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9年以前,即使在出了名的贫困县青川,姚林村也称得上典型的贫困村,人均纯收入只有800多元,村里的大宗电器屈指可数,家家户户可谓都是"贫农". 短短3年工夫,姚林村人平纯收入超过1200元.今年,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村民们依靠栽培竹荪、种植天麻、发展袋装香菇,收入可在去年基础上人平增收1500元,达到2700元!  相似文献   

2.
编罢此稿,颇多感慨.七旬老汉,勤劳致富已属不易;钻研科技,求知若渴的精神,更是难能可贵. 时下,在不少地方,农民增收难,几乎成了令基层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头疼的问题.可是,对照"科技老汉"石笃安,似乎农民增收又不应该成为大难题.因为,绝大多数"增收难"的农户,在年龄、文化、体力几方面,大概不会比一个70岁的老人更弱.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恐怕主要在思想观念和致富项目上.如果像石老汉那样钻研实用技术,广纳市场信息,从自家的实际出发,无论种植养殖,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一步一个脚印,增收致富何难之有?  相似文献   

3.
净安村有村民410户1408人,耕地面积1800多亩。该村既无资源又无企业,更无区位优势,过去经济发展一直较缓慢,1999年,还是一个人均纯收入仅有2600元的相对贫困村。当时,村民种植食用菌的规模小、数量少,销路不好,农民们即使增产也不增收。菇农张春华种植了5000多袋金针菇.卖不出去,一个人在种菇基地哭了起来,恳求支部联  相似文献   

4.
正我叫任江,是沿河自治县团结街道的一名干部,2017年10月,我被县委组织部选派到团结街道深度贫困村红花盖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产业是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在前期相继完成村里通村通组路、人饮工程,以及村容村貌的基础上,我结合村情,尊重村民意见,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成立了红花盖生态种养农民  相似文献   

5.
正铜仁市农信社深入开展创建信用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和农村金融信用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有效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取得"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政府满意"的三赢效果。铜仁市农信社以"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打造社会诚信体系"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建信用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和农村金融信用县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加大"三农"贷款投放力度,有效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取得"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政府满意"的三赢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罗甸县按照引产业到镇、引企业到村、引技能到户、带增收到人的"三引一带"扶贫思路,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罗甸牢牢把握"精准扶贫"主旋律,以"减贫摘帽"为重点,按照引产业到镇、引企业到村、引技能到户、带增收到人的"三引一带"扶贫思路,以项目实施为抓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乡、村干部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而后将贷款用于村办的企业或上交两金两费。这种做法不妥当。 首先"私贷公用"回收难。这类贷款有的用于效益不景气的村办企业,企业偿债能力较差,甚至根本无力偿还。有的用于完成上交两金两费的任务,以解燃眉之  相似文献   

8.
农民如何增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那么,现阶段农民收入增加迟滞的原因何在呢?如何帮助农民走出收入迟滞的困境呢?这既是一个政策性问题,也是一个理论性问题.本文试从理论上揭示出妨碍目前农民增收的深层根源,并结合目前农村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开展了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全国共选派48.6万人次到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对夯实农村党建根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开篇的话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强调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支持"一村一品"发展.随后,农业部又出台了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发展"一村一品"是培育农村主导产业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平台.可见,发展"一村一品",对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提高农民素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谭应梅:百姓心中好村官谭应梅,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该村从一个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村一跃发展成现在的人均纯收入5960元的省级小康示范村。为充分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他在抓好种养的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企业,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12.
正由种玉米到种蔬菜,再到建起温室大棚,改种草莓、大樱桃,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在村"两委"带领下,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培育休闲采摘、观光体验、农业研学等新业态,走上了特色种植的增收致富路。将荒山及闲置土地盘活,用于开发莲花山景区,让资源变资产,又借助莲花山景区的发展,在旅游产业链上做文章,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2018年以来,通过产业融合,大贵口村累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  相似文献   

