地读到听到,毛泽东或低吟浅唱,或高歌长啸,故园呀,故地呀,故国呀,屡屡入诗,吟咏不…  相似文献   

8.
补习的夏天     
颜黎 《廉政瞭望》2011,(15):7-7
我上班的写字楼,到了假期,就变得热闹。原因无他,我们这个楼里,有两所补习学校。那天。我在电梯里遇到一个补习班的小男孩。我:这么热还来呀,累不累?他:累。我:敢不敢给爸妈说不想来了?他:是我自己要来的。我:为什么呀?他:暑假那么长,我不知道有什么好玩的。  相似文献   

9.
半个世纪的交情──毛泽东和萧三谢秉忠在毛泽东的诸多老朋友中,萧三小学与他同学,中学同窗共砚,早期一起参加革命活动,中期在延安共度艰苦岁月,新中国成立后又一同到北京,保持了半个世纪的友谊。真可谓"同窗挚友,情深谊长"。志趣相投的同学好友萧三,原名植蕃,...  相似文献   

10.
容人乃大     
马德 《党课》2012,(12):73-74
有一个人,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的时候,屡遭同学欺负。 当时,他的书桌面窗而置,且紧挨着窗户,而同学的书桌放在离窗户稍远的地方。于是,这个同学愤怒地对他说:“我案头的光都是从这个窗户射进来的,你挡在这里,不就挡住了我的光吗?”  相似文献   

11.
我是清华大学汽车系兵器六班博士生党支部的一名党员。2008年,支部让我做本班同学孙靖觳的入党联系人。孙靖裰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担任班长,为同学做了很多实事,在班里非常有号召力。但是他对党员缺乏理性认识,也缺乏主动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于是,我在认真分析他的情况后,决定找他谈一次话。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六一,我校举办生活作文大赛,10名同学获最佳作文奖?当10篇佳作在校园展出时,即有人反映其中4篇与电视节目有关联。于是,有人哗然,惊诧传言。但是,也有人认为电视也是生活镜头呀,何必大惊小怪呢?  相似文献   

13.
他下班回家时,儿子也放学回家了.儿子让他买布郎吃,他说什么布郎,儿子说一种水果,美国进口的.他说哪有这样东西,儿子说有,我同学都吃了.他说既然有这种东西,说不定人家会送我们,你看看人家送的东西里面,有没有这种布郎,儿子没去看,儿子说没有,里面只有荔枝、龙眼、芒果,没有布郎.他说没有怎么办呢?你吃荔枝吧,那是水果之王.儿子说我不吃荔枝,我要吃布郎.他跟儿子说话时,一个人笑着走了进来,来人喊他一声钟局长,一脸卑谦.他不是很熟,便说你是?来人说我是××呀,上午来找过你.说着.把一个包放在他跟前.他好象想起来了,便说你是××呀,又  相似文献   

14.
正南京某中学的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他们学校初一年级某班的音乐课上,老师问学生:"知道屈原的请举手。"在全班30个同学中,只有3个人举手。第一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骚》;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位同学说,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他叫大夫。  相似文献   

15.
郭庆晨 《前线》2010,(11):57-57
最近夜读,见陈元回忆父亲陈云的往事时.谈到了这么一件事: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陈元正在读中学。一天,他发现父亲有一阵子不去公园散步了,感到很奇怪,父亲平时特喜欢这么做,还爱跟游人聊天。怎么现在老在家里闷着呀!于是,他问爸爸。爸爸说:“现在群众吃不上饭,我没脸见他们。”原来,陈云当时在中央主管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中国农大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去年,我的同学王俊杰在本科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顺利通过党组织考察,被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当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作为他的入党联系人,我内心也很激动。  相似文献   

17.
唐宝民 《党课》2011,(15):108-108
一次去同学家里,同学的父亲给我讲了当年送他上学的事。“那时候他上小学二年级,从我家到学校有1.5公里路,早上6点上自习,5点半就得从家走。天还没亮,他不敢走,我就陪着他一起走,送他到学校。后来,  相似文献   

18.
钱江 《党史博览》2009,(12):12-15,18
胡耀邦是一个深念同学情谊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始终不忘自己的中小学同学,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饱含深情的故事。 中小学同学有哪些 回顾胡耀邦的求学路,起于1921年5岁入族学发蒙,1925年9岁时到老家苍坊村10公里外的文家市里仁学校上高小,再到1929年夏考入浏阳县立中学上初一。1930年春天,他离开学校回乡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19.
同学聚会     
如今,同学聚会仿佛成了一道风景。同学之间隔三差五地聚一回,今日你做东,明日他请客,甚至有人还成立了“校友会”,真是“同学胜如亲兄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十多年,我也参加过两次同学聚会,然而,两次聚会都未领略到久别重逢的欣喜与愉悦,带来的却是心灵深处隐隐的痛。 第一次是大学同学的聚会。 三年前的中秋节,正临国庆节放假,一个大学同学打来电话,问我有没有接到通知,说国庆期间到省城某宾馆聚会。一听到这个消息,我真是激动不已。虽然没有接到通知,但我是一定要去的。分别整整10年了,好几次梦里都和同学在一起“书…  相似文献   

20.
孙娜 《党课》2014,(13):110-111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男孩在郊游时被锋利的石头割破了脚,到医院包扎好后,同学把他送回家。在离家不远的巷口,男孩碰见了爸爸,他向爸爸哭诉着经过。可是爸爸并没有安慰他,简单交代了几句就走了。男孩非常难过,觉得爸爸根本不爱他,可是,有个同学却很肯定地告诉他,爸爸一定会在前面拐弯的地方回头看他……果然,在那个拐角,爸爸回过头来,眼神里充满了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