13.
龙潭镇党委、政府近年来始终以农民增收、富裕一方百姓为己任,抓好以大棚蔬菜为主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全镇农民增收年年变为现实.2001年,全镇种植蔬菜1.52万亩,总产量3.7万吨,实现蔬菜产值2200万元,全镇人均蔬菜收入达650元以上.通过10多年的努力,该镇已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供销"一条龙"的蔬菜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镇范围内,镇村干部抓经济的思路,决定着这一方农民的富裕程度。思路越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农民增收就越快,反之就越慢。这是我们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得出的切身体会。前两年,我们镇一些干部的经济思路就有问题,对镇内的生产要素,对镇办企业的资产,真是又搂着又抱着。有的企业都发不出工资了,还硬挺着,千方百计给它输血。有的企业都资不抵债了,还宝贝儿似的呢,儿子再赖也是亲的好。总是流露出:这是我的一亩三分地儿,资产再不良也得归我支配,"瘦水"我也不流外人田!这思路哪跟"三个代表"着边儿呢!农民增收咋快得了呢?后来一看不行,思路得变,得向"三个代表"思想看齐,得打开镇门,把活水放进来。不管是镇内镇外的,谁代表先进生产力、谁能把不良资产经营活、谁能给国家多纳税、谁能给镇财政添大秤、谁能让农民致富快就让谁干。该破产的坚决破产,能民营的坚  相似文献   

15.
正"一只兔油盐醋,十只兔新衣裤,百只兔娶媳妇,千只兔进城住。"如今在普安县,这一句与兔子有关的打油诗广为流传。而这句打油诗也恰好反映了普安县盘水街道红星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过程。2015年,红星村还是一个落后贫困村,交通条件滞后,群众主要靠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维持生计。而现在,该村通过大力发展长毛兔等产业,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26%,村集体经济积累达20万元,彻底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更成为全县"生态脱贫产业"示范村。自2016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9月,为响应印江自治县选派副科级干部到28个深度贫困村担任下派支书的号召,县统计局乡镇统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廖敏主动请缨,到条件艰苦的朗溪镇打铁坳村担任下派村支书。打铁坳村632户2084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现有贫困户117户427人,属于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进驻打铁坳村遍访上百户农户后,廖敏进一步完善了村里的党建相关制度,每月8日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平台开展"支部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扶贫到户资金领没有?领了多少?土地流转资金呢?"西充县金泉乡党委书记杜永红来到该乡贫困村板凳垭村,向贫困户李伦元询问道。"都领了的,谢谢书记关心。"李伦元一边喂鸡一边回答。"每周到这个村至少2次,主要是向群众收集、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杜永红说,进村入户"没事找事",但很多时候是明确了下访重点内容、重  相似文献   

18.
正初夏时节,走进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山清水秀、草木葱茏,山乡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不到4000元提高到8000元,村集体经济从两年前的不足4万元增加至2015年的80万元,过去的穷山寨变成了和谐富裕的"小康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而在两年前,塘约村还是一个二类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变化,源自安顺市以"三权"促"三变"改革为抓手,深化农村产权  相似文献   

19.
正德江县长丰乡石板村是省级深度贫困村,近年来逐步走上脱贫致富路。"春风行动"东风,为该村进一步升级脱贫产业、实现稳定增收提供了新动力。德江县长丰乡石板村,地处两山深谷之中,村内海拔落差700多米,全村365户1064人,贫困发生率超50%,是省级深度贫困村。强基础水泥路通家门口早春时节,远眺石板村,一条"之"字型产业路由村前的河沟一直延伸到山顶。这条总投资450万元的产业路和通组路上级配套了资金,村民和集体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2月,随风摇曳的甜橙林喷薄着爽眼的绿,醉满了骑龙镇龙须村群众的心.在甜橙基地领到工资的十组村民聂洪寿手握着2万元钱,看着满山遍野翠绿的甜橙树,心情格外舒畅."这是陈林在村上大力推动的增收项目,感谢我们的第一书记."聂洪寿感慨道. 昔日,龙须村是富顺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销售渠道不畅,经济来源主要靠务工.面对穷村现状,从富顺县工商局下派的第一书记陈林意识到,壮大以种植养殖业为重点的村级经济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必由之路.通过深入调研论证,她和村"两委"成员共同谋划,决定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办法,以种植养殖业为重点培育支柱产业,竭力闯出一条村级经济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